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溺泉是啥:求关于曹植的有见解的文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3/29 22:38:47
比如关于他的生平,创作,风格,作品赏析,评论等!

曹植(192-233)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最著名的是洛神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创作背景:
三国时魏武帝曹操的三子曹植,是一位文采翩翩的贵族公子,十岁时便能诵读诗论与辞赋数十万言。其在政治上因受到乃兄曹丕的刻意压制,不能「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但在文学的领域里,却成了建安时期的代表作家,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而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尤以词藻优美,描述细腻的「洛神赋」最被传诵,而且,在这篇赋文中,还隐藏著一位风流才子不为人道的爱情悲剧故事。
在我国远古时代,江汉一带的水乡泽国之畔,流传著许多有关神女的传说;这些传说因为都有一个引人遐思的故事,因此吸引了历代骚人墨客吟咏出不少传诵一时的诗篇,如《诗‧周南‧汉广》中的「汉水之神」;屈原《九歌》中的「湘水之神」;而曹植《洛神赋》中所影射的「洛水之神」,则更具情节,更为动人。
传说中的「洛水之神」,是伏羲氏的女儿,在洛水溺水而死,而成「洛神」,她的名字除了「洛神」以外,还有宓妃、雉嫔等,后嫁给河伯为妻,关於河伯其人,有多种传说,有人说他名叫冰夷,也有人称他为冯夷。其得道后,潜入大川而成为河伯。《抱朴子‧释鬼篇》则说冯夷於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毙,经天帝派为河伯,他的容貌与一般人没有两样,只是脚下踩著两条龙到处遨游。
天帝派后羿到人间射日。后羿奉命下凡时,带了娇妻嫦娥同行,为民间除害,射落九个太阳,使民间解除了焦热灾难。但是,十个太阳都是天帝的儿子,天帝只希望后羿对十个任性的儿子略施薄惩,岂知竟射死九个,因难舍骨肉之情,一怒之下,便不准后羿再返回天庭,而流落人间。
后羿被天帝拒绝重返天庭,在人间继续为民除害,曾射死古称「封豕」与「长蛇」的怪兽,就在此时,后羿与河伯的妻子宓妃邂逅,两人双双坠入情网。
河伯知道后羿与妻子宓妃之情后,曾怒化一条大白龙,却被后羿射瞎了一只眼睛。
后羿与宓妃的关系,传说中有二个结局:一是后羿赶走河伯,与宓妃结为夫妻。一是后羿与宓妃分手,河伯与宓妃恢复旧好。至於后羿的妻子嫦娥,则因不愿再与后羿白首偕老,偷吃了西王母娘娘送给后羿的灵药,而飞到月亮。
曹植的洛神赋,作於魏文帝(曹丕)黄初三年(公元二二二年),当时,曹丕刚纂汉称帝,曹植到京师洛阳觐见,在返回封地鄄城时,途经洛水,「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身」而作(见洛神赋序),据说,原来的题目为「感甄赋」,是思念一位姓甄的女子,后因有所顾忌,才更名为「洛神赋」。那位姓甄的女子,便是曹丕的皇后甄代。显然,在甄氏归曹丕以前,曹植与她,也有一段难以忘怀的感情。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编选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集中选录了自先秦至梁普通七年(公元五二六年)以前一百三十位知名作者与少数佚名作者的诗文词赋七百余篇,曹植的「洛神赋」亦录在其中,对「洛神赋」的创作背景,有这样的注记:
植求甄氏女不遂,太祖(指曹操)回与五官牛郎将(曹丕官职),植殊不平,昼夜思想,寝食俱废。直至曹丕称帝,植到洛神觐见,曹丕出示甄后的遗物至缕金带枕,曹植见之,不觉泣然泪下。那时,甄后已死,曹植在归途中,思念不寐,渡洛水,有感而作此赋。
从「文选」的注记中,曹植作「洛神赋」是有所托的。心情也是沈痛的。因为他笔下的「洛神」,便是一个恋爱悲剧故事中的「甄氏女」。
甄氏女原系河北袁绍次子袁熙之妻,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二○二年),袁绍与曹操战於官渡,兵败病死,其子袁谭、袁熙、袁尚等因争夺继承权而内讧,曹操乘机进兵攻打,於建安十年(公元二○五年)平定袁绍据有之冀、青、幽、并四州,袁熙逃往辽东,妻子甄氏随婆婆刘氏(袁绍妻)留在冀州,曹破冀州时,曾下令不得伤害袁绍家人,并派兵保护其宅邸安全。由於甄氏丽质天生,美艳动人,虽为俘虏,仍由曹操允曹丕纳甄氏为妻,并深得宠爱。
还替曹丕育有明帝曹睿与东乡公主。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二二○年)十月,曹丕篡汉,即帝位,为魏文帝。改元黄初,登基以后,山阳公刘协送二女给丕,与郭后、李贵人、阴贵人同获曹丕喜爱,甄氏因而失宠,常出怨言。丕闻之大怒,派遣使者至甄氏居住的邺城赐死。一代红颜,如此结局,令读史者不胜唏嘘。
甄氏在归曹丕以前,与曹植也曾相识,曹植在她死后,看到她的遗物玉镂金带枕的泫然泪下情形,可以令人体会得到当年二人的交情,并非寻常。迄后,更作「洛神赋」以感念,使埋藏在曹植心中的爱情悲剧故事,历久弥新,足可与「洛神赋」同垂不朽。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今安徽毫县),生於汉献帝初年三年,卒於三国魏明帝大和六年,只活了四十一岁。晚年被封陈王,死后谥「思」,故称陈思王。在他青年时期,颇有雄心壮志,曹操曾多次打算立他为太子,但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去机会。在他一生当中,「生乎乱,长乎军」(陈审举表),但过的却是尊崇的公子哥儿生活,三十岁以后,因受到兄曹丕与侄儿曹睿(魏明帝)二人的疑忌与压制,生活失去自由、心情抑郁不欢,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曾多次上疏自试,渴望有施展才智,报效国家的机会,均未能如愿。身边的亲信丁仪与丁廙,先后被杀,对此刺激更深。而且「号则六易(指封号),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迁都赋序),虽被封王,但「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僚属皆贾坚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曹植的生活,形同被软禁的政治犯,过得非常凄苦。
但是,在政治上的失意,并没有影响曹植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他的诗、词、赋与散文,被后人誉为建安文学的翘楚,与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诗人。南朝梁著各文学批评家钟嵘所著中国古代诗话名著《诗品》,将曹植的作品列为上品,认为他是「建安风骨」的充分体现者。曾谓:「陈思之於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并谓曹植诗「骨气奇高,诗藻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评价之高,无以复加。
相传曹丕纂汉即帝位后,曾有杀曹植之意,乃命七步成诗,植玄声吟回:「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以讽兄弟相逼之甚,曹丕读后,亦深受感动。乃释之。此事历代相传,一般人均耳熟能详。今河南省通县,尚有「前七步村」与「后七步村」,即为纪念曹植七步成诗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