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单肩包:张衡有哪些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5 09:27:05
我是想知道一些张衡的资料

张衡图片:
http://www.hongen.com/art/twdg/htwxj/img/th0001a.jpg

地动仪图片:
http://imgnews.baidu.com/ir?u=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6-01/30/xinsrc_4920103231305781105310.jpg&f=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601/1_20060130_127709.html&c=baidu&fr=baidusmallnone&st=detail

张衡和地动仪
汉章帝在位的时期,东汉的政治比较稳定。到汉章帝一死,继承皇位的汉和帝才十岁,窦太后临朝执政,让他的哥哥窦宪掌握了朝政大权,东汉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
张衡是南阳人。十七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先后到了长安和洛阳,在太学里用功读书。当时洛阳和长安都是很繁华的城市,城里的王公贵族过的是骄奢淫逸的生活。张衡对这些都看不惯。他写了两篇文学作品《西京赋》和《东京赋》(西京就是长安,东京就是洛阳),讽刺这种现象。据说他为了写这两篇作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修改,前后一共花了十年工夫,可见他研究学问的精神是很认真严肃的。
但是张衡的特长还不是文学,他特别爱好数学和天文研究。朝廷听说张衡是个有学问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宫里做郎中,后来,担任了太史令,叫他负责观察天文。这个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兴趣。
经过他的观察研究,他断定地球是圆的,月亮是借太阳的照射才反射出光来。他还认为天好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鸡蛋黄,在天的中间。这种学说虽然不完全精确,但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能说出这种科学的见解来,不能不使后来的天文学家钦佩。
不光是这样,张衡还用铜制造了一种测量天文的仪器,叫做“浑天仪”。上面刻着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现象。他设法利用水力来转动这种仪器。据说什么星从东方升起来,什么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浑天仪上看得清清楚楚。
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两次。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响到好几十个郡,城墙、房屋发生倒坍,还死伤了许多人畜。
当时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有的还趁机宣传迷信、欺骗人民。
但是,张衡却不信神,不信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按照张衡的设计,这就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阳一点也没有地震的迹象,也没有听说附近有哪儿发生了地震。因此,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甚至有人说他有意造谣生事。
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信服。
可是在那个时候,朝廷掌权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张衡这样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击排挤。张衡做侍中的时候,因为与皇帝接近,宦官怕张衡在皇帝面前揭他们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讲张衡很多坏话。他被调出了京城,到河间去当国相。
张衡在他六十一岁那年病死。他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曹余章 著)

张衡,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年间的天文学家(或者说地球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张衡的家世可追溯到春秋时晋国的大夫张老,他的祖父也曾做过蜀郡的太守,但到了他父亲时就没落,所以张衡小时候家中的经济状况不太好,不过他仍能努力向学,十八岁时游历到洛阳太学研习,二十三岁时故乡担任太守主簿。事实上,张衡并无意仕进,认为有时间不如用来做学问,因此一直推拒朝廷得徵召,后来因为母亲的鼓励,於三十四岁时,才到京城任职郎中。因研读西汉杨雄所著《太玄经》,开始对天文、科学技术的研究产生高度的兴趣。皇帝知道了他的研究,於是任命他为太史令,负责掌管天文、历法、气象与地震的观测与纪录,这正是能发挥所长的职务。
在太史令任内,张衡有许多杰出的成就,他精通天文历法,大大增加所观察到的恒星数到2500多个(肉眼可见的恒星约6000多个,在同一地点能观测到的不超过3000多个);制作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又称浑象)和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地动仪,以及侯风仪(类似风向鸡)、瑞轮蓂荚(自动的日历,以失传)、记里鼓车、指南车等多项器具;著有《灵宪》,将前人有关天文的学说,做有系统的整理与归纳,这篇文章中已能以光的直进解释日、月食的成因;并将他自己研究浑天仪的心得,写成《浑天仪图注》。
特别是地动仪的成功更使他的声望更上一层楼,但这时他已厌倦官场文化了,61岁那年,他向顺帝提出辞呈,并写下《归田赋》表明心迹,没想到顺帝非常爱惜他的才华,不但不允许辞职反而升他为尚书,但张衡回京述职隔年便与世长辞,后人在他年少时常去读书的地方,建造平子读书台,以示纪念。
除了科学上的成就,张衡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他曾经花了十年的时间写成《二京赋》,讽刺当时社会的奢侈,不过,有人说此文是仿班固的《二都赋》之作。此后赋的文体逐渐缩短,但较为洗鍊。他的诗、赋如《思玄》、《归田》、《四愁诗》等,则一扫了汉赋铺排、堆积、模拟的恶习,以平浅清丽字句,抒写个人的胸怀,人生的理想,田园的生趣,道家的哲学,使人感到活泼、亲切,汉赋因而增加了生机。
http://content.edu.tw/junior/earth/tp_tm/new/item0602/changhen.htm

张衡诗赋:
http://home.hn8868.com/qinhan/60114zhanghng.htm

姓名: 张衡
又名: 字平子
性别: 男
生卒年: 公元前78—公元前139
所属朝代: 汉代
所属文学时期: 秦汉文学
所属流派: 张蔡 汉赋四杰
代表作品: 同声歌 四愁诗 归田赋
同时期作家: 司马相如 扬雄 班固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张衡(78~139)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17岁时游学三辅,后来到京都洛阳,就教于太学,“通《五经》,贯六艺”。他淡于功名,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推辞不就。永元十二年(100),始任南阳主簿。后被征入朝,拜郎中,两次任太史令,又作过侍中、河间相等官。
张衡勤敏好学,博识多能,在述志之作《应闲》中曾以“约己博艺,无坚不钻”自许。他在任太史令期间,悉心研究天文、历算,著《灵宪》、《□罔论》等科学著作,并先后发明和制作了举世闻名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又曾上疏反对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写有《请禁绝图谶疏》。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他的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这两篇赋合称为《二京赋》,是他早年入京后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而作。题材体制均模拟班固《两都赋》,但结构更为宏阔,思想艺术上也显示出某些特色。赋的主旨是规讽统治阶级,有些议论颇为深刻切直。如告戒统治者切莫“剿民以□乐,忘民怨之为仇”,警告他们要知道“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道理。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危机的深刻忧虑和对人民力量的理解。《二京赋》中描述了以前的同类大赋从未记载的若干新事物,如它对都市商贾、侠士、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和角□百戏的演出情况等都有所反映。有些片断描写生动,如《东京赋》中“濯龙芳林”以下一段,仿照《子虚赋》,按东、西、南、北方位铺写景物,语句清新,颇富文采。《西京赋》中写平乐广场观“角□之妙戏”一段,记述各种技艺的表演,宛如目睹,且是中国古代极珍贵的杂技艺术史料。
张衡的赋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思玄赋》主要抒写政治上忧愤不满的心情。《归田赋》是一篇抒情小赋,是他感到不得志、欲归隐田园时所写。开头写他欲离京归田的原因,中间设想他退隐田园后欣然自乐的生活;末尾则以老庄“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作结。这篇赋表现了作者在宦官外戚交相干政、朝政日非的情况下对现实的不满和绝望,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语言清新,情味悠长,而且颇有骈偶成分,对魏晋抒情赋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张衡的诗今存数首,《同声歌》一首为完整的五言诗,写得情真词丽,标志着东汉时代早期文人五言诗的进步;其中又以《四愁诗》最为有名。诗中以比兴的手法写他自己“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四愁诗》序)的苦闷。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太(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方,但均“路远莫致”,令其不胜忧烦,作品以情诗的形式寄托政治怀抱和失意的忧伤,写得意绪缠绵,兴寄幽深,颇能动人。全诗通篇七言,虽然每首第一句尚有“兮”字,但已是文学史上较早的七言诗,对后世七言诗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http://share.jxlib.gov.cn:8088/datalib/2003/Author/DL/DL-176424/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后世称张衡为 木圣(科圣)。 张衡图片:
http://www.hongen.com/art/twdg/htwxj/img/th0001a.jpg

地动仪图片:
http://imgnews.baidu.com/ir?u=http://news.xinhuanet.com/st/2006-01/30/xinsrc_4920103231305781105310.jpg&f=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601/1_20060130_127709.html&c=baidu&fr=baidusmallnone&st=detail

张衡和地动仪
汉章帝在位的时期,东汉的政治比较稳定。到汉章帝一死,继承皇位的汉和帝才十岁,窦太后临朝执政,让他的哥哥窦宪掌握了朝政大权,东汉王朝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在这个时期,出了一位著名的科学家张衡。
张衡是南阳人。十七岁那年,他离开家乡,先后到了长安和洛阳,在太学里用功读书。当时洛阳和长安都是很繁华的城市,城里的王公贵族过的是骄奢淫逸的生活。张衡对这些都看不惯。他写了两篇文学作品《西京赋》和《东京赋》(西京就是长安,东京就是洛阳),讽刺这种现象。据说他为了写这两篇作品,经过深思熟虑,反复修改,前后一共花了十年工夫,可见他研究学问的精神是很认真严肃的。
但是张衡的特长还不是文学,他特别爱好数学和天文研究。朝廷听说张衡是个有学问的人,召他到京里做官,先是在宫里做郎中,后来,担任了太史令,叫他负责观察天文。这个工作正好符合他研究的兴趣。
经过他的观察研究,他断定地球是圆的,月亮是借太阳的照射才反射出光来。他还认为天好像鸡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地好像鸡蛋黄,在天的中间。这种学说虽然不完全精确,但在一千八百多年以前,能说出这种科学的见解来,不能不使后来的天文学家钦佩。
不光是这样,张衡还用铜制造了一种测量天文的仪器,叫做“浑天仪”。上面刻着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现象。他设法利用水力来转动这种仪器。据说什么星从东方升起来,什么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浑天仪上看得清清楚楚。
那个时期,经常发生地震。有时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两次。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响到好几十个郡,城墙、房屋发生倒坍,还死伤了许多人畜。
当时的封建帝王和一般人都把地震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有的还趁机宣传迷信、欺骗人民。
但是,张衡却不信神,不信邪,他对记录下来的地震现象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叫做“地动仪”。
地动仪是用青铜制造的,形状有点像一个酒坛,四围刻铸着八条龙,龙头向八个方向伸着。每条龙的嘴里含了一颗小铜球:龙头下面,蹲了一个铜制的蛤蟆,对准龙嘴张着嘴。哪个方向发生了地震,朝着那个方向的龙嘴就会自动张开来,把铜球吐出。铜球掉在蛤蟆的嘴里,发出响亮的声音,就给人发出地震的警报。
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张衡的地动仪正对西方的龙嘴突然张开来,吐出了铜球。按照张衡的设计,这就是报告西部发生了地震。
可是,那一天洛阳一点也没有地震的迹象,也没有听说附近有哪儿发生了地震。因此,大伙儿议论纷纷,都说张衡的地动仪是骗人的玩意儿,甚至有人说他有意造谣生事。
过了几天,有人骑着快马来向朝廷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连山都有崩塌下来的。大伙儿这才信服。
可是在那个时候,朝廷掌权的全是宦官或是外戚,像张衡这样有才能的人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打击排挤。张衡做侍中的时候,因为与皇帝接近,宦官怕张衡在皇帝面前揭他们的短,就在皇帝面前讲张衡很多坏话。他被调出了京城,到河间去当国相。
张衡在他六十一岁那年病死。他在我国科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业绩。
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曹余章 著)

张衡,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年间的天文学家(或者说地球科学家)、数学家、文学家、艺术家。
张衡的家世可追溯到春秋时晋国的大夫张老,他的祖父也曾做过蜀郡的太守,但到了他父亲时就没落,所以张衡小时候家中的经济状况不太好,不过他仍能努力向学,十八岁时游历到洛阳太学研习,二十三岁时故乡担任太守主簿。事实上,张衡并无意仕进,认为有时间不如用来做学问,因此一直推拒朝廷得徵召,后来因为母亲的鼓励,於三十四岁时,才到京城任职郎中。因研读西汉杨雄所著《太玄经》,开始对天文、科学技术的研究产生高度的兴趣。皇帝知道了他的研究,於是任命他为太史令,负责掌管天文、历法、气象与地震的观测与纪录,这正是能发挥所长的职务。
在太史令任内,张衡有许多杰出的成就,他精通天文历法,大大增加所观察到的恒星数到2500多个(肉眼可见的恒星约6000多个,在同一地点能观测到的不超过3000多个);制作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又称浑象)和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地动仪,以及侯风仪(类似风向鸡)、瑞轮蓂荚(自动的日历,以失传)、记里鼓车、指南车等多项器具;著有《灵宪》,将前人有关天文的学说,做有系统的整理与归纳,这篇文章中已能以光的直进解释日、月食的成因;并将他自己研究浑天仪的心得,写成《浑天仪图注》。
特别是地动仪的成功更使他的声望更上一层楼,但这时他已厌倦官场文化了,61岁那年,他向顺帝提出辞呈,并写下《归田赋》表明心迹,没想到顺帝非常爱惜他的才华,不但不允许辞职反而升他为尚书,但张衡回京述职隔年便与世长辞,后人在他年少时常去读书的地方,建造平子读书台,以示纪念。
除了科学上的成就,张衡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他曾经花了十年的时间写成《二京赋》,讽刺当时社会的奢侈,不过,有人说此文是仿班固的《二都赋》之作。此后赋的文体逐渐缩短,但较为洗鍊。他的诗、赋如《思玄》、《归田》、《四愁诗》等,则一扫了汉赋铺排、堆积、模拟的恶习,以平浅清丽字句,抒写个人的胸怀,人生的理想,田园的生趣,道家的哲学,使人感到活泼、亲切,汉赋因而增加了生机。
http://content.edu.tw/junior/earth/tp_tm/new/item0602/changhen.htm

张衡诗赋:
http://home.hn8868.com/qinhan/60114zhanghng.htm

姓名: 张衡
又名: 字平子
性别: 男
生卒年: 公元前78—公元前139
所属朝代: 汉代
所属文学时期: 秦汉文学
所属流派: 张蔡 汉赋四杰
代表作品: 同声歌 四愁诗 归田赋
同时期作家: 司马相如 扬雄 班固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张衡(78~139)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17岁时游学三辅,后来到京都洛阳,就教于太学,“通《五经》,贯六艺”。他淡于功名,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推辞不就。永元十二年(100),始任南阳主簿。后被征入朝,拜郎中,两次任太史令,又作过侍中、河间相等官。
张衡勤敏好学,博识多能,在述志之作《应闲》中曾以“约己博艺,无坚不钻”自许。他在任太史令期间,悉心研究天文、历算,著《灵宪》、《□罔论》等科学著作,并先后发明和制作了举世闻名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又曾上疏反对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写有《请禁绝图谶疏》。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他的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这两篇赋合称为《二京赋》,是他早年入京后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后汉书·张衡传》)而作。题材体制均模拟班固《两都赋》,但结构更为宏阔,思想艺术上也显示出某些特色。赋的主旨是规讽统治阶级,有些议论颇为深刻切直。如告戒统治者切莫“剿民以□乐,忘民怨之为仇”,警告他们要知道“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道理。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危机的深刻忧虑和对人民力量的理解。《二京赋》中描述了以前的同类大赋从未记载的若干新事物,如它对都市商贾、侠士、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和角□百戏的演出情况等都有所反映。有些片断描写生动,如《东京赋》中“濯龙芳林”以下一段,仿照《子虚赋》,按东、西、南、北方位铺写景物,语句清新,颇富文采。《西京赋》中写平乐广场观“角□之妙戏”一段,记述各种技艺的表演,宛如目睹,且是中国古代极珍贵的杂技艺术史料。
张衡的赋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思玄赋》主要抒写政治上忧愤不满的心情。《归田赋》是一篇抒情小赋,是他感到不得志、欲归隐田园时所写。开头写他欲离京归田的原因,中间设想他退隐田园后欣然自乐的生活;末尾则以老庄“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作结。这篇赋表现了作者在宦官外戚交相干政、朝政日非的情况下对现实的不满和绝望,以及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语言清新,情味悠长,而且颇有骈偶成分,对魏晋抒情赋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张衡的诗今存数首,《同声歌》一首为完整的五言诗,写得情真词丽,标志着东汉时代早期文人五言诗的进步;其中又以《四愁诗》最为有名。诗中以比兴的手法写他自己“思以道术相报,贻于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四愁诗》序)的苦闷。诗分四章,写他的“所思”在“太(泰)山”、“桂林”、“汉阳”、“雁门”等远方,但均“路远莫致”,令其不胜忧烦,作品以情诗的形式寄托政治怀抱和失意的忧伤,写得意绪缠绵,兴寄幽深,颇能动人。全诗通篇七言,虽然每首第一句尚有“兮”字,但已是文学史上较早的七言诗,对后世七言诗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隋书·经籍志》有《张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http://share.jxlib.gov.cn:8088/datalib/2003/Author/DL/DL-176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