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花园别墅凶杀案:中山有那些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5 08:44:08

中山有那些变化

  核心提示

  投资560亿构建“五横六纵”主骨架线路,以实现“全市域半小时生活圈,15分钟上高速”的交通蓝图、投入7亿元改造岐江公路、解决城区生活、住房“双困户”的住房问题……中山的种种城建“大手笔”,一度成为本报报道重点。这一系列颇具力度的举措,让中山这个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对这一切感受最深的,便是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市民,让我们通过一个个故事,来感受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变化。

  □ 市民故事

  在不少人眼里,过去陈伯一家过得挺“不幸”。一家5口,两夫妇和两儿一女,多年来就住在岐江长堤河段的一艘十几平方米的破旧渔船里,5人吃、喝、撒、拉,都在船上。船上没水没电没有厕所,没有电视、没有书籍,只有嗡嗡的蚊子与他们做伴。每天晚上,一家人只有早早地上船睡觉。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女儿,陈伯有种说不出的尴尬;“居者有其屋”成为陈伯一家最向往的梦想。
  然而,陈伯又是幸运的。2004年,在市政府的直接关怀下,陈伯一家作为中山解困的对象住进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房,彻底告别了船上的飘泊日子。看着如画的小区环境、漫步在优美的岐江边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份赏心悦目直叫陈伯年轻了几岁……

  两代人以破旧渔船为“家”
  陈伯以前在中山一家船务运输公司,靠自己的劳动挣钱养家。由于结婚晚,30多岁才有了子女。但晚婚并没有带给家庭太多的欢笑。由于陆上交通一天天便捷,以前通过船只运输的货物开始用汽车运输,陈伯所在的运输公司效益一天不如一天。随着中山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不少人上岸发了财;陈伯的日子反而一天天地差起来。同在一家公司的老婆和自己先后下岗,公司留下的一条破旧的不到20平方米的渔船,算是全部家当,一家5口吃、喝、撒、拉,都在船上搞定。
  渔船很破旧,不能用来做运输,只能停靠在岐江上,用来躲避风雨用以栖身。水运是搞不成了,陈伯只能靠帮工厂看门所得的600元钱来养家糊口。自己上了年纪,白天看一天门,晚上回到船上,心情总会变得很差。由于船只面积太小,船上又没水又没电也没有厕所,没有电视、没有书,只有嗡嗡的蚊子与他们做伴。每到晚上,一家人只有早早地上船睡觉。
  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女儿,陈伯有种说不出的尴尬。20多岁的两个儿子只有早早地到外边去打散工,甚至连码头上的搬运工都抢着做。最要紧的是,两个儿子都到了谈恋爱的年纪,但总是因为“以船为家”吓跑了女友。陈伯曾经想,如果不能解决住房的问题,恐怕自己和下一代都没有出头的日子。

  列入低保分到70m2新居
  几年前,陈伯一家被列入了低保家庭。2003年的一天,是陈伯永远也忘记不了的日子。陈伯亲手从陈根楷市长的手上接过新房钥匙。作为解困对象,市政府直接安排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给陈伯。陈伯一家终于告别了风雨飘摇的生活,过上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陈伯说,像他家这样的住户还不少,同样都是政府帮他们解决了住房的问题。
  市公房管理所的陈明慧所长很认同政府在解决困难住户时的力度和决心。他介绍,为彻底解决住在公房但属危房的住户的住房问题,政府直接掏钱建了安居苑。当新区安居苑快要竣工的时候,陈根楷市长去工地检查,发现小区的绿化还不太令人满意,就现场追加了20来万改善小区的绿化。目前安居苑小区已经完全竣工,拥有430套房间的安居苑能一下子满足城区危房住户的搬迁问题。据陈明慧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山累计的879户C级危房的住户全部都住上了政府安排的新房或经过加固维修的公房。
  而今,陈伯一家住在月租金3元左右的新房子里,直到自己有经济能力买新房为止,否则,陈伯到老的那一天都将住在政府安排的房子里,享受着政府的关怀。

  在花园城市开车成新梦想
  住进新房后,陈伯的儿子在外面打工更起劲了,大儿子2004年初结婚,二儿子也于2004年末娶了媳妇。而今,陈伯已经有了两个孙子。他不用再帮人家看门,每天还能看看报纸、散散步、或者骑上单车到宽阔的马路上去健身和兜风。陈伯说,看着如画的小区环境、到优美的岐江边上散散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那份舒坦让他年轻了几岁。陈伯感慨地说,他这一代的梦想在政府的帮助下算是实现了。而以后的奋斗要靠他的子女了。
  大儿子明仔告诉记者,中山近几年的变化特别大,道路越来越宽阔,车子也越来越多。明仔的感觉不是没道理。记者从交通部门获悉,中山已经对全市的交通作出了“6纵5横”快速车道的规划和完善,目的是彻底改善中山的交通状况,构建“市区的30分钟生活圈”,即“石岐到各个镇区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石岐城区之内,南北、东西穿越不超过15分钟”。这项方案充分考虑了中山城区、东部、西部、北部四大组团的发展趋势,将成为中山交通和经济最活跃的大动脉。
  陈伯说,近2年的变化让他心中升起了另一个梦,他渴望他的下一代,“能开着自己的车子,奔跑在中山美丽的兴中道上,或者是载着自己到乡下去吃海鲜该多美啊。”陈伯美滋滋地说。

  □ 大事记

  2000年,“一河两岸”工程启动,该工程力争让“岐江两岸美如画”。
  2004年10月,中山最大的水利工程——大涌口水闸动工,投资近一亿元人民币。
  2004年11月,中山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三年一次的复检,并获得免检资格。
  2004年6月30日,中山市首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资5.66亿元的蒂峰山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动工,设计日处理垃圾能力达1100吨。
  2005年1月12日,拥有430套解困房的安居苑全面交付使用,108户困难户现场从陈根楷市长手里拿到新房的钥匙。
  2005年7月,小榄沙溪获“全国优美乡镇”初审通过。
  2005年7月,“3015”工程中山市干线公路网完成规划,目前进入审批阶段。
  2005年7月3日,中山市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总体规划评审会召开。

  □ 记者观察
  “居者有其屋”彰显人文关怀

  据市解困办主任黎卓荛介绍,中山在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一直非常快。但社会的贫富差距的确存在,政府于是着手减小这种差距。中山市政府早早就开始关注困难户的住房问题。
  从1987年开始,中山市政府就开始把困难居民的住房挂在心上,并付诸行动。中山专门成立了解困小区建设指挥部,共计开发解困小区有江畔、柏苑、松苑、竹苑、东明、东盛、嘉惠苑、安居苑等8个小区,还分多次直接购买商品房来安置困难住户。从1987年至今,中山共计解决困难户的住房达5000多套。如今,这些所谓的解困房完全与中山城市融为一体,成为城市里不可分割的风景线。
  根据新的解困户的标准,必须是中山8年以上的中山城区户籍、人平均住房面积不足8平方米、享受政府每月300元的低保补贴的家庭;而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中山把那些兄妹、父女同居一室的标准放宽到10平方米以下。黎认为,让“居者有其屋”这一点足可以看出,政府在解决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时的人文关怀和诚意。
  据介绍,去年,中山对符合新的困难户条件的进行了重新登记,结果显示,中山是解困户全省最少的地级市之一,总数为232户。原计划在2006年完成的232户解困对象将在今年底全部住上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