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尊信的武功:如何品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19 20:35:15
我喜欢喝茶,但我不知如何去品茶,怎样的茶才算是好茶,怎样的茶,喝着最健康。

品茶是一种心情,在是茶的味道,通过品茶把我们的内心放松下来.

品茶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 以细瓷盖杯为优,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上。

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 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 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 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 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 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 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 这便是“品茗”了。

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

以前刚喝茶时,对于香气并不那幺敏感,喝了一年之后,对于香气已经有明显的区分,三年之后(茶叶接触多),大概对于所有的香气都了然于胸。当然有部份香气自己是不觉得香,全凭别人的感受得知,于我而言,那种香味只是类似菊花的“闷闷味”。至少,经过训练之后,嗅觉、味觉都会比较敏感!训练的方法无他,仔细喝、仔细闻,而且详加比较,在自己的感受方面应当客观一些!最好有人跟自己一起品茶,不仅能够弥补自身味觉上的缺憾,而且有意见的交流,对于泡茶、赏茶是无穷利多!

茶香出现的地方大致上有三种:

第一种是闻香杯(后来我就改进用瓷器汤匙)。从闻香杯中闻到香味是要从最高温闻,温度渐降,香气可能有变化,都要把握住。而且最好连温度低到室温时都要仔细闻,不仅可以欣赏茶叶的香气,并且可以分辨出茶的好坏,甚至制茶手法如何!在最高温时,会有呛鼻的感觉,只有部份的茶汤在最高温时会呛出香味来,如果是这种情形,冲泡时,尽量再掌握住更高温泡,可以再冲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经过几秒之后,香味就开始呈现,由淡转浓,再由浓转淡,这是第一道香。之后另一种香味就会慢慢呈现,也是由淡至浓,由浓至淡。一层接着一层,甚至到室温时,都还有香味,人家所说杯底留香的茶就是这样!在闻香的时候,通常嗅觉会疲惫,就是“久不闻其香”的意思,所以应当每闻几秒就将闻香杯移开几秒,让嗅觉接触到新鲜空气,再闻,才不至于“入于芝兰之室”!在现今的茶叶,除非是三四年株采的茶叶,否则火气太大不容易闻到杯底香!焙的越重,香气的数量就越减,恐怕这个道理有些焙茶人还不知,但是,泡茶人在选购时,应当知道!当然,选购茶叶时的试泡,香气的表现常被火气包住了(刚焙过的茶,火气自然在),所以要问清楚焙火的时间,在品咂之后才得以鉴别。但是选茶比较好的方式,并非闻香,而是品滋味。滋味浓者,香气在往后的表现会比较好。当然,刚制成的茶叶,如果焙火重,香气又足,保持新鲜的感觉(香气会转、滋味会跳、喝了之后会感到鲜活),当然是等级以上的茶叶!

第二种是茶汤。有些茶,用闻香杯或汤匙或许闻不出香气来,可是在入口时,会有香气表现出来。当然,跟闻香杯一样,温度渐减,香气会有变化。不过,可能在一两个月后,会发觉入口的香气渐减,这是茶叶内部进行反应的缘故,属于正常,或许在别的地方表现更佳的感觉!早期有人说那是“走味”!如果对于茶叶的后发酵有一定的认识,我想,“走味”不见得是件坏事。觉得茶叶的状况值得珍藏,将他冰在冰箱中的冷藏库,可减缓茶叶的变化!

第三种是喝完之后,从口中吐出来的香气。会发觉呼吸之间,有香气在口中徘徊。就例如潽洱茶,有时候在闻香杯、饮用时闻不到某种香气,饮完后会发觉有一种清香存在。“清香”?20年以上的老潽洱都可能有这种香味,而这种香气是属于青潽洱特有的香气,尤其芽茶最为明显!当然其它茶种也有类似的情况。

喝茶的场所会影响香气。举出四个地方,如室内、挑高建筑、凉亭、室外。如果风不大,湿度不大,海拔高度相近,以感觉香气明显来排列:室外>凉亭>挑高五六米的房子>室内。所以,饮茶闻香和环境中的气流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妨试试看,拿着闻香杯,在室内和室外比较一下,所谓室外,顶天即可(上面没有遮盖物)。其它如抽烟、喝酒、喝咖啡…,都有类似情形!所以阳台喝茶一定比室内好;顶楼喝茶一定比阳台好!一般倒茶区选茶时,各家的营业场所通风情况应比家里好,香气也比较闻得到!

口中对于香气最敏感的地方是口中上颚跟鼻腔的交接处,所以,评鉴比赛茶时,评审都会将少量茶汤饮入口中时,稍微低头,从嘴唇的左边和右边吸入空气。当吸入空气时茶汤混着空气在口鼻交界处翻搅,容易让嗅觉感受到茶汤的香气。当然我们喝茶时也可以这样做。虽然这是很高竿的品鉴方法,但是建议两点:刚开始时“刺激性”太大,恐怕要经过个一年半载后,嗅觉才能适应;容易呛到,入口茶汤尽量少,吸入空气时先轻轻吸,习惯后再加重。

茶汤饮下,口中有翻搅的动作,例如吸气、吞口水的动作,可以闻到茶的香气。尤其是饮入浓茶时,茶香会渐渐由口腔翻搅而显现出来。早期,有人用小壶泡(孟臣壶),泡出来的茶汤虽然少但浓得让人皱眉头,但是,茶香、滋味渐渐呈现出来的那种感觉,好得就像那首歌“雪…一片一片一片…”。

回甘。回甘的茶,让人有余味无穷的感觉!但是并非所有的茶都会有回甘的现象。所以这种感觉要好好体会。茶汤下肚后,轻咳,会有甘味和香气跑出。

所以综上茶香品茗方式得知,如果真的是几个人一起喝茶,声音岂不是大得惊人?是的,如果遇到一群人喝茶声音嘈杂得很,不是茶业品鉴,就是遇到珍奇古玩了!

对于茶香、滋味的鉴赏,是需要用心体会的。专心是不二法门。喝茶,专心喝茶,完茶后聊天、赏壶,就专心聊天、赏壶。

当然,曾经听说有人可以喝出茶种、海拔、施肥、制茶方式、茶龄、年份的相异,真的吗?确实有。只要专心,以后自己就是!

质与泡茶的关系
壶质影响泡茶的效果,这里所指的壶质主要是指密度而言,密度高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清扬,密度低的壶,泡起茶来,香味比较低沉。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清扬,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清扬的,如绿茶、清茶、香片、白毫鸟龙、红茶,那就用密度较高的壶来泡,如瓷壶。如果所泡的茶,希望让它表现得比较低沉,或者说,这种茶的风格是属于比较低沉的,如铁观音、水仙、佛手、普洱(后发酵茶类),那就用密度较低的壶来泡,如陶壶。这与我们烹饪所使用的锅具原理相当,炒青菜,我们希望炒出来的青菜又脆又绿,所以我们用铁锅猛火快炒。如果煮鱼头,我们喜欢用砂锅或炖锅,文火慢煮。如果我们用铁锅煮鱼头,当然还是可以吃,但是鱼汤一定没那么稠、那么滑;如果用砂锅炒青菜呢?那一定很糟糕。

密度与陶瓷茶具的烧结程度有关,我们经常以敲出的声音与吸水性来表达,敲出的声音清脆,吸水性低,就表示烧结程度高,否则烧结程度就低。这与壶具的保温程度又息息相关,我们习惯性希望茶壶保温效果要好,事实上是不一定的,因为如果保温效果是绝对需要,那一把壶就要做得厚厚的,质地烧得松松的,结果很难卖得出去,再说,泡茶是在适当的浓度就要把茶汤倒出来,那会在壶内保温?讲究的泡茶法甚至于还使用定时器,浸泡的时间控制在「以秒计」呢。

金属器里的银壶是蛮好的泡茶用具,密度、传热比瓷壶还好。「清茶」最重清扬的特性,而且香气的表现决定品质的优劣,用银壶冲泡最能表现这方面的风格。陶瓷器最近流行三分法,将高温烧结,但又不白,又不透光的一类称为「火石」,这类壶具所表现的泡茶效果就介乎在「瓷」与「陶」之间。

凡色泽调和、光滑明亮,油润鲜艳的红茶与绿茶,通常称为原料细嫩,或做工精良的产品,品质优,反之则次

红茶与绿茶茶叶经开水冲泡3-5分钟后,倾出茶汁于评审碗内,嗅其香气是否正常。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爱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老火等气味,往往是由于制造处理不良或包装贮藏不良所致。

北方通常称“茶口”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汤苦涩,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份不好。茶汤软弱、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红茶与绿茶汤色: 评审汤色主要的区别品质的新鲜程度和鲜叶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绿茶要清碧浓鲜,红茶要求红艳而明亮。低级或变质的茶叶,则水色混浊而晦暗。

红茶与绿茶叶底: 评审叶底主要是看它色泽及老嫩程度。芽尖及组织细密而柔软的叶片愈多,表示茶叶嫩度愈高。叶质粗糙而硬薄则表示茶叶粗老及生长情况不良。色泽明亮而调和且质地一致,表示制茶技术处理良好。

简单说
一看二闻三品

我说呀,
是一看二闻三品。品茶是一种心情,在是茶的味道,通过品茶把我们的内心放松下来.

品茶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 以细瓷盖杯为优,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上。

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 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 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 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 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 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 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 这便是“品茗”了。

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
以前刚喝茶时,对于香气并不那幺敏感,喝了一年之后,对于香气已经有明显的区分,三年之后(茶叶接触多),大概对于所有的香气都了然于胸。当然有部份香气自己是不觉得香,全凭别人的感受得知,于我而言,那种香味只是类似菊花的“闷闷味”。至少,经过训练之后,嗅觉、味觉都会比较敏感!训练的方法无他,仔细喝、仔细闻,而且详加比较,在自己的感受方面应当客观一些!最好有人跟自己一起品茶,不仅能够弥补自身味觉上的缺憾,而且有意见的交流,对于泡茶、赏茶是无穷利多!

茶香出现的地方大致上有三种:

第一种是闻香杯(后来我就改进用瓷器汤匙)。从闻香杯中闻到香味是要从最高温闻,温度渐降,香气可能有变化,都要把握住。而且最好连温度低到室温时都要仔细闻,不仅可以欣赏茶叶的香气,并且可以分辨出茶的好坏,甚至制茶手法如何!在最高温时,会有呛鼻的感觉,只有部份的茶汤在最高温时会呛出香味来,如果是这种情形,冲泡时,尽量再掌握住更高温泡,可以再冲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经过几秒之后,香味就开始呈现,由淡转浓,再由浓转淡,这是第一道香。之后另一种香味就会慢慢呈现,也是由淡至浓,由浓至淡。一层接着一层,甚至到室温时,都还有香味,人家所说杯底留香的茶就是这样!在闻香的时候,通常嗅觉会疲惫,就是“久不闻其香”的意思,所以应当每闻几秒就将闻香杯移开几秒,让嗅觉接触到新鲜空气,再闻,才不至于“入于芝兰之室”!在现今的茶叶,除非是三四年株采的茶叶,否则火气太大不容易闻到杯底香!焙的越重,香气的数量就越减,恐怕这个道理有些焙茶人还不知,但是,泡茶人在选购时,应当知道!当然,选购茶叶时的试泡,香气的表现常被火气包住了(刚焙过的茶,火气自然在),所以要问清楚焙火的时间,在品咂之后才得以鉴别。但是选茶比较好的方式,并非闻香,而是品滋味。滋味浓者,香气在往后的表现会比较好。当然,刚制成的茶叶,如果焙火重,香气又足,保持新鲜的感觉(香气会转、滋味会跳、喝了之后会感到鲜活),当然是等级以上的茶叶!

第二种是茶汤。有些茶,用闻香杯或汤匙或许闻不出香气来,可是在入口时,会有香气表现出来。当然,跟闻香杯一样,温度渐减,香气会有变化。不过,可能在一两个月后,会发觉入口的香气渐减,这是茶叶内部进行反应的缘故,属于正常,或许在别的地方表现更佳的感觉!早期有人说那是“走味”!如果对于茶叶的后发酵有一定的认识,我想,“走味”不见得是件坏事。觉得茶叶的状况值得珍藏,将他冰在冰箱中的冷藏库,可减缓茶叶的变化!

第三种是喝完之后,从口中吐出来的香气。会发觉呼吸之间,有香气在口中徘徊。就例如潽洱茶,有时候在闻香杯、饮用时闻不到某种香气,饮完后会发觉有一种清香存在。“清香”?20年以上的老潽洱都可能有这种香味,而这种香气是属于青潽洱特有的香气,尤其芽茶最为明显!当然其它茶种也有类似的情况。

喝茶的场所会影响香气。举出四个地方,如室内、挑高建筑、凉亭、室外。如果风不大,湿度不大,海拔高度相近,以感觉香气明显来排列:室外>凉亭>挑高五六米的房子>室内。所以,饮茶闻香和环境中的气流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妨试试看,拿着闻香杯,在室内和室外比较一下,所谓室外,顶天即可(上面没有遮盖物)。其它如抽烟、喝酒、喝咖啡…,都有类似情形!所以阳台喝茶一定比室内好;顶楼喝茶一定比阳台好!一般倒茶区选茶时,各家的营业场所通风情况应比家里好,香气也比较闻得到!

口中对于香气最敏感的地方是口中上颚跟鼻腔的交接处,所以,评鉴比赛茶时,评审都会将少量茶汤饮入口中时,稍微低头,从嘴唇的左边和右边吸入空气。当吸入空气时茶汤混着空气在口鼻交界处翻搅,容易让嗅觉感受到茶汤的香气。当然我们喝茶时也可以这样做。虽然这是很高竿的品鉴方法,但是建议两点:刚开始时“刺激性”太大,恐怕要经过个一年半载后,嗅觉才能适应;容易呛到,入口茶汤尽量少,吸入空气时先轻轻吸,习惯后再加重。

茶汤饮下,口中有翻搅的动作,例如吸气、吞口水的动作,可以闻到茶的香气。尤其是饮入浓茶时,茶香会渐渐由口腔翻搅而显现出来。早期,有人用小壶泡(孟臣壶),泡出来的茶汤虽然少但浓得让人皱眉头,但是,茶香、滋味渐渐呈现出来的那种感觉,好得就像那首歌“雪…一片一片一片…”。

回甘。回甘的茶,让人有余味无穷的感觉!但是并非所有的茶都会有回甘的现象。所以这种感觉要好好体会。茶汤下肚后,轻咳,会有甘味和香气跑出。

所以综上茶香品茗方式得知,如果真的是几个人一起喝茶,声音岂不是大得惊人?是的,如果遇到一群人喝茶声音嘈杂得很,不是茶业品鉴,就是遇到珍奇古玩了!

对于茶香、滋味的鉴赏,是需要用心体会的。专心是不二法门。喝茶,专心喝茶,完茶后聊天、赏壶,就专心聊天、赏壶。

当然,曾经听说有人可以喝出茶种、海拔、施肥、制茶方式、茶龄、年份的相异,真的吗?确实有。只要专心,以后自己就是!

品茶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泡绿茶首选玻璃器皿,喝花茶 以细瓷盖杯为优,品乌龙茶则以宜兴紫砂为上。

品茶讲究审茶、观茶、品茶三道程序。审茶是指泡茶前要先审看茶叶,内行人一眼就能分出绿茶、红茶、花茶、青茶(乌龙茶)、 黄茶、白茶、黑茶等不同的种类来。更讲究的还可以分出“明前”、“ 雨前”、“龙井”、“雀舌”等。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观茶是看茶叶的形与色。茶叶一经冲泡后,形状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特别是一些名茶, 嫩度高,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 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此时此刻观茶形赏茶色甚为赏心悦目。第三步才是品茶,品茶既 要品汤味还要嗅茶香。嗅茶香先是干嗅,即嗅未经冲泡的干茶叶。茶香可分为甜香、焦香、清香等,茶叶一经冲泡之后,其香味便会随之从水 中散溢出来,此时便可以闻香了。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其中的闻香杯乃专供闻香用的。闻香之后,用拇指和食指握住品茗杯的杯沿,中指托着杯底,分三次将茶水细细品啜, 这便是“品茗”了。

在与客人共同品茶时,由茶海向客人的闻香杯中斟茶通常只斟七分满,留下的三分是情谊———这是中国茶文化的特殊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