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before you小说结局:48式太极拳与陈氏太极拳有什么不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19 07:58:38

作为中国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温县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河南省武协副主席陈正雷坦言:源远流长的太极拳亟待做成大产业,而目前还没有企业在系统地做这方面的工作。自己成立太极文化有限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在太极拳产业化方面做一尝试。
在陈正雷看来,太极拳源于对道教的参悟,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的内修意识,它与少林拳的显著区别在于其彻头彻尾的中国文化气息,它没有少林拳那样与佛教的紧密联系,带有宗教的神秘性,甚至强烈的外来文化征服色彩。太极拳是黄河与伊洛河交汇、冲击、浸润的结果,是河洛文化的中心带自然而然的产物,其鲜明的中原文化特色和中华智慧映照,使中国武术因其深蕴的文化内涵而步入更高的境界,成为“中国智慧”的代名词。太极拳的民族文化内涵远比少林拳厚重得多,因而其世界性意义和文化影响力也大得多。但作为一项产业,却远远逊色于少林拳。因此如何以开放的心态去破解这一沉重的话题,已是迫不及待的当务之急了。
更令陈正雷忧心的是,太极拳作为闪光的民族文化品牌,内蕴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无限的商机,也引起了世界几大财团的觊觎(日本已有十多个公司抢注,四川已有太极集团),在品牌被抢注的同时,国外一些大公司已开始了巨资引入人才,把陈式太极拳重新包装、定位再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出售的实际运作。
陈正雷认为,就文化属性而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太极拳作为太极文化的载体,如果中华民族不能薪尽火传,把它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反而为外国所用或流变弱化为无民族特色的现象,将会文化断链,愧对子孙。
山雨欲来大势所趋
作为一个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走出陈家沟,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精明商人,陈正雷5月4日举出太极拳产业化大旗的举措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有着精明的打算,太极拳产业化可谓是山雨欲来、大势所趋。
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主任廖晓义女士曾经两访陈家沟,她的初步计划是把陈家沟作为环保奥运的村庄形象推向世界,并称这将是奥运会发展史上首次把目光聚焦于小村庄,必然会造成轰动效应。
原国家体委副主任徐才在参加2003年河南陈家沟太极拳馆开业典礼时呼吁:“必须把太极拳做成一项产业,铸成闪光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作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经济接轨世界的桥梁。”
2003年8月3日北京奥运会会徽的揭晓仪式上,太极拳的大型表演通过实况转播名扬世界。在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上,由张艺谋执导的八分钟的中华民族文化展示节目中,太极拳占了一分半钟,不少业内人士惊呼: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红灯笼”!香港世界华人协会主席程万琦先生已把资金投向定位于陈式太极拳多年,只是一直认为“时机不成熟”。他还联系海外同仁,强烈呼吁借奥运会把太极拳产业做大做强,并通过不同方式向河南省的有关决策者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美国体育产业经营大王斯坦伯格先生日前在北京与陈正雷先生进行单独会面时,表示出对经营太极拳的极大兴趣,并提出了合作的意向。
人才欠缺人心待暖
在长期从事太极拳研究的温县太极网总经理温县籍人刘洪其看来,目前太极拳还没有找到一个完善的市场推广模式,所以太极拳无法像跆拳道那样迅速地膨胀与复制,在市场推广中,太极拳最头疼的就是它无法标准化,因为跆拳道、空手道等技击术,都有一个明确的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太极拳就像是中餐,尽管好吃,好看,但无法标准化,不符合产业化批量生产的要求。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是人的问题:还有近千的拳师散布于国内外,各自为战,满足于挣钱养家。高收入诱惑着许多拳师把未来的发展定位于国外,同时许多土生土长的拳师受水平方面的局限,急需专家学者的指导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由于太极拳自身无法标准化和传播者水平的局限,拥有几千年历史内外兼修,深得中国传统“易”文化和“道”文化的精髓的太极拳正在年轻一代中国人心中丧失立足之地。
刘洪其告诉记者,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传统武术在当地由于政府的大力倡导,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但在年轻人聚集的大学里已“奄奄一息”。他举例说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学生社团组织的“武术协会”从去年开始取消了面向学生的传统武术教学,因为实践表明,传统武术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严重不足。人大武术协会原本为本校学生开设了传统武术(太极拳)、散打、跆拳道3个课余学习班,每班正常招生是30人左右,但在前一年,传统武术只招到学生10人,能坚持学完整个学期的学生最后只剩下六七个人。散打、跆拳道两个班的报名都是满员甚至超编至50人。
政府力推产业化
在太极拳的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频频出手”扮演了主导者的角色。早在1984年,温县开始了向世界推广太极拳的活动;1988年,温县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下文,将陈氏太极拳作为全县中小学体育课的必修课;1992年,为扩大太极拳的影响,县委、县政府在省旅游局和焦作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开始举办两年一届的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
截至目前温县已连续举办了六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参加年会的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38个太极拳团体,观摩人员达19万人次,海外宾客达4万人次。而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教拳点54个,习拳人员达10余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为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开发陈家沟,温县又于2002年邀请北京华旅经纬旅游策划公司编制完成了《中华太极拳起源圣地陈家沟旅游发展规划》。该规划分三期实施,历时13年,总投资1.213亿元,将建成太极拳祖祠祖林纪念区、古村风貌及太极拳故居保护区、太极拳国际交流区、黄河太极文化区、新村规划区等五个功能区。届时,陈家沟景区将成为集太极寻根、拜师学艺、游览观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2003年,为加快旅游开发市场化运作步伐,该县成立了温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陈家沟景区的开发、经营,该公司通过参加旅游贸易交易会、网上招商等形式,扩大和提高太极拳旅游项目的影响。而日前从河南省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筹委会更是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中华太极拳将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形态类世界遗产,目前各项工作已进入实质运作阶段。
惊人的大蛋糕
“别看这地方小,五一这天来的有上万人,门票收入近十万元。”5月2日下午,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的看门人陈龙(音译)兴奋地对记者说。
作为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陈家沟近些年已成为河南旅游的一个新亮点,据该县有关统计资料显示:陈家沟去年一年接待的参观游览、考察学习人员就超过5万人次,总收入超过了40余万元。
陈家沟的首富毫无疑问是当地的第一武林高手——陈氏名门正宗第十九代掌门人太极拳大师陈小旺先生。但在陈龙及其他村民的眼中,陈小旺是乐善好施的好人,春节期间他不仅给村里的每一位村民依据年龄的大小,发了数额不等的压岁钱,而且和其弟陈小星一起慷慨解囊48万元,用于太极拳祖祠修建和村民公益事业,成为当地第一个为陈家沟开发建设主动募捐的拳师。同时这些年村里的中小学学生上学的学杂费也全部由陈小旺“埋单”。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有太极拳的习练者,其中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太极拳团体组织,全球太极拳爱好者近1亿人。由于太极拳在国外的强劲影响,2000年6月20日,国际武术联合会执委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通过决议,将每年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健身月”。
不实用的假象必破
太极功夫真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吗?做为太极拳的正宗传人,陈小旺接受武林同道挑战的故事可以破除一些人头脑中的偏颇看法。1987年4月17日他随中国代表团出访新加坡,就餐之际,一位柔道选手向已有几分醉意的他发起挑战,陈小旺婉言拒绝,但对方执意要比试,熟练地将他的关节死死拿住,只见他顺势一抖,对方被甩出几米远。对方不服又邀其同伴,两边拿住他的腕关节,只见他沉腰转胯,使用太极拳中的解脱之法,将两人甩趴在地下。对方深为太极功夫所折服,连连向他抱拳施礼,遂结成好友。去年3月,陈小旺受邀在台湾传授太极拳时,其高超的定步功夫,不仅让跆拳道6段高手推不动,就连8个彪形大汉联手,也一样动不了他,稳如泰山。
借鉴别国走自己的路
在陈正雷太极文化公司,记者发现,该公司开发的产品不仅有和太极拳相关的书籍、光盘、训练服装、器械,甚至还有怀菊花、怀山药等保健类食品。而近期,公司正在开发陈家沟的水,将以已经注册的“陈正雷”商标来销售陈家沟的水,“喝了陈家沟的水,谁都会翘翘腿”,流传了几百年的顺口溜,在陈正雷看来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而陈正雷太极文化公司也明确提出要借鉴韩国跆拳道的经营方式,集中管理,连锁培训,自主经营;也可借鉴美国体育经纪人斯坦伯格的经营方式,融太极拳的文化研究、竞技健身、修身养性、表演娱乐等为一体,组建不同形式的太极文化沙龙。
作为业内人士的刘洪其则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太极拳应使用统一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标志、标识,以利于形成国际认可的统一品牌、统一形象;尽快组建太极拳标准教学法研究指导小组,统一动作、统一招式名称、规范表述语言;尽快编写统一教材,为太极拳做成大产业奠定好理论基础。搞好太极文化产品的注册商标工作,切实维护中华太极拳知识产权。

根本一样
枝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