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斯树人:新城道中 (苏轼)的鉴赏练习有人有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19 18:20:04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注释】
新城:宋时县名,在杭州西南一百三十余里,今新登镇一带。
欲:将。
断:停。
晴云:晴天悠扬的白云。絮帽:棉花絮那样膨松轻柔的帽子。初日:初生的太阳。铜钲(zhēng):铜锣,一种打击乐器。这两句是写路上所见晴天气象,一句写云,一句写日,都用了比喻。
含笑:形容开放。溪柳:溪边的柳树。“清”一作“绿”。这两句是说,短小的竹篱里野山桃正枝横花放;溪水边的柳树垂枝依依拂动绿水。
西崦(yān):西山。饷(shǎng):犒劳;一作“晌”。这两句是说,西山的人家此时一定正在煮菜做饭,准备送给地里春耕的人,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赏析】
熙宁六年(1073)二月,苏轼前往富阳、新城等地视察春耕。
雨过天晴,准备外出的人,心情为之振奋。在诗人心目中,是东风有情,故意吹走了阴云,吹断了雨声。走在路上,远远望去,白云给山头戴上了一顶絮帽;旭日初生,红里泛黄,如一面铜锣挂在树梢。桃花伸出篱外向人露出笑脸,清澈的溪水映出了袅袅垂柳,好一派令人心尽神怡的仲春田野风光。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非凡的想象力,高超的比喻手法,特别是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无情之物以有情,写出了乡村风景的清新活泼,同时也透露了作者无比兴奋欢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