扁桃火影忍者:除了老庄,还有哪些道家的大学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6 03:30:53
道教宗教方面的别来。谢谢,要思想方面的
李耳就是老子嘛,我都说除了他有哪些了

谢谢

还有战国时期的列御寇(列子)、惠施等,三国的何晏、王弼,西晋的向秀、郭象等。

列御寇,生卒年代不详,大体是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人。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 成名于《庄子》一书,有章以其名为章名,主旨在于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天而不入”顺从自然,达到无用之用的境界。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御寇所著,该书按章节分为《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等八篇,每一篇均有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

惠施(约前370年—前310年)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
惠施的著作没有能够流传下来,因此他的哲学思想只有通过其他人的转述而为后人所知。其中最重要的是他的朋友庄子的著作中的提到的他的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他的「历物十事」。他主张广泛地分析世界上的事物来从中总结出世界的规律。除《庄子》外,《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书中也有对他作为和言论的记载。

何晏 (约公元193-249)魏晋时期哲学家,玄学贵无论创始人之一。与王弼并称于世。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三国志》载,何晏“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但多已散佚,至今保留完整只有《论语集解》和《景福殿赋》。《列子》张湛注保存了何晏《道论》、《无名论》的佚文,其中《道论》可能是《道德论》的一部分。清严可均辑《全三国文》第39卷中还录存了何晏的其余佚文。
何晏主张儒道合同,引老以释儒。晋人在评述何晏、王弼思想时说:“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晋书》)。何晏在《道论》中曾明确表述说:“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无”是何晏对《老子》、《论语》中“道”的理解。他认为,天地万物是“有所有”,而“道”则是“无所有”,是“不可体”的,所以无语、无名、无形、无声是“道之全”。

王弼 (公元226 - 249)三国魏哲学家家。字辅嗣,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人。曾任尚书郎,少年即有文名,卒年仅二十四岁。好谈儒道,辞才逸辩,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风气,世称“正始之音”。认为“无”是宇宙万物的本体,“道者‘无’之称也”,天地虽大,“寂然至无,是其本矣”。又以为“凡有皆始于无”,肯定名教(有)出于自然(无)。又“援老入儒”,以玄学代替当时逐渐衰微的汉儒经学。其注《易》偏重哲理,扫除汉代经学烦琐之风。所著有《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等。

向秀 魏晋之际哲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子期。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详。向秀好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颇流传,但旧注"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作《庄子隐解》,解释玄理,影响甚大,对玄学的盛行起了推动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乐》。稍后,郭象在《庄子隐解》的基础上补完《秋水》、《至乐》注释,又加发挥,成为今日所见的《庄子注》。

郭象(公元252年~公元312年),字子玄,西晋时期哲学家,新道家。他是《庄子》的大注释家之一。他把《庄子》的比喻、隐喻变成推理和论证,把《庄子》诗的语言翻成他自己的散文语言。
郭象的著作,流传至今最为重要的是《庄子注》。《隋书.经籍志》载存郭象着《论语体略》 2卷;又着录郭象撰《论语隐》1卷,亡。在梁代皇侃《论语义疏》中引有郭象注九则,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辑本。观其文意,与《庄子注》互相发明,对研究郭象思想很有价值。《道藏》中题为齐顾欢撰《道德真经疏》、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等书中,均列郭象注《老子》,并引有郭象注文若干条,但全文已不存。《隋书?经籍志》尚载有晋太傅主簿《郭象集》 2卷,并注:梁有5卷,录1卷,亡。《旧唐书?艺文志》仍着录《郭象集》5卷,今均已佚失。《晋书》本传记郭象着《碑论》12篇,《文选》刘孝标《辨命论》一文中提到郭象撰有关于论“命”的著作,唐李善注说:“郭子玄作《致命由己论》,言吉凶由己。”这些可能都是《郭象集》中的内容。

杨朱!(纵欲派)

1.金元时期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在将道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上做了巨大努力。
丘处机(1148年 - 1227年),字通密,道号长春子,是中国金朝和元朝交界时期全真教的全真七子中名气最大的一位,是当时全真教的领袖。他也是道教龙门派的创立者。他在历史上广为人知,在於他曾劝说成吉思汗在征服其他国家时,不要滥杀无辜,从而保存了不少人的性命。而在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当中,丘处机被描写为一个豪迈奔放、武艺高强的道士,这也使他更为大众所知。

蒙古兴起后,丘处机成了南宋、金朝、元朝各方招罗的对象,但是他都没有答应。

1220年,他接到成吉思汗的邀请,他前往晋见。丘处机建议他统一天下就不能嗜杀。成吉思汗还问他治国的方法,他回答「敬天爱民为本」;问他养生之道,他说要「清心寡欲」。成吉思汗对他非常欣赏,称他为「神仙」。1223年到燕京太极宫(今北京白云观)定居,后来成吉思汗命他掌管天下道教事务。

2.张陵(34年 - 156年),字辅汉,被视为道教的创始者,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徒称他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正一真人。

张道陵祖籍江苏丰县,相传为张良后人。东汉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少年时就精通《道德经》,曾经在太学学习。

汉明帝时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任巴郡江州(今四川重庆)令。后来隐居北邙山,学习长生之道,朝廷征为博士,但是称病不去。汉和帝时又征为太傅,三诏不就。汉顺帝在鹤鸣山创建五斗米道,自称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造道书24篇。汉桓帝时在青城山逝世,相传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从张道陵这一脉传承下来的天师道,正是以符箓见长,故世称符箓派,也叫正一派。“正一”就是太极虚道的别称,同时也含正宗、正统、规整的意思。正一派道士,可以结婚。其道观,被称作“子孙庙”。

另外据传《老子想尔注》即张道陵所作。其弟子有300多人,并设立二十四治,为后来五斗米道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张道陵临终,将剑印传予其子张衡(称嗣师),张衡传子张鲁(称系师),张鲁晚年嘱其子张盛,后来均由后人或族人世袭张天师位,历朝帝王追加了历代张天师不少“封号”与“赠号”。龙虎山也成为正一天师道的祖庭,历代张天师原居“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至今张天师已传至第64代,64代张天师现居台湾(1949年2月,63代天师张恩溥迁往台湾,1969年12月底病故于台北,由堂侄张源先在台湾继承64代天师)。

3.张角(?-184年),巨鹿人,不第秀才。传说他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授予《太平要术》。张角得书后,晓夜攻读,终有所成,自号“太平道人”。实应得到东汉顺帝时(126年-144年)于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正当在中平元年(184年)正月瘟疫流行时,他散施符水为人治病,更自称“大贤良师”。他与弟子云游四方,传播其思想。及后把十几万信众织起来,分为三十六方,每方各置首领统率,并宣传“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更令各人以白土书“甲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人,皆待奉张角的名字。他后来率领信徒起义,史称“黄巾之乱”。他更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参加的人都裹上黄色的头巾作为标志,所以称之为‘黄巾军’。可惜不久,张角病死。同年十月,角弟张梁战死于广宗。失去领导下,黄巾起义迅速瓦解。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张角被戮尸枭首。

4.葛洪(283年 - 343年,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是晋朝时代的医学家和制药化学家,著名的道教人士。

葛洪约283年生于丹阳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家里是一个名门望族,他是家中第三子,祖父是葛玄。13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他本来想成为一个儒者,博览了经史子集,但是后来对神仙导引之法产生了兴趣,师从郑隐学习炼丹术。

西晋太安二年(303年),葛洪参加了平息在扬州发生的农民起义有功,被任命为伏波将军,又赐关内侯。

在广州多年感到“荣位势利,譬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去其不可留也。”(《抱朴子外篇·自叙》),于是隐居于广东省罗浮山中采药,炼丹,对许多病例做了非常细致的观察。他发现了汞的氧化还原反应。他是第一个将狂犬的脑子敷在狂犬病人伤口上来医治狂犬病的人。

葛洪晚年在杭州葛岭(葛岭因此得名)结庐炼丹,现当地仍有抱朴道院,殿内正中供奉葛洪祖师像。

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年)。

他的大多数著作都已失传。留下的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

他对以前的神仙思想进行了总结,在道教历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陈抟又云陈抟老祖,字“图南”,号“扶摇子”,又号“希夷先生”(希指视而不见,夷指听而不闻)。五代末,宋朝初期亳州人,著名道士。年少时博读史书,颇有诗名,举进士不第而游历名山,求仙访道,长期隐居在武当山、华山和少华山。后周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端拱二年(989年)卒于莲花峰。

陈抟的周易先天图说对宋朝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传周敦颐,再传邵雍,对易学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6.

庄子很有名啊

列子

还有战国时期的列御寇(列子)、惠施等,三国的何晏、王弼,西晋的向秀、郭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