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变态事件:一道科学题 急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6 08:57:06
1.夏日里,小明在距离高墙140米远处敲锣,0.8/s后听到回音。那么当时的声速是( )
2.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
3.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在穿白上衣、黄色裙子的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的是( )
4.冰遇火要熔化,但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却能“削冰取火”。他们将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光射过并会聚起来点燃艾草取火。这种冰镜就磨削成( )
5.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而屋外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1.夏日里,小明在距离高墙140米远处敲锣,0.8/s后听到回音。那么当时的声速是(140*2/0.8=350米/秒 )
2.形成听觉的部位是(耳鼓 )
3.在没有任何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在穿白上衣、黄色裙子的演员身上时,观众看到的是(红上衣,橙色裙子 )
4.冰遇火要熔化,但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人却能“削冰取火”。他们将冰磨成一种冰镜,让太阳光射过并会聚起来点燃艾草取火。这种冰镜就磨削成(凸透镜 )
5.为了防盗,在门上装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而屋外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同望远镜、显微镜一样,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成。望远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显微镜也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焦距很短,目镜焦距较长。“猫眼”不可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因为门的厚度约为4cm,物镜和目镜的距离约为3cm,这也决定了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不可能较长,否则就不能满足“猫眼”的要求效果,那么“猫眼”的构造究竟是怎样的呢?
(1)“猫眼”由两个凹透镜组成能否满足要求
由成像规律可知,景物经物镜(凹透镜)成缩小正立的虚像,此虚像经目镜(凹透镜)再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最终的虚像到眼睛的距离小于明视距离,而“猫眼”的孔经仅lcm左右,加之凹透镜发散的缘故,进入人眼的光也很微弱,即不能看清景物,其光路图如图1(景物AB离物镜较远未画出)。
因此,“猫眼”不是由两个凹透镜组成。
(2)“猫眼”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能否满足要求。
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的情况
由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景物(离门1~2m)经物镜(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此像作为目镜(凹透镜)的虚物再成缩小的虚像,如人眼靠近目镜(凹透镜)观察,这个距离比明视距离小得多,是无法看清的。如果人远离目镜(凹透镜)观察,则景物的成像光线进入人眼睛太少,而且视角也很小,同样无法看清,光路图如图2所示。
由此得出结论,用凸透镜作物镜、凹透镜作目镜是不能满足要求的。但也同时给我们启示,它正好满足室外不能看清室内景物的要求。
B.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的情况
由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景物(离门1~2m)经物镜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
a.若此虚像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外,此虚像作为目镜的虚物再成倒立的实像。光路图如图3。
这也不能满足要求。
b.若景物经物镜成的虚像,在目镜的1倍焦距之内,此虚像作为目镜的虚物再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则能满足要求,光路图如图4。
综上所述,“猫眼”是由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组成,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但物镜的焦距较短,目镜的焦距离较长,且目镜的焦距应等于或大于物镜与目镜的距离(猫眼的长度)和目镜的焦距之和。实际猫眼也正是如此。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80885.html

1 声音跑了两个140,用时0。8秒,所以
速度=140*2/0.8=350
2 耳膜震动产生听觉,再传到大脑。所以形成听觉的部位是耳膜。
3 白衣服反射所有颜色,所以上身看到为红色,黄颜色衣服只反射黄颜色,其它颜色都吸收。所以红光被吸收,没有颜色反射,下身裙子看到为黑色。
4 聚光为凸透镜。
5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为凹透镜。

给你个QQ号:393385393,这是我爱人的,他一直和物理打交道,相信肯定能给你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