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号介绍怎么写:如何教育小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3/29 07:10:06

如何教育好孩子
中国幼儿教师网
http://www.yejs.com.cn/
育星幼教网
http://www.gz61.com/
中国幼教在线
http://www.06cn.com/
深圳学前教育网
http://www.0-6.com.cn/
中国教育视窗
http://yr.31133.com/YouErYuanWeb/YouErIndex.asp
中国幼教网-幼儿教育/学前教育专业门户
http://fm.xugu.net/
如何教育好孩子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 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

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三、注意环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阶段,固有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少,因此要培养孩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就比较容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资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孟母择邻而居,历代被传为教子佳话。

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总之,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
如何教宝宝学数学教学安排

态度:
鼓励并引发孩子的学习动机,不可扼杀学习的乐趣

教学环境:
1、安静、不受杂音及人们进出干扰的空间
2、空旷无其它视觉干扰的空间
3、教导者不要穿花衣服,也不要头饰花俏

教导时机:
必须用最愉快的心情玩数学,如果心情不佳,必须调整

练习时间:
每次练习的时间不能太长,刚开始时,原则上是一天三次,每一次只进行
几秒钟。并且要在孩子意犹未尽时结束,如此才能刺激孩子继续学习的欲望

教学方法:
1、老师的教学热忱会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2、练习速度越快、新教材越多、心情越愉快、效果越好
3、每天坚持不断的练习,胜过好过鹜远却断断续续
4、用心教导孩子,但不要考试

准备教具卡:
1、将白色的硬纸卡裁成28cm*28cm的正方形
2、每张卡分别贴上1到100个直径1.9cm的红色圆点
3、正面是圆点,后面4个角写上数字,便于老师查看
4、不要把圆点贴成几何图形
5、从中间开始,以不规则的方式贴上圆点,不要互相重叠
6、卡片四周留一些空白位置,手指捏卡片时,才不会遮住圆点
7、数学零,就不用贴圆点

学习时间安排及方法:
一、认识字点数卡,10天时间可以由1点教到第20个点数卡(1-10天)
首先让宝宝学习的是认识数量,而不是抽象的数字。不可以按顺序读卡,不可以要求孩子重复你告诉他的数字。
1、第一天五张卡(1-5),拿出第一张卡告诉他(不要排序),这是1,第二张卡告诉他,这是3,以此类推。5张卡看完之后,以最热烈的方式拥抱并亲吻孩子,赞美他可爱聪明,你非常乐于教他数学。第一天,共进行三次,间次至少间隔30分钟。以后,都是第天进行3次。
2、第二天加入新的五张卡片(6-10),共有两组卡。把十张卡片随意混合,再分成两组。这样是使教学游戏新鲜有趣。
3、持续5天,从第六天开始要换新的卡片,旧的卡片就不用了。第天抽掉两张点数最少的旧卡片,加入两张新的卡片。第一次抽掉的是1和2,加入两张新的是11和12.
4、每天都教10张卡片,分成两组,每组5张,每天增加两张新的卡片,每组各一张,同时让两张点数最少的旧卡片退休

二、点数练习加上加法的练习,14天点数卡由13点教到48点(11-24天)
当宝宝学会1到20之后,我们就开始把这些数量放在一起,看看总数会变成多少,这就是加法
1、把1、2及3三张卡片放在膝盖上,拿起1的卡片说1,放下去,然后说”加”,再拿起2的卡片说2,放下卡片,说”等于”,拿起3的卡片,再说3
2、第一个算式只进行几秒钟的时间,不要解释”加”和”等于”的意思
3、每次练习只做3个算式,并且时间要非常短。每一次所作的算式都不要重复,每天作三次练习,总共作9个不同的算式
4、每天做9个不同的算式,两个星期之后,就可以开始教减法了,否则宝宝会逐渐失去注意力和兴趣

三、点数练习加上减法的练习,14天点数卡由41点教到76点(25-38天)
练习方法与加法一样

四、点数练习加上乘法的练习,14天点数卡由69点教到100点(39-52天)
练习方法与加法一样

五、点数练习加上除法的练习,14天复习点数卡0-100点(53-66天)-
练习方法与加法一样

每日课程进度:第二天到第10天
第天的进度:两组卡片
每次练习 :一组(五张卡片)
次数 :每天每组卡各练习三次
时间 :每次3-5秒钟
新卡片 :每天增加两张(每组各一张)
旧卡片 :每天抽换两张(点数最少的两张)
每张卡寿命:每天练习3次*5天=共15次
原则 :在宝宝意犹未尽时结束

每日课程进度:第11天到第66天
每天进行六次,每次间至少间隔35分钟以上
第1课:认识卡片的圆点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
第2课:认识卡片的圆点数
第3课:认识卡片的圆点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
第4课:认识卡片的圆点数
第5课:认识卡片的圆点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
第6课:认识卡片的圆点数

2岁之后,这种方法的效果要慢慢下降,所以尽快地实施,至少先要认点数卡
它可以很轻松地教会一个1岁以下的孩子加减乘除运算,并且3、4岁以内都可以。为了保证方法的正确无误,适合中国的孩子,我特地打了国际长途请教了台湾的早期教育专家!这个方法非常好,专家说可以百分之百的成功!这个方法实在来之不易,我花了半年的时候去找人帮我买,因为大陆没有卖的!买到之后,我用了2天时间整理出来一套详细的方案!

家长素质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是在世界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虽然现代教育必然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改革却只能走自己的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是面向21世纪,建立适应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改革的动因都是为了迎接世界政治经济竞争、科学技术竞争和人才竞争的挑战;改革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教育的某一方面或教育的某一阶段,而是对教育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改革。我们国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的指导下,解决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问题。不容回避的大课题需要各位家长、各位教师以及社会各界有教育能力的人士共同关注,共同完成。为了提高新型教学的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我就本班学生家长的素质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一.调查内容的基本情况
1.职业调查
在109位家长中,有23位家长在机关单位工作,其中有1位丈夫已经去逝,还没有再婚的;有13位家长属非农业人口,没有从事任何工作;有19位家长从事经商,其中有2位家长是有实力的私营老板;有8位家长在本地打工;有46位家长是农业人口。
2.文凭调查
在109位家长中,本科文凭有舒文;专科文凭有马红艳、马敏仙、纳成所、赵敏、桂雷;中专文凭15位;高中文凭17位;初中文凭23位;小学文凭有16位;文盲32位。
3.家庭调查
在这些家长中,两地分居的有18位;离婚的有4位;丧偶的有1位;因家庭贫困而不能供孩子上学由他人扶持孩子的有6位;其它属于正常家庭。
4.关心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
在所有家长中,有20位家长因工作性质长期不在家,仍用电话关心孩子学习情况;有39位家长不能辅导家庭作业,只起监督作用;有2位家庭比较富裕而疏忽对孩子的管教;有48位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比较关注。
5.提倡孩子艰苦朴素的调查
①平常亲戚朋友给孩子的压岁钱用来存银行的35位;听之任之的有15位;孩子自己保存或放入存钱罐的有45位;没有经济来源的有14位。
②对孩子平时零花钱使用情况要讲清用途的有56位;不问情况的有22位;只叮嘱孩子用钱要尽量节约的有31位。
③孩子要求买东西家长就满足的有50位(在成绩好的情况下);当时不答应过后想办法给的有40位;直接不满足要求的19位。
④吃饭时孩子借故不吃给一点零用钱的有18位;采取正常方式引导孩子吃饭的有58位;强制吃饭的有33位。
6.引导孩子做家务的调查
自己在做饭、洗碗、洗衣服、打扫卫生等要求做自己小帮手的有18位;要求孩子自己完成洗漱,穿衣服,叠被子,擦皮鞋等家务的有20位;不引导孩子做家务只要求做好作业的有40位;不强制也不引导孩子做家务的有31位。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1.我们班的学生家长整体素质不高。本科以上学历1人,专科5人,中专15人,高中以下学历的占绝大多数,一字不识的有32人。2.家庭关系复杂,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影响。父母离异、两地分居、因职业关系长期在外或跟孩子接触很少、贫困、文盲,所占的比例较大。3.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把它当回事的是少数。有48位家长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仅占调查总数的44%。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艰苦朴素的习惯,除少数家长外,绝大多数家长不太重视。
三.调查后反思
1.能否有效实施素质教育,与全社会尤其家长的关系很大,因为“思想道德,身体心理”等方面同时要有社会家庭的良好影响,光靠学校施行强制手段是不奏效的。
调查现状表明,家长的素质普遍偏低,对许多孩子的影响就不理想,因为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基础教育是差不多起决定作用的环节,从实践中我们也切身感到,学校各位老师付出的心血非常大,收效却很微小,有的甚至随时翻汤,今天纠正一个错误,明天他犯的还是同一个错误。针对以上情形,我们在学校对孩子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时候,就不能仅仅把目光盯在他们身上,还应该把眼光放开一点,看看他们的家长,他们活动的环境,他们所交往的人际关系。能调动的积极因素就要充分加以调动。
2.对特殊家庭的孩子应怎样教育?
①特殊家庭的孩子,只有采取一些特殊办法,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习惯,加强自学能力培养,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找准孩子小时候的一些优点,老师再多花一些时间,多给他们一点关爱,相信一定能把这些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才。小孩子的记忆力极好,对老师的喜怒非常敏感,有时是为老师的喜欢而学,为老师的冷漠而产生抵触情系,甚至就开始逃学,听课时无精打采,打瞌睡,玩小动作。老师布置作业时不听也不想做,常常打电话询问,对老师的批评无动于衷。根据孩子的这些优缺点,老师在讲课时就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尽量把课文讲得生动、活泼,把一些难懂的问题编成顺口溜或举一些常见的东西来增强记忆,要求在课堂上完成的,绝对不能放在课后完成,家庭作业的份量尽可能少一些,给他们多一些时间和空间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们紧张地学,轻松地做,无意当中积累一些新知识、接受一些新教育。
②建立生生互助活动。生生互助活动有利于弥补一些家长不能正常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缺陷,把成绩较好的学生充分调动起来,帮助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调动这一主体力量,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提高了大部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之间,思想感情比较容易沟通,没有紧张感,学起来也轻松,培养了差生的学习兴趣。气氛活跃了,很多难题一下变得简单起来,原来一个小时完成的作业,现在半小时就能完成,提高了学习效率,加快了教学进度。原来怕上课的学生也变得勤奋了,老师提问也争先恐后地回答,变得主动起来,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点名。回答得正确,心里美滋滋的。他们会想:“我也能得到老师的赏识、重视!”差生的学习自觉性就这样提高了。
③家教对孩子的影响。我在调查中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家长们都说:“老师的话当‘圣旨’,一说准灵。”他们对孩子的管教还是严的,打也打得凶,骂也骂得狠,他们就是听不进去,反正收效不佳。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引导和教育方法不得当。现在的孩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他们的很多想法,已经超出了他们的实际年龄,如果家长还把他们当作娃娃看待,平时语无忌惮,口无遮拦,做起事来也不会看看事像,总认为小孩子家不懂事。其实,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娃娃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只是口头上不说而已。当他们布局做错事时指点他,假如跟他所看到的听到的不符,他们就会反问,问得家长哭笑不得。为了掩盖自己的尴尬,只能说:“小孩子家不懂事,不要管大人的事。”他们心里当然不服,只是没有办法罢了。自己的言行举止起不到典范作用,怎样去培养孩子?因此,作为家长,不仅要严格要求孩子,还要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也不至于会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一些坏形象。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和生活作风,是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而是依靠长时间锻炼和培养。
3.学生、家长、老师如何才能统一起来?
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质性问题。说白了,就是要解决孩子的健康成长。从以上调查的内容看,归根结底是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学生家长总体素质不高,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它并不代表下一代孩子就不能教育好,关键要看方法得不得当,是否尽到责任了?大家既然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要团结起来,努力拼搏,把自己的不足看作是动力,从而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如何才能把学生、家长、老师团结到一起来呢?
①交流思想。人是世界上的高等动物,从腹中的胎儿到百岁老人,都有思想,只是每个时期的思想不同。孩子的思想有依赖性,每做一件事都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即便有时做错了事,也想听到循循善诱的教导。家长和教师的想法几乎是相同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好,老师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成才。思想和目的的一至,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家长与老师思想沟通,想法和做法的协调统一。
②分工合作。学生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纽带,既然大家走到一起来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有义务把知识传授给每一位学生,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为人的准则;监督和管教孩子是家长的义务,不但要管好他们的吃饭穿衣问题,还要督促好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家长义不容辞的义务。
总之,素质教育实施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兴旺,孩子的未来。学校家庭加强合作,统一步调,家庭不能把孩子交给学校就撒手不问,要齐抓共管。

如能顺其自然更好,假若不能,那就拜读一下<<“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你一定会有柳暗花名又一村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