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津植秀暗疮水:唯物主义观点、唯物辨证观点,辨证法观点的区别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0 18:41:25
详细些说明~~最好还补充实例

首先,我来给大家提些意见。不要一谈到哲学上的东西就去死搬书本,也不管自己到底能理解多少!
我觉得哲学应该是很朴素的东西,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也许很多人都不能把它说得很冠冕华丽,但我门每个人其实再生活中都是在按照自己的哲学观办事!(不论自己的哲学观是对或错)其实这才是你的哲学观!
再来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唯物主义观点——他是哲学中的一种世界观,也就是说当然还有其它不同的观点。比如唯心主义观点。唯物的特点就是认为物质永远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第二位的。也就是说永远都是先有物质再有意识的。唯心主义观点正好与之相反!这是两种主要的观点,当然还有其它的观点。
辨证法观点——辨证法只是一种方法论,是一种看问题研究问题的方法。它认为事物都有它的两个方面,不能以某个方面为绝对。我感觉有些像毛泽东说的矛盾论,如果只用辨证法来研究世界观,就会得出这个世界既不是物质第一位,也不是意识第一位。
唯物辨证观点——这个首先要明白辨证法。他是一种以唯物主义为前提,用辨证的方法来看待和研究问题的观点。这种观点是马克思所推举的!
顺便谈谈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马克思主义里的很多东西其实是别人原来早就有的。也许是中共的渲染能力太强了,很多人一谈到唯物的东西,就认为是马列的专利。这个观点一定要纠正,其实马克思抄别人的东西是个高手,呵呵!当然马克思也有很大的成果。
马列主义只是哲学观的一种。所以当然还有其它主义了,马列主义里可以有唯物的东西,可以用方法论,其它主义里当然也可以用有这些东西用这些方法。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可马列主义的!

三者的主要区别是:凡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所有哲学观点,都是唯物主义观点.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同时承认物质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都是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辨证法有唯物主义辨证法与唯心主义辨证法之分.唯物主义辨证法即辨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辨证法认为,在物质世界之外,存在着一种独立于物质世界的绝对精神,它也是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所有持这种观点的都属于唯心主义辨证法观点.总的来说,哲学上有两个对子,一个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另一个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的不同组合,形成哲学上的各种不同派别.除了你上面说的之外,唯物主义还同形而上学相结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黑格尔是辩证法大师,但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赫的唯物论则是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又称机械唯物论.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赫哲学的合理内核,并加以发展,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举一个例: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辩证法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观点+[黑格尔的]辨证法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观点

唯物主义的第三个历史形态“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个人观点
不知道对不对
h_h

唯物主义观点是相对唯心主义而言的,若说这个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则是唯物主义,若说这个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则是唯心主义。从句子的主语可以来区分。
辩证法是相对形而上学的方法而言的,辩证法指世界是发展的,运动的……,形而上学认识世界是停滞的,静止的,不变的……,从句子的谓语来区分。
辩证法有唯物主义辩证法,也有唯心主义辩证法,所以想到辩证法,别就认为一定是唯物主义。
从我们所学的哲学来看,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起来的都不是。所以提到唯物主义辩证法就是指马哲。

它们是血肉相连的统一体 不可区分乱讲 他们共同构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脉络和精髓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主讲:包仁
共8.75课时
课前指导
一、课程介绍(共12章)
第一部分:第1-5章(总论)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部分:第6-9章 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部分:第10-12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邓论学科特点
政策性
三、如何统领全局?
在答案中尽量体现以下三点:
1.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核心
3. 科学发展观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特征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飞跃,一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它指导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杜会主义制度。二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它指导我们开创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飞跃:
1. 理论的创新
2. 并被实践检验的、正确的理论创新

2、邓小平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具体表现在邓小平理论本身的内容上。邓小平理论内容上的九个方面,所阐述的都是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而邓小平理论对这些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所提出的理论观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发展阶段:社会注意发展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坚持生产力标准)
4.发展动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性质、范围、目标和方向)
5.政治保证: 四项基本原则
6.外部条件: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7.战略步骤: 三步走、翻两番
8.依靠力量和领导力量
9.祖国统一

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当代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这种结合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内容上

3、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①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也必然随着这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创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丰富。
②邓小平理论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不仅仅体现在邓小平同志本人的讲话著作中。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某些重大的方针决策,都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4、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历史依据、现实依据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2、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
①它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既继承前人又勇于创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②它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③它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并由此制定出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战略。
④它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如何理解:邓小平理论把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①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对比

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时代背景: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局势

2、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3、改革开放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导致的国情与党情的一系列新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1、“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进程和规律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质基础条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相对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发展先进文化,就是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

3、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为了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与其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它反映了当代世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是与其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因为:

1. 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共同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 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三个代表”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在以下两点:
1. “三个代表”深化了对三个规律的认识(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2. 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2、“三个代表”是在科学判断我们的党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必须从中国和世界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一节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以毛泽东思想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为标志;
第二阶段:建国以后到改革开放之前;
第三阶段:重新确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
第四阶段:发扬光大,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1、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二者是统一的关系。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和基本要求。

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关系:思想路线是群众路线的基础;群众路线是思想路线的体现和要求。

例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现阶段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体现了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相统一的关系。

3、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判断改革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三个有利于”:
1. 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出发;
2. 坚持遵循思想路线的结果;
3. 避开“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加快改革的进程。

辨析: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不论是不是社会主义的,都是社会主义现阶段所需要的;一切不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即使本身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也是社会主义现阶段所不需要的。

第三节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1、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指,马克思主义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证明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对待马克思主义应采取的态度是:
①坚持基本原理;
②反对教条主义;
③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去不断指导我们的新的实践。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说明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
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脉相承,都属于思想路线的内容。

3、与时俱进的核心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创新,而理论的创新又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与时俱进就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与时俱进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脉相承,都是思想路线。
与时俱进和核心是创新精神。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理论问题
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回答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根本任务重要思想
内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分析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思想,本身是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隐含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回答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特别是要发展先进生产力。

2、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所面临的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①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②必须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③必须用发展的办法和发展的成果来解决前进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④这里的“发展”是指以人为本的、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4、要完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到: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
②坚持和深化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
③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第一节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特征和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所包含的四层含义:
1. 我们所讲的初级阶段是一种特指,特指我国的情况;
2. 初级阶段产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标志是生产力落后;
3. 初级阶段不同于过渡时期;
4. 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提出初级阶段的理论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在于,使我们在改革和各项工作避免犯“左”和“右”的错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层含义:
1.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
2. 还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长期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它本身就具有长期性。

掌握以下两个问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
2. 提出初级阶段理论的根本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简单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要围绕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考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二者要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3、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4、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关系。发展是目标,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可承受度统一起来。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来促进社会稳定。

例如: 价格改革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可以集中概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2、基本纲领在具体内容上包含基本目标和实现目标的基本政策这两个方面,它们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基本纲领的重要地位是:
①它属于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②它是对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展开;
③它是我们改革开放这些年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1、党的十六大所总结的我们这些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覆盖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诸多方面,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2、十条基本经验的内容是:
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③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⑤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
⑥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⑦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⑧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⑩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