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之魂1隐藏人物:关于袁世凯。有什么史迹可以参观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19 09:59:21

袁林,是袁世凯的墓园所在处,原名袁公林,简称袁林,当地群众称之为“袁坟”。袁坟位于安阳市北郊洹水北岸的临府庄北地,离老城约2.5公里。该墓于1916年6月袁死后开始筹建,1918年6月竣工,是由当时的河南省省长田文烈负责督修的。整个墓区占地约140亩,耗银70余万两。1958年安阳市博物馆建立,馆址设在袁林。
  ??袁林建筑的总体设计,有其独特之处,在我国陵墓建筑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它的特点是“中西合璧”,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色。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国明清陵寝的风格,后边大墓部分是西洋陵寝的建筑风格。
  墓区的南端在安阳桥洹水北岸,是一高大的照壁,壁内嵌刻有五个墓徽。照壁之后,往北是半里多长的砖石神道,途有石板桥,神道北端有一玉带形的石拱桥。下桥北去,便是牌楼门,门柱不是传统木质或石料,而是水泥制成的柱子。牌楼门两侧,分立着六角形望柱,四周以白玉雕花栏狮护绕,四角柱头有四个石雕狮子。望柱上雕有日、月、星、辰、山、火、龙、虎、长尾猿、锦鸡等纹饰。望柱上还有一“旸”字乃是将死者由人间引向天堂之意。望柱后边,分立着遥相对称的石象生,有骏马、老虎、狮子、武将、文臣。文臣武将穿着“北洋时代”的服饰,似乎是“洋式翁仲”。中间建有碑亭,内卧一巨形贔屃(bi xi),上竖立一墓碑。碑上刻有“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字,此乃袁之好友、时任民国总统的余世昌手书。穿过碑楼,沿阶而上,便是一座红墙绿瓦的享堂大院。北面正中为景仁堂,东西配房是存放祭器以及僧侣诵经的地方。现今景仁堂内是《殷墟历史陈列》,东西配房是《袁林及袁世凯其人展览》。堂院后是大墓,一派西方陵墓风格。迎面三座铁门,中间两扇门上镶有两个墓徽,其纹饰内容与望柱相同。铁门后是一组用青白石料雕刻的石桌和五供,墓周有三层台基均以虎皮石墙垒砌而成,最后高处为大墓宝顶。
  综观袁林,平面形制仿明清皇陵格局,建筑造型也是传统形式,而墓园则是西洋建筑特色,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很为别致。

  http://www.kfyy888.com/2005-9/200592990936.htm

唐德刚为袁世凯辩护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隔开时空的距离,一百年后再来看袁世凯,唐德刚有了新的发现。于是,在他的历史名著《晚清七十年》(岳麓书社,1999年,定价28.00元)中,唐老先生为已成定论的窃国大盗(称帝)、卖国贼(《二十一条》)、刽子手(镇压戊戌变法)袁世凯,作有罪辩护。

所谓有罪辩护,即上述皆为事实,但有可减轻责任的理由,逐一辩之如下:

1、破坏戊戌变法 光绪皇帝和几位近臣(四个年轻的四品章京、一个言大志夸无一天行政经验的教条主义者康圣人),想沟通一个师长(袁世凯),到颐和园搞政变,绝无成功的可能。你想,袁世凯若真的从小站(天津和塘沽之间)起兵勤王,以他的7000精兵,先要杀掉拥兵多得多的顶头上司荣禄,然后率兵打向北京,聂士成、董福祥等悍将率优势兵力在前方正等着。再说,如果光绪被先一步干掉(太容易了,全在太后掌握中),还勤啥王?所以戊戌变法的失败,归咎于袁世凯,恐怕过分。再说,袁世凯揭发谭嗣同,于私德有亏,于公德恐怕未必,因为谭嗣同并没有带圣旨见他,身为大清帝国的臣子,起兵杀太后,无异于造反。因此,袁世凯只不过象绝大多数正常人那样正常行为罢了。

2、称帝 袁世凯搞个人专制和独裁,最后发展到称帝,没能象华盛顿一样成为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当然不是一件值得称道的行为。但在袁世凯之后以委员长、主席为名的统治者,谁不是个人独裁?他们的专制权力,哪一个比皇帝差?无非袁世凯作了一回真小人,而没有做伪君子罢了。其实大家都是搞个人独裁,相比之下,袁最为低调,口口声声只想做个君主立宪制下的洪宪皇帝,洪宪者,洪(宏)扬宪法也。

3、卖国 1914年日本人利用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之际,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身为国家最高主政者的袁世凯,既不能接受、又不敢贸然拒绝,只有一面拖延谈判时间,一面由当时身任大总统府和国务院双重秘书的顾维钧,暗中泄密,以引起国际间的注意或干涉。达到的效果是全国民心沸腾,主张对日作战,因反袁而流亡海外的黄兴等人,也都主张暂停反袁活动,以便全民族一致对外。历史的实情如此。而此时的孙中山,却甘心接受二十一条,以换取日本对个人及其政党的援助。此非污蔑,从现已公开的孙中山1914年5月11日致日本首相大隈重信、1915年3月14日致日本外务部政务局长小池张造的密函来看,孙允诺出让的中国权益,比二十一条实在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然,今天的我们,也不必苛求孙中山,因为他一向信奉为国为民,不择手段,“小德出入可也”。正象今日回头看,我们并不斥责当初签定《布列斯特和约》,割地给德国人的布尔什维克为卖国贼一样。

以上是唐德刚为袁世凯所做的有罪辩护,我们再来看袁世凯的历史贡献,看看能不能功过相抵,甚或功大于过?

1、早期的民族英雄 以小钦差的身份,做当时中国的附属国朝鲜的监国,抗日反帝,事迹如下:(1)年仅23岁的袁世凯,任庆军营务处,几乎一手戡平1882年朝鲜在日本暗中煽动下的兵变,稳定朝鲜政局,朝野众口称赞。(2)为朝鲜练军4000人以自卫(后朝鲜亲军增至5500人,由袁一手训练,用德式操法、欧美配备,当时中国还没有这样的军队,韩王阅兵后大为赞赏,要封袁为全国陆军大统领),整理朝鲜财政以自给,于1884年临机应变、独排众议,镇压朝鲜亲日派勾结日人发动的政变,第二次将日本势力逐出朝鲜。(3)1885年护送朝鲜大院君返朝,出任商务委员,作驻朝小钦差(朝鲜监国),大权独揽,支撑危局,环伺的日、俄、英、美、法五大帝国主义,亦瞠目结舌,无如之何。当然,最后大厦既倒,独木难支,甲午战败(非袁氏之过),最后关头,袁才奉命匆忙撤退。

2、中国现代军队的创始人 1895年袁在小站(天津、塘沽之间)易原“定武军”为“新建陆军”,兵员增至7000人,步骑炮工辎俱全,借用洋教员,并择优用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文员则有徐世昌等人,以德国模式训练出中国第一支现代化部队,全国瞩目。后以此为基础,逐渐练出一支精锐的、现代化的国防陆军,有名的北洋六镇(每镇6000人,约合今之一师),以及与这支国防军有关的各项措施,如“保定军官学堂”、“军械学堂”、“军医学堂”、“经理学堂”、“马医学堂”等,都是袁氏一手创办。袁更拟订全国征兵方案,并由朝廷饬令各省兴办陆军小学,依次递升至陆军大学,最高目标是为大清帝国练出36镇现代化的”常备军“。(他的军官后来成了”军阀“,可是,正如唐德刚所诘问的,一个国家政治不上轨道,哪一个大军官不是军阀呢?政治上轨道,他们不都是国防精兵吗?)

3、中国现代警察创始人 《辛丑条约》不许中国在天津市及京津铁路沿线驻兵,袁乃挑选身高体健的北方农民,寓兵于警,训练出数支极其现代化的警察(有史以来中国第一批现代化警察,也变相收回了京津沿线主权),民初京津两市的警政是享誉世界的。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为了新首都市内的安全、秩序和门面,还向京津两市借调数批警察。

4、废除科举考试,改革落后无效的政治制度和教育制度 两千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牵涉到全国人民的教育文化生活,也是化民成俗的主要媒介,更是为政府官员遴选候补人、接班人的培训机构。若骤然废去,不出纰漏才怪。袁先稳定了各级地方官的培训工作,同时兴办新式学校(如义和团期间任山东巡抚时在济南创办的山东大学,升任北洋大臣后,更创设各种学堂),并力主选派学生赴国外留学。最后将这些学生引入政府,或实业部门。培育人才与创造职业出路相结合,一切行之有效,科举不废自废,袁乃领衔与张之洞等人,奏请废除科举。于是全国安堵、四境不惊中,千年科举于1906年悄悄滑入历史。

5、兴科技、开路矿、办企业 如打国际官司收回英人所占开滦煤矿,对邮政、无线电报、招商轮船局、新式币制等多有创建与改革。而且,在创办企业过程中,袁还是个”清官“!没做股东,也不是资本家,虽有点零花钱,但为数有限,不象李鸿章、盛宣怀等人那样富可敌国。

6、袁还有其它未成功的计划,如实行君主立宪、地方自治等等。

以上至少可以说明,袁世凯当得起类似于曹阿瞒所得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而世道是治是乱,又岂是袁世凯能决定得了的?一百年后看袁世凯,固然不是什么圣人或英雄,但似乎也不象以前宣传的那样面目可憎吧。

真是

身后是非谁管得,并作南风一味凉!

建造直隶农务学堂现河北农业大学
直隶总督署,当时任直隶总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