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旭美食品有限公司:有关于张学良的事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0 01:51:23
有关于张学良的事情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曾用名李毅,1901年6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张学良童年的生活环境是动荡不安的,家庭经济生活也不富裕,学生时代也未进过正式学校。6岁时其父张作霖特聘台安县举人崔骏声为其开蒙。13岁从师金梁学文。
1915年随父进入奉天(现沈阳),在家设专馆,聘请教师学习国文和英文。十五六岁是张学良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面对日俄的野蛮侵略,张学良参加了爱国储蓄、推销国货、救济灾民等反日爱国运动。同时,他接受了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中国的希望》的演讲教育,下决心从我做起,立誓救中国.这个阶段由于参加网球俱乐部、基督教青年会活动,接触了普赖德等欧美人士,受外国师友的影响更多,在西方发达国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张学良从十五六岁步入社会起,从思想到行动开始向青年爱国者转变。
张学良从19岁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开始了戎马生涯。20岁任少将旅长,22岁任梯队司令,24岁任军长,26岁任军团长。此间,张学良奉父命参加军阀混战和对抗北伐军的战争,是违心的和不得已而为之。战争中,他看到无辜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极为反感,开始反对战争。他提出了"息内争,御外侮"的政治主张,力主和平统一祖国,和平建设祖国,以增强抵御帝国主义的实力,思想开始由封建军阀向爱国将领转变。
1928年6月4日,日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遇难。28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主政东北。1928年8月,他亲自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捐献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遗产用于兴办东北大学以及一部分中小学,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东北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的阴谋。1930年4月,爆发了蒋、阎、冯各派军阀的中原大战。9月18日,张学良发表了拥护"中央"、维护"统一"、倡导"和平"的巧电,进行武装调停。避免了更大的内战,维护了国家的和平和统一。10月9日,30岁的张学良在沈阳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
此时,他提出"统一告成,建设开始"的号召,力主建设新东北,促成国家现代化,以消弭邻邦的野心。他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东北的夹缝与抗衡中,进行工业、农业、林业、商业、文化教育、铁路交通、航空运输等方面的建设,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取得可观的成效,为东北地方民族工业奠定了基础。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违心地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代蒋受过,背上不抵抗将军的骂名。1932年,张学良任北平军事委员会代理委员长。1933年,被迫下野,出国"考察"。1934年1月8日张学良回国抵上海。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武昌行营主任。4月2日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1935年12月,张学良赴南京开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会后,只身去上海,会见李杜等抗日名将,探讨新的出路。1936年2月,张学良、王以哲同中共中央代表李克农会谈,达成了停战、互相通商等口头协议。4月9日,张学良与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周恩来副主席在肤施(今延安)会谈。双方达成了"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的协议。10月22日,蒋介石亲临西安,严令张学良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到了蒋介石的训斥。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划时代.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及其随行的军政要员,发表了八项抗日救国主张的通电。蒋介石被迫下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六项诺言。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在纪念西安事变20周年大会上,周恩来总理称张学良先生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从1928年到1936年,不到10年间,张学良创造了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三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彪炳千秋的业绩。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到蒋介石的软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4年之久。辗转流迁,先后在南京宋子文和孔祥熙公馆,、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寺、安徽黄山居士林、江西萍乡绛园、湘西沅陵凤凰山、贵州修文阳明洞、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台湾新竹井上温泉、台湾基隆、台湾北投复兴岗等地幽禁。其间,1964年与赵一荻正式结婚。以1990年6月1日张学良90大寿为标志,他恢复了全面自由。1995.年定居美国夏威夷。2000年6月,陪伴他70年的赵一荻夫人离世。
进入晚年时期的张学良,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期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他一直关心故乡的情况,关心他当年苦心兴办的东北大学,亲自为东北大学题写校名,促成东北大学复校,并担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校董会名誉主席。
公元2001年l0月15日,张学良先生与世长辞。张学良的一生是伟大爱国者的一生。他的爱国与牺牲自我是密不可分的。"牺牲我自己和我的一切所有",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家庭、财产、权利、地位、荣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他可以不做大军统帅,可以不要优裕的生活,甚至不要家庭,不要自己的生命,也要发动西安事变,并且送蒋回南京而被软禁54年无怨无悔。正像他在送给东北大学校友的诗中所说: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张学良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永远为世人景仰。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曾用名李毅,1901年6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张学良童年的生活环境是动荡不安的,家庭经济生活也不富裕,学生时代也未进过正式学校。6岁时其父张作霖特聘台安县举人崔骏声为其开蒙。13岁从师金梁学文。
1915年随父进入奉天(现沈阳),在家设专馆,聘请教师学习国文和英文。十五六岁是张学良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面对日俄的野蛮侵略,张学良参加了爱国储蓄、推销国货、救济灾民等反日爱国运动。同时,他接受了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中国的希望》的演讲教育,下决心从我做起,立誓救中国.这个阶段由于参加网球俱乐部、基督教青年会活动,接触了普赖德等欧美人士,受外国师友的影响更多,在西方发达国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张学良从十五六岁步入社会起,从思想到行动开始向青年爱国者转变。
张学良从19岁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开始了戎马生涯。20岁任少将旅长,22岁任梯队司令,24岁任军长,26岁任军团长。此间,张学良奉父命参加军阀混战和对抗北伐军的战争,是违心的和不得已而为之。战争中,他看到无辜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极为反感,开始反对战争。他提出了"息内争,御外侮"的政治主张,力主和平统一祖国,和平建设祖国,以增强抵御帝国主义的实力,思想开始由封建军阀向爱国将领转变。
1928年6月4日,日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遇难。28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主政东北。1928年8月,他亲自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捐献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遗产用于兴办东北大学以及一部分中小学,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东北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的阴谋。1930年4月,爆发了蒋、阎、冯各派军阀的中原大战。9月18日,张学良发表了拥护"中央"、维护"统一"、倡导"和平"的巧电,进行武装调停。避免了更大的内战,维护了国家的和平和统一。10月9日,30岁的张学良在沈阳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
此时,他提出"统一告成,建设开始"的号召,力主建设新东北,促成国家现代化,以消弭邻邦的野心。他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东北的夹缝与抗衡中,进行工业、农业、林业、商业、文化教育、铁路交通、航空运输等方面的建设,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取得可观的成效,为东北地方民族工业奠定了基础。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违心地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代蒋受过,背上不抵抗将军的骂名。1932年,张学良任北平军事委员会代理委员长。1933年,被迫下野,出国"考察"。1934年1月8日张学良回国抵上海。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武昌行营主任。4月2日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1935年12月,张学良赴南京开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会后,只身去上海,会见李杜等抗日名将,探讨新的出路。1936年2月,张学良、王以哲同中共中央代表李克农会谈,达成了停战、互相通商等口头协议。4月9日,张学良与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周恩来副主席在肤施(今延安)会谈。双方达成了"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的协议。10月22日,蒋介石亲临西安,严令张学良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到了蒋介石的训斥。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划时代.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及其随行的军政要员,发表了八项抗日救国主张的通电。蒋介石被迫下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六项诺言。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在纪念西安事变20周年大会上,周恩来总理称张学良先生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从1928年到1936年,不到10年间,张学良创造了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三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彪炳千秋的业绩。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到蒋介石的软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4年之久。辗转流迁,先后在南京宋子文和孔祥熙公馆,、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寺、安徽黄山居士林、江西萍乡绛园、湘西沅陵凤凰山、贵州修文阳明洞、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台湾新竹井上温泉、台湾基隆、台湾北投复兴岗等地幽禁。其间,1964年与赵一荻正式结婚。以1990年6月1日张学良90大寿为标志,他恢复了全面自由。1995.年定居美国夏威夷。2000年6月,陪伴他70年的赵一荻夫人离世。
进入晚年时期的张学良,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期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他一直关心故乡的情况,关心他当年苦心兴办的东北大学,亲自为东北大学题写校名,促成东北大学复校,并担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校董会名誉主席。
公元2001年l0月15日,张学良先生与世长辞。张学良的一生是伟大爱国者的一生。他的爱国与牺牲自我是密不可分的。"牺牲我自己和我的一切所有",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家庭、财产、权利、地位、荣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他可以不做大军统帅,可以不要优裕的生活,甚至不要家庭,不要自己的生命,也要发动西安事变,并且送蒋回南京而被软禁54年无怨无悔。正像他在送给东北大学校友的诗中所说: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张学良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永远为世人景仰。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曾用名李毅,1901年6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张学良童年的生活环境是动荡不安的,家庭经济生活也不富裕,学生时代也未进过正式学校。6岁时其父张作霖特聘台安县举人崔骏声为其开蒙。13岁从师金梁学文。
1915年随父进入奉天(现沈阳),在家设专馆,聘请教师学习国文和英文。十五六岁是张学良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面对日俄的野蛮侵略,张学良参加了爱国储蓄、推销国货、救济灾民等反日爱国运动。同时,他接受了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中国的希望》的演讲教育,下决心从我做起,立誓救中国.这个阶段由于参加网球俱乐部、基督教青年会活动,接触了普赖德等欧美人士,受外国师友的影响更多,在西方发达国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张学良从十五六岁步入社会起,从思想到行动开始向青年爱国者转变。
张学良从19岁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开始了戎马生涯。20岁任少将旅长,22岁任梯队司令,24岁任军长,26岁任军团长。此间,张学良奉父命参加军阀混战和对抗北伐军的战争,是违心的和不得已而为之。战争中,他看到无辜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极为反感,开始反对战争。他提出了"息内争,御外侮"的政治主张,力主和平统一祖国,和平建设祖国,以增强抵御帝国主义的实力,思想开始由封建军阀向爱国将领转变。
1928年6月4日,日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遇难。28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主政东北。1928年8月,他亲自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捐献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遗产用于兴办东北大学以及一部分中小学,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东北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的阴谋。1930年4月,爆发了蒋、阎、冯各派军阀的中原大战。9月18日,张学良发表了拥护"中央"、维护"统一"、倡导"和平"的巧电,进行武装调停。避免了更大的内战,维护了国家的和平和统一。10月9日,30岁的张学良在沈阳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
此时,他提出"统一告成,建设开始"的号召,力主建设新东北,促成国家现代化,以消弭邻邦的野心。他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东北的夹缝与抗衡中,进行工业、农业、林业、商业、文化教育、铁路交通、航空运输等方面的建设,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取得可观的成效,为东北地方民族工业奠定了基础。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违心地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代蒋受过,背上不抵抗将军的骂名。1932年,张学良任北平军事委员会代理委员长。1933年,被迫下野,出国"考察"。1934年1月8日张学良回国抵上海。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武昌行营主任。4月2日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1935年12月,张学良赴南京开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会后,只身去上海,会见李杜等抗日名将,探讨新的出路。1936年2月,张学良、王以哲同中共中央代表李克农会谈,达成了停战、互相通商等口头协议。4月9日,张学良与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周恩来副主席在肤施(今延安)会谈。双方达成了"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的协议。10月22日,蒋介石亲临西安,严令张学良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到了蒋介石的训斥。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划时代.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及其随行的军政要员,发表了八项抗日救国主张的通电。蒋介石被迫下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六项诺言。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在纪念西安事变20周年大会上,周恩来总理称张学良先生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从1928年到1936年,不到10年间,张学良创造了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三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彪炳千秋的业绩。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到蒋介石的软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4年之久。辗转流迁,先后在南京宋子文和孔祥熙公馆,、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寺、安徽黄山居士林、江西萍乡绛园、湘西沅陵凤凰山、贵州修文阳明洞、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台湾新竹井上温泉、台湾基隆、台湾北投复兴岗等地幽禁。其间,1964年与赵一荻正式结婚。以1990年6月1日张学良90大寿为标志,他恢复了全面自由。1995.年定居美国夏威夷。2000年6月,陪伴他70年的赵一荻夫人离世。
进入晚年时期的张学良,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期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他一直关心故乡的情况,关心他当年苦心兴办的东北大学,亲自为东北大学题写校名,促成东北大学复校,并担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校董会名誉主席。
公元2001年l0月15日,张学良先生与世长辞。张学良的一生是伟大爱国者的一生。他的爱国与牺牲自我是密不可分的。"牺牲我自己和我的一切所有",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家庭、财产、权利、地位、荣誉等。为了中华民族

............
同意二楼说法。
不过张学良,为人正直,具民族大义。难得呀,向张副司令至最高的警意。
小子谬论,听听匆记,一笑了之。

张学良,字汉卿,号毅庵,曾用名李毅,1901年6月4日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张学良童年的生活环境是动荡不安的,家庭经济生活也不富裕,学生时代也未进过正式学校。6岁时其父张作霖特聘台安县举人崔骏声为其开蒙。13岁从师金梁学文。
1915年随父进入奉天(现沈阳),在家设专馆,聘请教师学习国文和英文。十五六岁是张学良走出家庭步入社会的起点,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面对日俄的野蛮侵略,张学良参加了爱国储蓄、推销国货、救济灾民等反日爱国运动。同时,他接受了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中国的希望》的演讲教育,下决心从我做起,立誓救中国.这个阶段由于参加网球俱乐部、基督教青年会活动,接触了普赖德等欧美人士,受外国师友的影响更多,在西方发达国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张学良从十五六岁步入社会起,从思想到行动开始向青年爱国者转变。
张学良从19岁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开始了戎马生涯。20岁任少将旅长,22岁任梯队司令,24岁任军长,26岁任军团长。此间,张学良奉父命参加军阀混战和对抗北伐军的战争,是违心的和不得已而为之。战争中,他看到无辜的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极为反感,开始反对战争。他提出了"息内争,御外侮"的政治主张,力主和平统一祖国,和平建设祖国,以增强抵御帝国主义的实力,思想开始由封建军阀向爱国将领转变。
1928年6月4日,日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张作霖遇难。28岁的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东北政务委员会主席,主政东北。1928年8月,他亲自兼任东北大学校长。捐献出其父留下的大部分遗产用于兴办东北大学以及一部分中小学,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
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东北从中国版图上分裂出去的阴谋。1930年4月,爆发了蒋、阎、冯各派军阀的中原大战。9月18日,张学良发表了拥护"中央"、维护"统一"、倡导"和平"的巧电,进行武装调停。避免了更大的内战,维护了国家的和平和统一。10月9日,30岁的张学良在沈阳就任中华民国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
此时,他提出"统一告成,建设开始"的号召,力主建设新东北,促成国家现代化,以消弭邻邦的野心。他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东北的夹缝与抗衡中,进行工业、农业、林业、商业、文化教育、铁路交通、航空运输等方面的建设,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取得可观的成效,为东北地方民族工业奠定了基础。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违心地执行了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代蒋受过,背上不抵抗将军的骂名。1932年,张学良任北平军事委员会代理委员长。1933年,被迫下野,出国"考察"。1934年1月8日张学良回国抵上海。蒋介石任命张学良为武昌行营主任。4月2日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
1935年12月,张学良赴南京开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会后,只身去上海,会见李杜等抗日名将,探讨新的出路。1936年2月,张学良、王以哲同中共中央代表李克农会谈,达成了停战、互相通商等口头协议。4月9日,张学良与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周恩来副主席在肤施(今延安)会谈。双方达成了"停止一切内战,全国军队不分红白,一致抗日救国"的协议。10月22日,蒋介石亲临西安,严令张学良进剿红军。张学良当面表示反对,并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到了蒋介石的训斥。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划时代.的"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及其随行的军政要员,发表了八项抗日救国主张的通电。蒋介石被迫下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六项诺言。西安事变结束了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在纪念西安事变20周年大会上,周恩来总理称张学良先生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从1928年到1936年,不到10年间,张学良创造了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三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彪炳千秋的业绩。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到蒋介石的软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4年之久。辗转流迁,先后在南京宋子文和孔祥熙公馆,、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寺、安徽黄山居士林、江西萍乡绛园、湘西沅陵凤凰山、贵州修文阳明洞、重庆歌乐山松林坡、台湾新竹井上温泉、台湾基隆、台湾北投复兴岗等地幽禁。其间,1964年与赵一荻正式结婚。以1990年6月1日张学良90大寿为标志,他恢复了全面自由。1995.年定居美国夏威夷。2000年6月,陪伴他70年的赵一荻夫人离世。
进入晚年时期的张学良,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期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他一直关心故乡的情况,关心他当年苦心兴办的东北大学,亲自为东北大学题写校名,促成东北大学复校,并担任东北大学名誉校长和校董会名誉主席。
公元2001年l0月15日,张学良先生与世长辞。张学良的一生是伟大爱国者的一生。他的爱国与牺牲自我是密不可分的。"牺牲我自己和我的一切所有",包括牺牲自己的生命、家庭、财产、权利、地位、荣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他可以不做大军统帅,可以不要优裕的生活,甚至不要家庭,不要自己的生命,也要发动西安事变,并且送蒋回南京而被软禁54年无怨无悔。正像他在送给东北大学校友的诗中所说:不怕死,不爱钱,丈夫绝不受人怜,顶天立地男儿汉,磊落光明度余年。张学良的卓越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永远为世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