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消防安全: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0 22:40:12

现代媒体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媒体已开始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到教育模式、教育过程等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问题是,现代媒体如何定义?应用模式是什么?其应用理念如何定位?相关的理论对其又有哪些指导意义?
一、现代媒体及其教学应用模式
所谓现代媒体,是指在现代电子技术条件下,实现信息传递的各种电子设备。它可以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展示不同形态的信息,与传统教育形式相比,它超越了教学的传统视野,冲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能创造出使知识、学问来源多样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为学生个性、素质的发展提供无限广阔的天地。
现代媒体所传递的信息形式很多,主要有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其在教学应用中的传递方式也有不同,有下列几种模式:
1.重放再现方式。即将已录制好的信息节目,如录音带、录像带、投影片、幻灯片、软件图片、电动教学模型等,在授课时重放,以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这种方式又可分为本地模式和异地模式。特点是信息形式的多样化使信息的表现直观化,有助于学习者掌握知识信息。但学习者在接受信息时是被动的,接受者无权选择和改变接受信息的内容和速度,信息传递至学习者时,不能因人而宜。这就在突出了教学直观性原则的同时削弱了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
2.智能再现方式。这种方式是以个人计算机为媒介,通过智能化的辅助教育软件(CAI,原意为计算机辅助教育。)所实现的教学信息再现方式。这种方式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在重现的信息形式上与第一种模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选择接受信息的内容和速度,既保证了直观性,又保证了因材施教,可谓一举两得。但由于此时个体具有完全的信息接受选择权,不宜集体调控,也易影响学习者信息接受的效率。
3.网络化的智能再现方式。它是以运行与连网的计算机系统上的辅助教学软件为依托,在充分继承单机智能再现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网络对各个学习者的信息接受行为进行集中或个体调控,既有直观性,又可以因材施教,还可以进行班集体的同步教学调控,和利用因特网实现远程教育,可谓四全齐美,是当代最有发展前途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
4.虚拟现实的信息表现方式。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媒体应用形式。一般的媒体应用只是信息的再现。而此种形式是根据学习者的操作数据进行即时计算而表现的一种现实可能并不存在的信息场景。虚拟现实方式可以模拟现实的可操作环境,如电路状态分析、机械维修操作、模拟实验、临场操作等等。这种信息表现形式可以创造一种低成本的实践学习环境,而实现并不很复杂。
根据现代媒体在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就有了不同的模式,而多种模式的综合运用,就有可能使现代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最全面的发挥出来。具体可有如下的应用模式:
(1)直观性的教学应用。这一模式是电化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媒体应用重放再现方式的运用。它是以现代媒体形式替代部分板书、授课语言、实物演示进行播放式教学的一种模式。如幻灯、投影(平面和实物投影)、音视频播放(录音、录相、电视、电影)、电动模型等。在此基础上,还可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简化此类电教制品的制作过程并增强效果。这一层次的教学是在原先课堂集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将教学中的某些内容换以声图并茂的形式进行,一方面加强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更直观更具体地展示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某种背景音像的暗示,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这一模式在当前仍是教学应用的主要方式。
(2)面向个体的智能化教学应用。此应用的核心思想是要让学生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自主学习、发现式的学习,通过与计算机等智能设备的对话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实施这种应用模式,可以实现对每名学生个体教学,真正一对一教授,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极为有利,教学效果相当出色。计算机本身具有智能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协助人的工作。只要软件合适,计算机完全可以担当一部分教师的工作,实施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并随机调控个体学习者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充分发挥被教育者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个体发现式教学成为可能。在这种模式中,可以适当运用现代媒体的虚拟现实表现方式,让学生通过在仿真环境中的“实践”操作训练总结技能要点,达到提高实践技能的目的。
(3)网络化的智能教学应用。这一应用是在面向个体的智能化教学应用的基础上,对整个教学环境进行网络化,使之既具有单机智能教学的优点,又可以使教师在网上全局观察和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使教师能全面迅速的掌握教学情况,调控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并根据需要进行全面和个体的学习引导(讲解或辅导)。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使集体授课制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并可同时运用直观式电教手段,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因特网上的应用更可将教育空间进一步扩展,使学生的学习不仅可以在学校进行,也可以在家庭进行,使全天候的教育成为可能。
二、现代媒体的应用理念
现代媒体的介入应该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决不只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因而课堂中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不要让“人机对话”淡化甚至替代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否则,现代媒体成了教学机器,教师成了只会按键盘的“机械手”,这样的课堂教学看起来生动活泼,实质上冰冷死板,极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发展个性等人文素养的培养。课堂里师生面对面的感情交流、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熏陶等等,是任何现代媒体所难以替代的,因而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应注意的是,现代媒体作为一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或技术,它的作用只能是“辅助”,它的价值也只能是作为一种为人所用的教学手段而存在,教师必须始终是教育的主导,对现代媒体过度的依赖,人为物役,将会导致教师所必备的基本功逐渐消萎和退化,这对我们当前的教育绝对有害无益。
现代媒体有着传统教育媒体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它也必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我们要辩证处理好现代教育媒体和传统教育媒体的关系,二者应协同融合,相得益彰。因此,在定位现代媒体在教育中的作用时,应特别注意现代媒体辅助的作用而非替代作用。首先,必须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不能把现代媒体简单地作为板书或教师语言的替代物,剥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组织指导的权利,使现代媒体变为更加机械的一种填鸭工具;其次,正确认识现代媒体辅助的作用,将其应用于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表达或难以形象表达的教学内容中,不要什么地方都用,而是该用的地方一定要用,可用可不用的地方谨慎使用,不该用的地方坚决不用。取舍的标准是现代媒体是否可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三,在现代媒体的应用中,要理清各种信息流的相互作用效果,要防止多种信息流交互作用可能出现的抵消影响(如课件中可能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颜色、配图、音乐等);此外,最大可能地运用现代媒体(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创设一个可以交互的环境,使学习者与现代媒体的信息交流形成一种双向的行为,真正发挥现代媒体的智能化和个性化作用。事实上,合理运用现代媒体的关键是要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考虑教学中的多种教育与心理因素,才是真正发挥现代媒体在教学中应有作用的必由之路。三、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媒体的应用理论
众所周知,自从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制成功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从而宣告人类开始进入计算机教育应用时代以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基础曾有过三次大的演变: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教学设计理论事实上为我们现代媒体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策略性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件设计原则:
1.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课件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求知欲较低,这就更要求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把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图片或视频,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协作学习环境以及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协作学习,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为专业课件的制作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媒体的教学应用模式使专业课件的制作成为了可能。相信只要我们职业教育者不断探索,现代媒体教学会更好为职业教育服务。
(资料来源:《交通职业教育》2005年第2期,作者王学玲 彭德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