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新那一集吃河豚:创新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5 03:54:01
请举出一些伟人或知名人士的例子,与创新思维有关的!
比如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方针

第4章 创造性思维
思维——这是打开一切宝库的钥匙。
——(法)巴尔扎克
案例导读
[例]王永志的思维
王永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年轻时曾以创造性思维解决了我国第一枚火箭发射的关键问题,受到科学家钱学森的赏识。
那是1964年6月29日,王永志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中近程火箭任务。试验发射时,火箭射程不够。专家们都在考虑,怎样再给火箭肚子里多添加点推进剂,可无奈火箭的燃料贮箱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一个高个子的年轻人站起来说:“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要随之变化。经过计算,要是从火箭体内泄出600公斤燃料。这枚火箭就会命中目标。”
大家的目光一下予聚集到年轻的新面孔上。提出此见解的是在座军衔最低的中尉王永志。在场的专家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的的确确出自中尉之口。有人不客气地说: “本来火箭射程就不够,你还要往外泄?’,于是再也没有人理睬他的“不合理”建议了。
王永志并不就此罢休,他想起了坐阵酒泉发射场的技术总指挥、大科学家钱学森。于是在临射前,他鼓起勇气走进了钱学森的住房。
当时,钱学森还不太熟悉这个“小字辈”,可听完了王永志的意见,钱学森眼睛一亮,高兴地喊道: “马上把火箭的总设计师请来。,’钱学森指着王永志对总设计师说:“这个年轻人的意见对,就按他的办!’’
果然,火箭泄出一些推进剂后射程变远了,连打三发火箭,发发命中
目标。
据钱学森的回忆,他对王永志的了解就始于那次火箭发射,对王永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印象特深。后来,钱学森还特别推荐王永志担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并对总装备部领导说“我没有看错人”。
人们在思维时总离不开对问题的分析与求解,面对同一问题,往往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获得不同的求解方案,产生不同的实际效果。归纳起来,人们求解问题时常使用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火箭发射问题上,王永志突破了再现性思维的的逻辑通道,应用了创造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创造主要是一种脑力劳动,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创造的水平与质量。因此,创造学教学特别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
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和它的基本结构,对创造性思维的突变方式(想象、联想和灵感)和创造性思维的方向(发散思维、横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要重点掌握。学习中,要注意将创造力开发理论、创造性思维理论和后面的创造技法相结合,这是发展创造性才能的一种基本策略。 4.1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看,人的思维方式有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区别。以上述火箭发射问题的求解为例,我们来理解这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
当火箭射程不够问题出现后,有人从分析射程不够的原因人手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原因是什么?是燃料不足。于是他们想到增大燃料贮箱的设计方案,可惜此法在现场不可取。从思维方式看,这是再现性思维的体现。
王永志面对问题的思维方式与别人不同,他从反面去思考,认为减少燃料能增大射程,这是出人意料的想法。然而,这看起来违背逻辑的想法居然解决了难题。从思维方式看,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所谓再现性思维,就是通过记忆和记忆迁移等一般方式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去求解问题,总习惯于回想自己或他人曾经在类似情况下解决问题的办法,力图套用过去的办法去解决新问题。过去的经验和书上的规范,往往是进行再现性思维的工具。
创造性思维与再现性思维不同,它是一种能够根据新的情况突破固定的逻辑通道,以新的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或新方法的思维方式。
显然,从事创造活动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应用。借助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人们去标新立异,去对事物的发展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
当然,创造强调创造性思维,但并不排斥再现性思维。事实上,每一个实际的创造过程,总是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交叉协同。面对一个问题的求解,人们总是先用再现性思维去尝试,只有当这种常规的思考对问题的求解无济于事或者解决办法缺乏新颖性时,才会去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图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一般来说,再现性思维是创造过程中的思维基础,是创造活动连续渐变的条件。而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主要在于使创造中的认识过程发生突变,认识水平得到新的飞跃。二、创造性思维的外在特征
创造性思维相对常规的再现性思维而言,在外在表现方面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而言的。封闭性思维是一种闭关自守和画地为牢的思维方式,它往往局限在固定的框架中,缺乏异域走马的勇气。在解决问题时,习惯于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中寻求自以为有价值的方案,并且更乐于驾轻就熟,接受过去所谓成功的设想。封闭性还表现在思维倾向偏重于继承传统,盲目照搬本本,对标新立异的创意总担心是离经叛道的谬论。开放性则表现为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富有改革精神。
能否突破思维定势是衡量思维是否开放的重要标准。比如说,请你从“0,1,2,4,3,7,8,1”中寻找规律,你可能很容易说出它们都是“整数”、“有理数”、“小于9的数”等规律,这是一种“数学定势”。如果你说它们是“由直线符号和曲线符号交错排列的一组符号”时,则意味着你开始突破“数学定势”,思维向外开放了。
2.求异性
求异性是相对求同性而言的。求同性思维是一种人云亦云,依葫芦画瓢式的非创造性思维方式。求异性则表现为一种追求与众人、前人有所不同的、独具卓识的思维品质。它是获取具有新颖性创造成果的重要保证。在现代创造活动中成果的求异性往往是创造性思维最突出的外部特征。
例如,不论哪里的商店,出售的儿童玩具都以“漂亮”、“美丽”、“天真”、“可爱”为设计制作标准,如大眼睛和蜷曲金发的洋娃娃,充满天真
雅气的长毛绒小动物,等等。谁都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偏偏有人挑战这一规则,设计出诸如“疯球”、 “丑八怪”之类的丑陋玩具,一亡市居然格外走俏。
3.非显而易见性
非显而易见性的对立面是显而易见性。按照再现性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答案是可以预见的,也是具有同等水平的人所能想到的。例如说为了解决圆珠笔漏油问题,人们习惯于考虑用耐磨性高的材料制圆珠,这种办法几乎人人都能想到,因此是一种显而易见的思维结果;在解决圆珠笔漏油难题的过程中,有人想到了将笔管做短点,让笔写到快漏油时已无油可漏。提出这种非常简单的但大家一时又想不出的妙招,就具有非显而易见的特点。创造性思维并非是某种逻辑推理思维,它的非显而易见性或意想不到的特征,是区别其他形式逻辑思维的重要标志。三、创造性思维的结构特征
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活动过程中的突出作用是引起变革,因为只有变革才可能推陈出新。产生这种功能的思维在构成上不可能是单一的思维形式,只能是若干具有创造功能的思维形式的集成。从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可以发现,有两类思维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是具有连续渐变功能的逻辑思维形式,如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判断与推理等;另一种是具有跳跃突变功能的非逻辑思维形式,如联想与想象、直觉与灵感等。
因此,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交互作用的结构特征(图4—1)。那么,这两类思维形式又是如何交互作用而形成创造功能的呢?从分析创造活动过程可知,在创造准备阶段和酝酿阶段中,人们主要借助渐变思维形式思考,只有当渐变思维无法完成变革现实的任务时,才考虑调用突变思维。尤其是当思维受阻乃至中断时,突变思维的参与才有可能在酝酿和明朗之间搭起桥梁,使百思不得其解的酝酿思考突然走向顿悟,从而找到实现变革创新的突破点。一旦接通思路并找到问题求解的关键,人们的思维又重新走上渐变的途径,直至验证获解。这种渐变思维与突变思维的交互作用,也是创造性思维能量释放的作用机理。
此外,从图4—1可知,培养和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该将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同时加以考虑。当然,从直接引起变革的要求出发,侧重点应放在对具有跳跃突变功能的那些非逻辑思维形式的发展上。 4.2 创造性思维的突变方式
一、联想
1.联想的概念
联想是指思路由此及彼的联接,即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方式。如由“农村”想到“城镇”;由“城镇”想到“环境污染”;由加入“WTO”想到“法律的国际化”,等等,都是联想的反映。
联想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思维本能。由于有些事物、概念或现象往往在时空中伴随出现,或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某种对应关系,这些联系由于反复地出现,就会被人脑以一种特定的记忆模式接收,并以特定记忆表象结构储存在大脑中,一旦再次遇到其中的一个时,人的头脑自动搜寻过去已确定的联系,从而马上想到不在现场的或眼前没有发生的另外一些事物、概念或现象。
联想的客观存在与世间的各种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有关,有联系就会有联想。对同一种关系,可以有多种联想结果,这完全取决于人们对事物或现象联系的认知水平和记忆程度。
联想虽然是每个正常人都具有的本能,但并不见得每个人都能通过联想获得创造成果。这是因为人脑只为联想提供了创造的可能性,但每个人怎样去发挥联想的创造功能则存在着个体差异。尽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联系的,但每个人头脑中建立起来的联系的数量、类型、强度等都不会相同。一则天气预报,有人想到冷暖,也有人想到某种商机,各人的联想成果是不问的。联想的创造功能是以它的引导作用为基础的。联想的引导作用可使任
何两个表面看起来不相干的概念词语建立起联系关系。对同一信息可以引出成百上千个联想信息,这其中有些信息是再现的,不足以引起事物概念的变革或思维的突变,但也不乏有非显而易见的概念或可以产生思维突变的创意。
[例]司令员的联想
1944年4月,苏军决定歼灭盘踞在彼列科普的德寇,解放克里木半岛。 4月6日,已进入暮春时节的彼列科普突降大雪,大地一片银装素裹。苏集团军炮兵司令在暖融融的掩蔽体里,注视着刚进来的参谋长,只见他双肩披着一层薄薄的雪花,其边缘部分在室内的暖气中开始融化,清晰地勾画出肩章的轮廓。
司令员突然联想到:天气转暖,敌军掩体内的积雪也将融化;为了避免泥泞,他们必然要清除掩体内的积雪,便暴露其兵力部署。于是,司令员立即命令对德军阵地进行连续侦察和航空摄像。苏军只用了三个多小时,就从敌军前沿阵地积雪出现湿土的变化中,推断出敌人的兵力部署,于是调整了进攻力量,一举突破防线,解放了克里木半岛。
2.联想的基本法则’ 一个人的联想能力如果要成为创造性思维中具有变革性质的要素,他必须善于联想,能够对同一信息建立起普通人所想不出或想不到的联系,并能形成新的概念。为此,他应当掌握以下的联想法则。
(1)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指由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刺激想起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或现象的联想。这种相似,主要反映事物之间在空间、时间、功能、形态等方面的联系。由于相似中可能隐含着事物之间难以觉察的联系,所以相似联想可能产生出新的创意。
例如,由“飞机黑匣子”想到“火车黑匣子”,由“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想到“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等等,都应用了相似联想法则。
某中草药研究所根据中医古籍中有关保健养身的验方和内病外治原理,发明创造出保健药枕后,许多消费者反映该产品效果良好,具有“不觅仙方觅睡方”的神奇疗效,便抓住保健药枕进行相似联想,结果想出保健床褥、保健护背、保健护腰、保健护肚、保健护膝等技术相似的保健产品,在全国各地行销。
(2)对称联想。对称联想是指由一个事物、现象的刺激而想到与它在时间、空间或各种属性上对称的事物与现象的联想。如由“热处理”想到“冷处理”,由高楼“高压送水器”想到“低压送水器”,由“冷水灭火枪”想到“热水灭火枪”,由“微软”品牌想到“微硬”品牌,等等。由于人们往往习惯于看到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因而对称联想可以促进“两面思维”·,帮助从对称面上获得新的信息。
(3)相关联想。相关联想是指利用事物、现象之间存在着的某种相关关系进行的联想。如发展高速铁路联想到研究高速心理适应性问题,由火灾联想到发明烟雾传感器开发,由《食品卫生法》,联想到电子消毒柜的发明,等等,都有相关联想的作用。
利用相关联想构思,关键是加大联想的跨度,善于将“城门失火”与“殃及鱼池”联接起来思考。只有将表面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系起来,才能加大相关联想的创新能量。二、想象 1.想象的概念 想象是人在头脑中塑造过去未曾感触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有可能实现的事物的形象的思维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想象是对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排列、组合而建立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考古学家根据出土文物构想出古代社会的种种情景,科幻小说作家根据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发展趋势,构思出未来社会的令人不可思议的种种情景,都是想象的作用。
[例]富兰克林的想象
18世纪初,当人们对电的种种现象还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时,富兰克林根据自己的实践构造了对电的鲜明感觉,他把电想象为一种电流体,这种电流体充塞于一切物体中,当它处于稳定状态中,物体不带电,流体过多时就带正电,过少就带负电。富兰克林根据头脑中已有的表象材料加工出有关“电流”、“正电”、“负电”的新概念,对于电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想象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知道,和一个人接触多了,闭上眼睛就会出现他的形象,或者说,对那个人有了某种知觉。但是,我们头脑中的形象,并不包含那个人的一切细节,只是他的带有特征的、区别于其他人的大概的轮廓。同样,和所研究的对象打交道久了,也会产生某种印象。而这种印象也往往扬弃了一些表面次要的东西,抓住了一些重要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塑造出具有这些特征的新事物的形象,这样就形成了所谓想象。
2.想象的创造功能
心理学家希尔做过一项“投篮心理意象”实验,说明想象具有一定的
创造功能。实验是针对学生的运动成绩进行的。实验者将受试者分为三组,第一组学生在20天内每天练习实际投篮20分钟,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第二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做任何练习。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想象中做出相应的纠正。
实验结果可能把你吓一跳:第一组进球增加了24%,第二组因为没有练习,毫无进步;第三组每天想象练习20分钟,进球增加26%。希尔的实验虽然是针对运动员培养的,但对各行各业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都有启迪作用。
凡是有意想象总具有创造的功能。文学艺术家们对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自不多说,科学家、发明家和技术革新能手们对想象在创造中的作用也都倍加推崇。科学家马赫认为想象和理性是科学研究的两大支柱,并对自己的科学方法的思维概括为“新的想象加经济的思维”。爱因斯坦关于想象的论述更是尽人皆知了,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为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想象以其对已有表象进行再加工的机制而具有创造新表象的功能。在实际创造过程中,想象的创造功能反映在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上。
第一,想象可以帮助人们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在创造性思维的准备阶段,依靠想象的概括作用,创造可以在头脑中塑造前所未有的新概念或新设想。例如,像“耗散结构”、 “无穷集合”、 “虚拟技术”等科学概念的提出,无不闪烁着创造者想象思维的光芒。
第二,想象是“理性的先驱”。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在他们创建科学理论时都运用了假说这个方法。而每一种科学假说都是想像力发挥作用的产物。在科学研究中,由有限数量的事实为基础,到构成定律或规则,这中间许多欠缺的环节只有依靠各种非逻辑思考与逻辑推理的协同来弥补,其中想象的“理性的先驱”作用具有突出的贡献,因为人们常常凭借想象的翅膀越过思维中断的鸿沟,最终导致从科学假说到科学理论的突变。此外,“理想实验”是发挥想象这一“理性先驱”作用的另一突出表现。“理想实验”由于实验条件的极端性而无法做到,只有靠想象去完成。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人追上光速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人在自由下落的升降机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对于这种问题,谁也不能做实验,只有依靠丰富的想象才能找到答案。
第三,想象可以帮助人们反思过去和展望未来。现代地质学的奠基者莱伊尔认为, “现在的一切永远是认识过去的一把钥匙”,这种“将今论古”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历史、考古、古生物、地质等学科的科学研究起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运用这个方法时,如果离开了想象,那也将一事无成。想象可以展望未来,更使人们对它另眼相看。未来如何?这是人类十分关注的问题,很多人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他们或以科学预测的形式,或以科学幻想的形式,对人类近期、中期或远期的发展情景进行预测性描述。前者形成了独立的学科——预测学和未来学,后者称为科学幻想。预测学或未来学能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大趋势》,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预测未来的名著。没有预测,创造行动就可能因跟不上时代发展的主流而迷失方向。
3.想象的类型
想象按其不同的机制和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从有无目的和自觉性来划分,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又可细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三种。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形的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形象的思维活动。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创作电视《三国演义》,需要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人们不依赖于现成的描述,而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并按照自己的创见,独立地创造出某种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总是在某种观念启发下经过反复探索构思出新观念,前者称为原型,后者称为创造物。创造想象就是在原型启发下,进行再加工的思维过程。在实际创造过程中,人们常将再造想象同创造想象结合起来运用,从而形成复合想象。
幻想是想象的一种特殊情况,它可以超越自然或社会的事变进程,跑到自然或社会的事变进程始终达不到的地方。神话和科学幻想故事,都是幻想的产物。由于幻想更远离事物的原型,更为自由不羁,所以其想象的东西更新颖出奇。如《西游记》故事中的天堂净界、美猴王的七十二变、不计其数的妖魔鬼怪等,想象得可谓淋漓尽致。幻想不仅仅是文学艺术家们的创作思维形式,对科学技术创造者来说也是一种极为可贵的思维借鉴。科学幻想可以使人看到有可能实现的前景,从而激励人们去作出新的努力。科学幻想也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源泉。潜艇发明者、直升飞机发明者和无线电发明者都曾表示深深感激凡尔纳,因为他们都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中得到过宝贵的启示。此外,各种有关太空人、机器人的科学幻想动画片的播映,也给玩
具开发设计者们带来了创意,先后推出了太空人玩具、机器人玩具、变形金刚等新产品。
三、灵感
1.灵感的概念
灵感有时又称为顿悟。在古希腊,诗人被看作是神的代言人,他只有获得神灵的启示,才能创作出非凡的作品。其实,灵感既非神赐灵气,也非天才的特有素质,它是人类思维中的一种客观现象,是正常人都具有的一种思维品质。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脑海中突然闪现某种新思想、新主意,突然找到了过去长期毫无所获的解决问题的新点子,突然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领悟到事物的本质,这种“突然闪现”、“突然找到”和“突然领悟”新东西的思维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灵感。
[例]柚子带来的灵感
建筑师伊罗·萨里受环球航空公司委托,在纽约肯尼迪机场设计一座建筑,他构思多日都未获得自己满意的方案。一天早餐时,他偶尔瞟了一眼放在桌上的一只柚子,柚子的外壳使他顿时豁然开朗,他出神地盯住柚子左看右看,然后连早饭也没有吃完就急忙走进了设计室。
当建筑物竣工时,建筑学界大为惊奇,赞誉萨里设计的建筑是“一种完全流体的式样,把弯曲和环转包涵其内,使人联想到大鸟的飞翔……”
然而,令萨里感到神奇的还是那柚予带来的灵感。
灵感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思维活动,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因思想高度集中而突然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现象。在创造性思维酝酿构思阶段,由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启发,创造者茅塞顿开,‘一下突破了思维上的障碍,使思维跃进到明朗阶段,这种突变式的思维形式就称为灵感思维。或者说,灵感是以已有信息材料为基础,在意识高度集中之后产生的一种极为活跃的精神状态。当人们在思维活动中,认识发生突变,产生敏锐的顿悟,就可以说获得灵感了。
2.灵感的特征
灵感具有突发性、瞬间性、情感性等基本特征。
灵感在何时、何地出现,受什么启迪或触媒而发生,都是不可预期的。这取决于创造者对问题理解的深浅度、对外界触媒刺激的敏感度等因素,触媒的出现常常有意外性和不期而至性。有意召唤,它偏偏不来;无意寻觅,它却突现在面前。即是说,灵感具有一种突发性。
灵感出现的瞬间,思路贯通,突然顿悟,但它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一闪而去,转瞬即逝。创造者稍不留意或稍一放纵,伴随灵感出现的创意火花就会熄灭、消失或变得模糊不清。因此,灵感具有瞬间性。
灵感的情感性是指创造者获得灵感的瞬间,会表现得情感异常。艺术家在创作中获得灵感时的情感性最为突出,科学家和发明家也会出现类似艺术家顿悟时的那种迷狂心态。
3.诱捕灵感的途径
灵感的闪现,为创造者提供了接通思维、突破障碍和发现创造关键的机遇,因此具有很大的创造性。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一旦碰上思维中断现象时,可以思考通过灵感的作用去实现飞跃。由于灵感具有突发性和瞬间性,所以不能完全按照人的意志出现和控制,但创造者可以创造条件去诱捕它。诱捕灵感的途径可概括为八个字:积累、迷恋、松弛、触发。
(1)积累。灵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种转瞬即逝的思维火花,与平时长期的知识与经验积累密切相关。只有大量地积累各种感性材料,才有可能出现理性的质变。因此,要诱捕到灵感,必须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让大量的信息深深地烙在脑海之中,造成一种强大的势能,一经触发便转化为思维突变的动力,在俄顷之间爆发灵感。
(2)迷恋。迷恋是指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与欲望,使自己的兴趣、注意、情感和思维都集中在与问题有关的方面来,进行执著追求和苦苦求索。如果王永民不迷恋汉字的计算机输入技术,是决无发明五笔字型的灵感可言的。
(3)松弛。许多事例证明,灵感大多是在长期紧张思考而暂时松弛时得到的,或在临睡前,或在起床后,或在散步、交谈、乘车时。这是因为,紧张的思考使思维高度集中在一点上,对单点深入很有效,但对全面贯通则无力。而暂时的松弛有利于消化、利用和沟通已得到的全部资料,有利于冷静地回忆以往的得失和忽略掉的线索,有利于恢复大脑的疲劳,并使它再次高度兴奋起来重新思考。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松弛有利于发挥潜意识的作用。灵感的出现与潜意识有关,即在潜意识地对思维进行信息加工,并将其结果呈现于意识之后就可能诱发灵感。在潜意识活动中,大脑已经不再自觉注意所要解决的问题,但却还在通过思维主体本身没有觉察到的潜意识来思考它,在头脑中建立了一个“优势灶”。大脑由于摆脱了意识的控制,潜葸识就容易突破各种心理定势和习惯性思维的约束,通过自由遐想、自由组首和自由选择,忽然接通思路,问题的奥秘被点破,新设想随之呈现出来。
照这种机制,当思维陷入困境或被迫中断时,可以把问题暂时搁置下来,有意识地使思维离开主题,去休息或从事一些松弛的活动,使思维“热线’,下潜,让大脑意识水平降低,让潜意识出来活动,达到对灵感欲擒故纵的目的。
(4)触发。触发是指经过长期紧张的思考,所想问题的大部分内容已得到了澄清和解决,但在关键环节上却卡住了,这时大脑呈现出高度的受激状态。但若没有相应的偶然诱因来触发,也难以进入灵感状态。因此,在创造性思维的酝酿进入到突变前夕,要注意触发的“引线”,如接近某些信息的点化,借助其他思维的协作等。
4.3 创造性思维的方向
一、发散思维
1.发散思维的模式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或扩散思维,它是从同一来源材料出发产生为数众多且方向各异的输出信息的思维方式。从多方面探求问题的答案,比如,我们问用来书写的工具有哪些,有人回答钢笔、毛笔、铅笔、圆珠笔、点水笔等,就是发散思维的结果。从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出发,发散思维所追求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