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终局裁决情形:论述市场失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16 13:01:03

1、市场失灵的原因

  资本主义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虽然有它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它的消极作用,其原因是一定阶段资本主义盲目地追求自发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又制约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干预结果,造成了“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利用市场法则的结果造成对市场发展的阻碍。资本主义条件下造成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的:⑴自发性。即各个分散的企业只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调整微观经济的资源配置,往往使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处在无政府状态。它需要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反复,才有可能达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⑵滞后性。各个市场主体在接受市场价格信号时,所获得的高于或低于商品生产价值时,已是在交换之后的事了,此时再行调整,一方面已发生了供应不足或供过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这时的调整也不能及时满足供求平衡的需要。市场机制的作用自身不具备预见经济变化的功能。⑶不稳定性。当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时,不会因此而被稳定下来。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还会将资源从效益低下的部门向效益相对较高的部门转移,同时造成这一部门供求平衡的损害。市场机制的竞争是各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哪个部门获利相对丰厚就会调动自己的资源要素向哪一部门转移,从而造成供需平衡的不稳定性。而从根本上说,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对市场行为的过份依赖与放纵。

  2、市场失灵的表现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下列方面:

  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在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⑵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漫延。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⑶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一当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⑷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另一方面从宏观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而且也不符合资本追求日益扩张的市场与消费的需要。

  ⑸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以发展当地经济。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再是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区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会出相互损害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江河上游地区林木的过量开采,可能影响的是下游地区居民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这种现象造成了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协调与危害。

  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所谓非排它性也就是一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因为这种排它,一方面在技术上做不到,另一方面却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于排它收益。所谓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费者,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而对正在消费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不产生拥挤也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消费水平。这类产品如国防、公安、航标灯、路灯、电视信号接收等。所以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从本质上讲,生产公共产品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矛盾的,生产者是不会主动生产公共产品的。而公共产品是全社会成员所必须消费的产品,它的满足状况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这样一来公共产品生产的滞后与社会成员与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就十分尖锐。

  ⑺公共资源的过渡使用

  有些生产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如渔民捕鱼、牧民放牧。他们使用的就是以江湖河流这些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这类资源既在技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归属。正因为这样,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有时仅管使用者明白长远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因市场机制自身不能提供制度规范,又担心其他使用者的过度使用,出现使用上的盲目竞争。

  市场失灵的表现还有许多,它要求人们科学地认识市场机制的作用。

  3、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理论的历史局限性

  在资产阶级的传统经济学理论中,有人不承认市场失灵与经济危机,也否定政府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1766-1832)。萨伊提出“是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42页)他认为:“某一种货物所以过剩……则因为它的生产过多,或因为别的产品生产过少。”(同上,第144页)“正由于某些货物生产过少,别的货物才形成过剩。”(同上,第145页)他从市场机制的调节,价格的涨落来说明生产的平衡问题,得出结论是:只要扩大生产就可以自行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有了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观点。萨伊的这些观点被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推崇为“萨伊定律”。

  供给能否自行创造需求,这实际上要从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来看问题。在资本主义早期,生产能力有限,生产效率尚不算高,产出不很丰富,市场空间相对较大,生产的增加所造成的过剩现象也不那么严重。从资本主义市场的容量讲,早期资本主义市场尽管因对劳动者的剥削存在萎缩状态,但殖民政策,海外市场的获得,市场空间较大。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问题主要集中在生产上,所以加快产品供应成了解脱经济困境的主要手段。但萨伊把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现象扩大化,混淆物物交换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关系,其主要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否定资本主义会出现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那是站不住脚的。一方面随着世界各殖民地国的独立,另一方面生产手段的进一步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市场空间越来越受到制约,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资本主义企业就很难再通过生产来自行创造需求了。生产过剩的危机从萨伊以后频频发生,这是萨伊所始料不及的。

市场是高效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调节机制,但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并不是万能的.在一定条件下,主要是在不完全竞争和非竞争环境下,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引导供求平衡.这就是市场失灵,也叫市场缺陷.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品困境.市场不能提供或有效提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即公共产品.
2.外部效应.一个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其他单位造成的影响,被称为外部效应.外部效应被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者都造成了效率与利润的损失,是市场分散决策的结果偏离社会期望的最优数量.完全竞争的环境下要求外部效应内部化.在交易成本很低或可一忽略不计是可由科斯定理确定.在不完全竞争和非竞争环境下,市场不能有效的配置资源,很难内部化,这时就应该由政府解决.
3.分配不公.
4.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充分.即交易双方获取信息的地位不平等,掌握的信息不平衡.
5.经济运行不稳定.市场经济中的自发竞争是导致经济运行波动的基础性原因;失业和货币投放失误引起的通货膨胀,更加剧了不稳定;社会经济制度是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经济联系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国际因素是诱发本国经济不稳定的外部条件,当然也有认识论等因素.
6.垄断
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固有的现象,其负面效应不能由市场机制本身自动地解决,只能由政府机制来解决.市场失灵主要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

市场失灵,也称为市场失效,是指现实市场中存在不符合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以及市场运行结果被认为不令人满意的方面,前者称为市场低效,后者称为市场无效。
市场低效
1、竞争失效或垄断
当一个市场由一个或少数几个买者或卖者控制时,就会形成垄断,垄断会造成市场低效。
2、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在消费上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三大特征。
3、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4、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指的是交易中的一方拥有另一方得不到的信息的情形。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

市场无效
1、偏好不合理(优值品与劣值品)
个人偏好的合理性是保证市场竞争结果合理的前提,但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优值品和劣值品。
2、收入分配不公
由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的教育、培训以及财产继承和机遇等因素,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的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形成贫富悬殊的情况,从而不符合正义的标准。
3、宏观经济失调
市场机制解决总供给与总需求不平衡的方式,通常是周期性的经济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