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楚河熊熊:一些历史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3 17:52:10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是?的意思;“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族中的意思是?;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位于江苏省昆仑山市,构成了?的江南古镇经典画卷;泰山位于我国?丘陵地区;黄山属于我国?丘陵地区

我国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具有代表性的节日、时间和主要活动内容是什么?

谢谢^^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里是“空虚无物”的意思,被称为“生命的坟墓”。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族中的意思是“进去出不来”之意,亦称“死亡之海”。

被成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周庄位于江苏省,这里的风光,景观,风情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古镇型画卷。

泰山被尊称为“五岳之首”“五岳独尊”。位于我国的东部山东丘陵地带,其周围以平原地形为主,是我国东部比较高的山。

黄山属于我国江南丘陵地区。

http://www.china.org.cn/ch-shaoshu/

阿拉伯语中,“撒哈拉”即“大沙漠”。
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族语中的意思就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
周庄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
泰山位于山东丘陵
黄山属于我国江南丘陵

藏族:
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 农历四月八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每年这一天,甘 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 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 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在此期间,人们还要举行物资交流活动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

采花节 南坪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举行,节期两天。传 说,很久以前博峪是一个荒僻的山沟,人们以采集和狩猎为生,以树叶和兽皮 做衣服。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位叫莲芝的姑娘,她美丽善良,心灵手巧,教会 了当地人们开荒种地和织布缝衣,还采来百合花为人们治病。有一年五月初五 这天,莲芝上山采花,被镍风卷下悬崖摔死了。人们很悲伤,便在这一天上山 采花纪念她。久而久之,形成了采花节。

黄龙寺庙会 阿坝州藏、羌、回、汉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六月十五日在松潘县 黄龙寺举行。节日那天,黄龙寺及周围的山腰林间排满各种土特产品,形成盛 大的物资交流会。老人们进寺烧香,祈祝祷一生平安:青年人唱歌跳舞,尽情游乐。

牧民节 阿坝州藏族牧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下月初举行,节期一般为一周。节 日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在太阳快下山时,将垃圾向西边倒去,意在让太阳 的火焰将一切不祥之物烧化。然后,各家准备好青稞酒、酸奶等节日食品。节 日的第一天早晨,各家父女争背吉祥水。然后,用加奶的吉祥水洗脸洗手,用 洗净的手烧柏香,祈求水草丰盛、牛羊兴旺。接着,全家围坐一起欢宴。节日 前三天,各村寨跳舞唱歌,比赛摔跤和进行各种娱乐活动,不出村外。三天后, 人们开始走村串户,相互祝贺节日快乐。每天夜晚,人们聚集到村寨外,燃起 篝火,载歌载舞。

俄喜节为藏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木里县一带。节期在每年农历腊月初七日。传说, 古时候木里一带很富庶,西藏和云南的八个藏族支系千里迢迢迁来居住,定居 那天,是腊月初七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纵情欢乐。以后,每年这一 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世代相传,成为固定节日。节日前一天,各家忙着准备 丰盛的食物。节日这天,全家围坐在一起,举杯畅饮。按习惯,要让猫和狗饱 餐一顿,如果它们先吃肉后吃饭,就兆示着来年风调雨,农牧业丰收。夜晚。 人们围着一堆堆篝火。对唱山歌和跳舞。

赏花节又称看花节,流行于马尔康一带。每年农历六月举行,时 间一般3天-5天,有的地方长达10余天。人们带着食品、帐篷,骑着骏马,成群 结队到野外游玩,欣赏山花。他们搭好帐篷,熬好酥油茶,盛满青梨酒,一边 吃喝,一边赏花,一边祝福。晚上,燃起篝火,高歌欢舞。节日期间,还要举 行摔跤、赛马等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机会。

谢水节流行于冕宁县一带。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行。其主要内容 是求雨和祈子。是日,喇嘛带上用糌粑做成的青蛙、蛇和癞蛤蟆,每家随去一 二人。来到水沟边,喇嘛一边念经一边把糌粑做的动物放到水中。返回时,大 家打着雨具,嚷嚷闹闹,表示雨已下起来了。接着,人们去敬一个圆形的塔子。 塔内放有一把刀子和一个小锣锅,代表生育。久婚无子的妇女向塔神许愿,祈 求生子。敬塔后生了孩子的侬,该日要去敬塔还愿。

上九节又称看花节,流行于宝兴县一带。每年农历下月初九举行。 是日,人们汇集到山下,举办灯会和表演狮舞等,尽情欢舞高歌。夜晚,举行 别具一格的男女对垒摔跤,结果常常是男败女胜,引起轰堂大笑,将节日活动 推向高潮。

晒佛节为藏族传统节日。时间各地不一,一般在藏历二月初和四月、六月的中旬举 行。届时,各寺将珍藏的巨幅布画及锦缎织成的佛像取出,展示于寺院附近的 山坡上域高大的石壁上,让广大群众观瞻。僧人口诵佛经,信徒们顶礼膜拜。

赛马会流行于红原县等地。每年农历七月一日举行,节期一天。 届时,该县及附近各地藏族群众身着传统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直到赛马场, 进行多种形式的赛马活动。有集体比赛速度的,有分队进行接力比赛的,有表 演跑马射箭的,有表演赛马技巧的,十分热闹。赛马结束后,人们就互相交换土特产品。

插屋顶旗为藏族节日习俗。每到新年,各家即将一面刻有藏文经文的红黄白三色布旗 插在屋顶上。禳灾祈福。布旗高低大小不一,色彩也因地而异。有的白布红边, 有的红黄相间又饰以黑色条纹。旗面多为长方形,也有方形和三角形的。有将 旗绑在旗杆上,有的则扎在树杆上。有的插一面旗,有的插几面旗。

白马歌会为白马藏人节日习俗。流行于平武县,每年清明节前后举行。白马藏人能歌善 舞,传统的文化活动在汉区的春节期间举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新文化的传入, 他们萌生了创立自己节日的愿望。有关部门因势利导,于1982年举行办了首届山 寨歌会。从此约定俗成每年举办一次。

蒙古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勤劳勇敢的民族,长期以来一直活动生息在我国北方的广阔草原。额尔古纳河流域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中国蒙古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历史上,蒙古族和呼伦贝尔境内的其他少数民族为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的东北边疆做出了重 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有着悠久历史的蒙古民族在呼伦贝尔经济和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到积极作用,并使自己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蒙古民族的名称起源于蒙古地区东北部的一个室韦部落——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写,见于《旧唐书·北狄传》。蒙兀室韦居地在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是室韦联盟部落之一。在宋、辽、金时,史籍上有“萌古”、“朦骨”、“萌骨”、“蒙古里”等译称。写作“蒙古”初见于《三朝北盟会编》所引《炀王江上录》。13世纪初,“蒙古”一词由民族、部落名称正式演变成蒙古民族的名称。

蒙古族通用语言为蒙古语。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蒙古语分东蒙古、厄鲁特、喀尔喀、巴尔虎、布里亚特等方言;蒙古族通用文字为蒙古文,是在回鹘文字母的基础上创造的拼音文字,已有近800年历史;蒙古族民间的神话故事和传说非常丰富,内容包括宇宙和人类的产生、人与自然斗争和英雄镇压妖魔等;呼伦贝尔境内蒙古族的饮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乳、肉、米(稷子米)为主,兼用其他粮豆、蔬菜和野果。巴尔虎、厄鲁特、布里亚特蒙古原本都是贝加尔湖周围的部落,饮食习俗大同小异,主要是肉食、乳制品,以粮为辅,其早餐必以奶茶为主。而农区迁来的蒙古族则以五谷杂粮、蔬菜为主,乳肉为辅;蒙古族历来以游牧、狩猎经济为主,形成男女皆喜穿长袍、靴子的习俗。男服宽领大袖 ,腰系彩绸,腰带上左边带火镰、烟荷包,右边带银链银壳银把的蒙古刀,刀身掖在腰后。女装多为色彩艳丽的红绿长袍,姑娘以丝绸束腰,头扎彩巾;蒙古族礼节有敬老扶幼、迎送客人、饮食等礼节。
人口为7214431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多数聚居于天山以南的各个绿洲,少数分布在湖南省桃源、常德等县。使用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 突厥语族。有中心、和田、罗布3个方言。 使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大多数维吾尔族人信仰伊斯兰教。

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部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自称“维吾尔”其意为“团结”、“联合”。 维吾尔族人的先民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北方游牧民族丁零及后来的铁勒。铁勒是西突厥汗国的一部分,于7世纪建立了回纥汗国,与唐朝保持友好的从属关系。回纥后改称为回鹘,9世纪时迁入新疆与当地的各族居民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形成了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擅长种植棉花、葡萄和园艺生产,其经济发展很快。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10月1日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维吾尔族人民和新疆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自治区在工农业和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族语中的意思就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是“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玛干在维吾尔族语中的意思就是“进去出不来的地方”。
被称为“中国第一水乡”的是周庄
藏族
燃灯节 藏语称“葛登阿曲”,藏历十月二十五日是燃灯节。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在这天圆寂。这天晚上,寺院和俗家屋顶均要点亮无数盏灯,转经队仁川流不息,信徒们纷纷反手持的桑枝投入大昭寺前的香炉,祈祝神佛为自己带来好运,来年风调雨顺。
{驱鬼节}
藏语称之为“古突”,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这一天各地寺庙举行盛大的跳神活动,家家户户打扫卫生,驱鬼销灾,迎接新年。
{春播节}
又叫播种节、试种节,是给第一次学耕地的小牛套上轭木,试耕土地。每年正月的某一个吉祥日举行。
在春播节前三四天,各家要酿造青稞酒并给牲畜准备好装饰品。到春播节那天日出之时,由一个当年属相的妇女和几个老农民,穿上节日盛装,将准备好的茶酒、经幡、香炉带到破土耕地之处祭祀土地神、农业神,然后回村寨。这时,全村的男女老少便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牵着耕畜一起来到准备开耕的那块耕地上。大家欢欢乐乐地分成几摊子,喝茶饮酒。茶酒之后,由几个男人在开耕之处烧香、竖经幡、高唱颂词、祭祀神灵,准备试耕。一般说来,每户带来一对耕牛,由该户主妇向天敬酒三次,在耕牛脑门上抹三道酥油,以示吉祥。新耕的第一犁,由当年属相的妇女撒出吉祥种子,然后开始翻耕。敬神仪式之后,还要举行跑步、角力等娱乐活动。
蒙古族
春节 又称“白节”、“大年”,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节前人们要做新袍子,备制年货,各家互送牛羊肉。除夕,合家聚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晚辈向长者敬“辞岁酒”,吃饺子,耍“嘎啦卡”(羊骨头),通宵达旦。初一早上,男女盛装,三五成群,互相拜年。现今晚辈见长辈已不叩头,先道一声“敏德”(即健康),双手捧送一包糖。长者取一块,然后从自己包内拿出一块糖放人对方包内,以示礼尚往来。“塔克勒根”节(敖包会) 有部落和区域性的区别,时间多在农历六七月间举行。以部落为单位,人们汇聚到一个“敖包”祈求风调雨顺,牧草丰茂。新中国成立后,有时以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代替“塔吉勒根”,在节日中多举行摔跤、赛马等传统体育活动。
那达慕大会 蒙古语意为“娱乐”或“游戏”。旧时是封建王公、牧主寻欢作乐、勒索盘剥的场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增加了许多健康有益的内容。80年代,“那达慕”大会增加集市贸易的商品展销活动。
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现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县蒙古族在燃灯节的—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

维吾尔族--节日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维吾尔族在节日及喜庆的日子里举行“麦西莱甫”等各种娱乐体育活动。
肉孜节
在封斋一个月以后开斋的那一天举行,因此,也叫“开斋节”。伊斯兰教规定,成年的教徒每年都要封斋一个月。封斋期间,只在日出前和日落后进餐。白天绝对禁止任何饮食。一 个月斋期满后,教徒聚集礼拜寺作盛大的礼拜,然后开始热闹的 节日活动,家家户户都备有丰盛的节日食品,并且互相登门贺节, 男女老少都出来游玩,这个节日一般要过3天。
库尔邦节
在肉孜节以后的第70天举行。家境稍好一点的, 都要宰1只羊,因此也叫宰牲节。宰杀的牲畜不能出卖,除将规 定的部分送交寺院和宗教职业者外,剩余的用作招待客人和赠送亲友。
诺鲁孜节
维吾尔族人民最古老的传统节日。诺鲁孜节在阴历正月初一春分时节,相当于公历3月22日。在这一天,要举行 各种庆祝活动和传统的“安西莱甫”,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 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许多地方还保留着在诺鲁孜节时才唱的民歌。
巴拉特节
又称“油葫芦”节, 在封斋前约半个月举行。那天,居民多烧油葫芦,形成满村灯火,宗教人士则通宵念经。
白雪节
在每年第一次降雪时举行的娱乐活动。当下过初雪之后,几个朋友经过商量,联名写封雪礼信,信中首先以初雪的降临祝贺收信人全家平安,然后要求收信者以白雪节的习惯举行一次娱乐晚会,并提出晚会活动的内容,请其中一个人直接送至收信人家中。送信人要悄悄把信放在主人不易发现的地方。在送信人离开之前,如主人没有发现,就要按信上要求举行初雪晚会。如果送信人当场被抓住,初雪晚会就要在送信人家中举行。晚会内容包括朗诵诗、唱歌、跳舞、音乐演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