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w2013刷机模式:三国演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15:58:03
除了草船借箭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把你听过的,看过的意个故事简单写下来。字数一百字左右。

三顾茅庐的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空城计的故事

  诸葛亮屯兵于阳平,把部队都派去攻打
  魏军了,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城中。忽然听到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
  葛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诸葛亮自己则登上城楼,端坐弹琴,
  态度从容,琴声不乱。司马懿来到城前,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城中有伏兵,因此不
  敢贸进,便下令退兵。

--------------------------------------------------------------------------------

三顾茅庐的故事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州长社人,为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洲阳翟人,也是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著名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之句。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是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

说明。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歇后语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品评历史演义,感受三国风云——《三国演义》读后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比如,关公温酒斩华雄,史书上并没有写这件事。又如,关于单刀赴会见鲁肃,史书上写的是鲁肃单刀赴会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是数不胜数。读过之后,稍做分析,可知这些虚构的情节,大部分是为小说描述的一个个人物作铺垫的。因为,如果仅仅是象正史中所说的塑造真实的人物,有些人物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相违背了。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还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连贯性,而不是生硬的去虚构,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过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而且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二、神化与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不完全是真实人物,而是正史经过加工后的人物,这其中就有被神化的人物和被丑化的人物。 被神化的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诸葛亮和关羽了。诸葛亮被神化的地方是“未卜先知”,关羽被神化的地方则是“忠”“义”。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着重的神化这两个人。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认为三国之中蜀汉是正统。而朱熹以前的观点,从陈寿开始大部分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熹之后,君王、大臣、百姓也开始接受朱熹的观点,原因就是这种观点是符合儒家思想,并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的。罗贯中也是同意朱熹的观点的。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室”的。这其中,作者又把诸葛亮写成了“智”的化身,把关羽写成了“忠”“义”的化身。这也就是为什么受《三国演义》的影响,道光年间的统治者曾给关羽长达三十余字的谥号了。 至于丑化,基本是对神化而言的。比如周瑜,历史上是英雄早逝,《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了一个忌贤妒能的人。丑化大部分都是为神化作映衬的。 三、人物与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如,写张飞,第七十回中,作者对张飞使了一个小心眼智败张郃的战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描写,与此同时又加入了一段诸葛亮与刘备的对话,更显出了诸葛亮的智谋高超。 《三国演义》能够把繁多的人物以及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就是因为作者在用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还有作者采用了沿线索来记叙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索就是蜀汉政权的建立以及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有支线索。如,赤壁之战时期,作者是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索来展开叙述的。而这三条线索有互有联系,不会在一个章节之中只叙述一条或两条线索,这样交织进行,就会让读者感到很连贯,而不是只读一条线索的冗长与乏味。 四、封建与王道 《三国演义》中表现的一个政治思想观就是倡导典型的儒家思想——王道与仁政。《三国演义》中的一大部分虚构故事情节都是为了表现这种思想。正是如此,作者才大胆的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忠”“义”的艺术形象。 首先是诸葛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是“忠贞”和“智慧”的化身,特别是作者对诸亮的“智慧”,更是用尽笔力,大肆渲染。 诸葛亮在当时的地主阶级统治集团中,是一个看问题比较敏锐、处事比较有胆识谋略、能随机应变的人。然而,他之所以具有这些优势,就是因为它重视实践。如,在曹操攻占荆州,领兵南下时,诸葛亮曾向孙权分析当时形势,预计到曹操必败,正是因为诸葛亮在战争之前就已经对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弱点作了比较的缘故。又如,诸葛亮敢于使“空城计”,就是因为他对敌我将领的情况作了分析,料知司马懿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从而利用司马懿对自己长期形成的认识,采用了十分“弄险”的疑兵之计,解除了危机。然而,在更多的章节中,作者却把诸葛亮写成了“先知先觉”的人物。如,诸葛亮的几次“夜观天相”,几次“锦囊妙计”。而在“七星坛祭风”,更是荒诞不经的描写。类似的问题,还可以在“巧布八阵图”“班师祭泸水”“五丈原禳星”“定军山显圣”中看到。 关羽也是《三国演义》中着力描写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关羽也从《三国志》中的一名与赵云、黄忠地位相同的武将,变成了《三国演义》中勇猛忠义的大英雄。《三国演义》如此美化关羽,完全是为了提倡封建的“忠”“义”思想。《三国演义》后,关羽就成为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理想的人物,关羽在民间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广。明、清的统治者曾经几次封其为“大帝”,到处为其立庙。这就清楚的说明,通过关羽鼓吹“忠”“义”的这种描写,是多么适合封建统治者的需要。 此外,也是为了提倡为封建主子卖命,《三国演义》还塑造了一系列所谓“忠臣”形象,如董承、王子服、吉平等等,他们为了尽忠汉献帝诛除“国贼”曹操,“虽灭九族,亦无后悔”。作者把这些人吹捧为流芳千古的模范人物。此外,写姜维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孝道”,写孙夫人等人物时,鼓吹了封建的“节烈”。由此可知,《三国演义》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贯穿了作者的社会政治观点的。 五、诗词与歌赋 《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66万字的文字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却像一片押韵的后记一般,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其最后几句,更是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著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小说。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 《三国演义》中诸位将军的武力比较 一、关羽 对 赵云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三国志•蜀书•关张赵马黄传》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三国志•蜀书•关张赵马黄传》 据现通行本《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载:……瓒(公孙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一个少年将军,飞身挺茅,直取文丑……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 据现通行本《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载:……文丑沿河岸赶来,忽见十余骑马,旗号翩翩,一将当头提刀飞马儿来,乃关云长也,大喝:“贼将休走!”与文丑交马,战不三合,文丑心怯,拨马绕河而走。关公马快,赶上文丑,脑后一刀,将文丑斩下马来……关羽和赵云同样与文丑交锋,差距竟如此之大,可见赵云的武力不如关羽也。 下回将讲解“关羽 对 黄忠”、“张飞 对 马超” 二、关羽 对 黄忠黄忠的武力高于关羽。 1、比武力 据现通行本《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载:……云长见一老将出马,知是黄忠,把五百校刀手一字排开,横刀立马而问曰:“来将莫非黄忠否?”忠曰:“既知我名,焉敢犯我境!”云长曰:“特来取汝首级!”言罢,两马交锋。斗一百余合,不分胜负……云长也退军,离城十里下寨,心中暗忖:“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 据现通行本《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载:……孔明曰:“……今长沙太守韩玄,固不足道。只他有一员大将,乃南阳人,姓黄,名忠,字汉升……虽今年近六旬,却有万夫不当之勇,不可轻敌……”云长曰:“……量一老卒,何足道哉……” 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此时,关羽和黄忠的武力不相上下,且关羽有不及之嫌。 2、比年龄 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二十日孔明祭风(《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建安二十四年冬十二月,关公亡年五十八岁。(《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上述的时间段来看,关羽与黄忠交战时,应该在建安十四年或建安十五年。此时关羽的年纪大约四十八岁左右。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黄忠七十五岁。(《三国演义》第八十三回)那么,与关羽交战时,黄忠应该是六十一岁左右。 黄忠六十一岁左右,而关羽应该在四十八岁左右。 黄忠六旬,且与关羽相差十多岁,这十年可想而知,差距有多大。年近七旬古者稀。 黄忠与关羽相差的十多岁,绝不能同二十岁与三十岁相差十多岁,相提并论。 三、关羽 对 张飞 张飞不及关羽。 1、关公 对 许褚和徐晃 据现通行本《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载:“……箭弩百张,箭如飞蝗。关公不得过,勒兵再回,徐晃、许褚接住交战。关公奋力杀退二人,引军欲回下邳……” 2、马超 对 许褚 据现通行本《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介绍,此二人不分胜负。 3、张飞 对 马超 据现通行本《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介绍,此二人也是不分胜负。 依上所述,张飞、马超、许褚,此三人皆是平手。而关羽独战许褚、徐晃,且大胜,可见张飞不及关羽。

--------------------------------------------------------------------------------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
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
笑谈中。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
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
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治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
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
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建宁二年四月望日,
帝御温德殿,方升座,殿角狂风骤起,只见一条大青蛇,从梁上飞将下来,蟠于椅
上。帝惊倒,左右急救入宫,百官俱奔避。须臾蛇不见了,忽然大雷大雨,加以冰
雹,落到半夜方止,坏却房屋无数。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又海水泛溢,沿海
居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光和元年,雌鸡化雄。六月朔,黑气十余丈,飞入温德
殿中。秋七月,有虹见于玉堂。五原山岸,尽皆崩裂。种种不祥,非止一端。帝下
诏问群臣以灾异之由。议郎蔡邕上疏,以为?堕、鸡化,乃妇寺干政之所致,言颇
切直。帝览奏叹息,因起更衣。曹节在后窃视,悉宣告左右,遂以他事陷邕于罪,
放归田里。后张让、赵忠、封?、段?、曹节、侯览、蹇硕、程旷、夏恽、郭胜十
人,朋比为奸,号为“十常侍”;帝尊信张让,呼为“阿父”。朝政日非,以致天下
人心思乱,盗贼蜂起。
时巨鹿郡有兄弟三人,一名张角,一名张宝,一名张梁。那张角本是个不第秀
才,因入山采药,遇一老人,碧眼童颜,手执藜杖,唤角至一洞中,以天书三卷授
之,曰:“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
角拜问姓名。老人曰:“吾乃南华老仙也。”言讫,化阵清风而去。角得此书,晓夜
攻习,能呼风唤雨,号为“太平道人”。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张角散施符
水,为人治病,自称“大贤良师”。角有徒弟五百余人,云游四方,皆能书符念咒。
次后徒众日多,角乃立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称为将军。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又云:“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令人各以白土书“甲
子”二字于家中大门上。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
贤良师张角名字。角遣其党马元义暗赍金帛,结交中涓封?,以为内应。角与二弟
商议曰:“至难得者民心也。今民心已顺,若不乘势取天下,诚为可惜!”遂一面私
造黄旗,约期举事;一面使弟子唐州驰书报封?。唐州乃径赴省中告变。帝召大将
军何进调兵擒马元义,斩之;次收封?等一干人下狱。张角闻知事露,星夜举兵,
自称“天公将军”,张宝称“地公将军”,张梁称“人公将军”,申言于众曰:“今汉
运将终,大圣人出,汝等皆宜顺天从正,以乐太平。”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
者四五十万。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何进奏帝火速降诏,令各处备御讨贼立功;
一面遣中郎将卢植、皇甫嵩、朱?,各引精兵,分三路讨之。
且说张角一军,前犯幽州界分。幽州太守刘焉,乃江夏竟陵人氏,汉鲁恭王之
后也。当时闻得贼兵将至,召校尉邹靖计议。靖曰:“贼兵众,我兵寡,明公宜作
速招军应敌。”刘焉然其说,随即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
英雄。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
下豪杰。生得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
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昔刘胜之子刘贞,
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玄德祖刘雄,父刘弘。
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
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重重如车盖。相者云:“此
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年十五岁,
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
十八岁矣。
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
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
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
“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
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召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
与同入村店中饮酒。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
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
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玄德就邀他同坐,
叩其姓名。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寿长,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
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飞曰:“我庄后有一桃
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
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
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
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
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
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来日,收拾军器,但恨无马匹可乘。
正思虑间,人报有两个客人,引一伙伴?,赶一群马,投庄上来。玄德曰:“此天
?我也。”三人出庄迎接。原来二客乃中山大商,一名张世平,一名苏双,每年往
北贩马,近因寇发而回。玄德请二人到庄,置酒管待,诉说欲讨贼安民之意。二客
大喜,愿将良马五十匹相送,又赠金银五百两,镔铁一千斤,以资器用。玄德谢别
二客,便命良匠打造双股剑。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张飞造丈八点钢矛。各置全身铠甲。共聚乡勇五百余人,来见邹靖。邹靖引见太守
刘焉。三人参见毕,各通姓名。玄德说起宗派,刘焉大喜,遂认玄德为侄。
不数日,人报黄巾贼将程远志统兵五万,来犯涿郡。刘焉令邹靖引玄德等三人
统兵五百,前去破敌,玄德等欣然领军前进。直至大兴山下,与贼相见。贼众皆披
发,以黄巾抹额。当下两军相对,玄德出马,左有云长,右有翼德,扬鞭大骂:“反
国逆贼,何不早降!”程远志大怒,遣副将邓茂出战。张飞挺丈八蛇矛直出,手起
处刺中邓茂心窝,翻身落马。程远志见折了邓茂,拍马舞刀,直取张飞,云长舞动
大刀,纵马飞迎。程远志见了,早吃一惊,措手不及,被云长刀起处挥为两段。后
人有诗赞二人曰:
英雄露颖在今朝,一试矛兮一试刀。
初出便将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标。
众贼见程远志被斩,皆倒戈而走。玄德挥军追赶,投降者不计其数,大胜而回。
刘焉亲自迎接,赏劳军士。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龚景牒文,言黄巾贼围城将陷,乞
赐救援。刘焉与玄德商议,玄德曰:“备愿往救之。”刘焉令邹靖将兵五千,同玄德、
关、张投青州来。贼众见救军至,分兵混战。玄德兵寡,不胜,退三十里下寨。玄
德谓关、张曰:“贼众我寡,必出奇兵,方可取胜。”乃分关公引一千军,伏山左;
张飞引一千军,伏山右:鸣金为号,齐出接应。次日,玄德与邹靖引军鼓噪而进,
贼众迎战。玄德引军便退,贼众乘势追赶。方过山岭,玄德军中一齐鸣金,左、右
两军齐出。玄德麾军回身复杀,三路夹攻,贼众大溃,直赶至青州城下。太守龚景,
亦率民兵出城助战。贼势大败,剿戮极多,遂解青州之围。后人有诗赞玄德曰:
运筹决算有神功,二虎还须逊一龙。
初出便能垂伟绩,自应分鼎在孤穷。
龚景犒军毕,邹靖欲回。玄德曰:“近闻中郎将卢植与贼首张角战于广宗,备
昔曾师事卢植,欲往助之。”于是邹靖引军自回,玄德与关、张引本部五百人投广
宗来。
至卢植军中,入帐施礼,具道来意。卢植大喜,留在帐前听调。时张角贼众十
五万,植兵五万,相拒于广宗,未见胜负。植谓玄德曰:“我今围贼在此,贼弟张
梁、张宝在颍川,与皇甫嵩、朱?对垒。汝可引本部人马,我更助汝一千官军,前
去颍川打探消息,约期剿捕。”玄德领命,引军星夜投颍川来。时皇甫嵩、朱?领
军拒贼,贼战不利,退入长社,依草结营。嵩与?计曰:“贼依草结营,当用火攻
之。”遂令军士每人束草一把,暗地埋伏。其夜大风忽起,二更以后,一齐纵火,
嵩与?各引兵攻击贼寨。火焰张天,贼众惊慌,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
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忽见一彪军马尽打红旗,当头来到,
截住去路。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
曹,名操,字孟德。
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为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
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
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
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
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
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
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
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
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
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
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
震。后为顿丘令。因黄巾起,拜为骑都尉,引马步军五千,前来颍川助战,正值张
梁、张宝败走。曹操拦住,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夺得旗幡、金鼓、马匹极多。
张梁、张宝死战得脱。操见过皇甫嵩、朱?,随即引兵追袭张梁、张宝去了。
却说玄德引关、张来颍川,听得喊杀之声,又望见火光烛天。急引兵来时,贼
已败散。玄德见皇甫嵩、朱?,具道卢植之意。嵩曰:“张梁、张宝势穷力乏,必
投广宗去依张角。玄德可即星夜往助。”玄德领命,遂引兵复回。到得半路,只见
一簇军马,护送一辆槛车:车中之囚,乃卢植也。玄德大惊,滚鞍下马,问其缘故。
植曰:“我围张角,将次可破,因角用妖术,未能即胜。朝廷差黄门左丰前来体探,
问我索取贿赂。我答曰:‘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左丰挟恨,回奏朝廷,
说我高垒不战,惰慢军心。因此朝廷震怒,遣中郎将董卓来代将我兵,取我回京问
罪。”张飞听罢大怒,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玄德急止之曰:“朝廷自有公论,
汝岂可造次?”军士簇拥卢植去了。关公曰:“卢中郎已被逮,别人领兵,我等去
无所依,不如且回涿郡。”玄德从其言,遂引军北行。
行无二日,忽闻山后喊声大震。玄德引关、张纵马上高冈望之,见汉军大败。
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玄德曰:“此张角也,可速
战。”三人飞马引军而出。张角正杀败董卓,乘势赶来,忽遇三人冲杀,角军大乱,
败走五十余里。三人救了董卓回寨。卓问三人现居何职,玄德曰:“白身。”卓甚轻
之,不为礼。玄德出,张飞大怒曰:“我等亲赴血战,救了这厮,他却如此无礼!若
不杀之,难消我气!”便要提刀入帐,来杀董卓。正是: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
安得快人如翼德,尽诛世上负心人!
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如果楼主喜欢集邮的话,可以找一下一套<三国演义>的,有完整的介绍,都是四个字的.
至于故事,只要你根据这4个字再查找应该不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