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参:中国文学的不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0 22:45:19
中国的诗词文章歌颂的都是些文雅抽象的东西,对人性中的勇敢好像强调不足,只有一部水浒罢了,我的意思是说它描写的是残缺的生活。不知道我的感觉对不对,希望讨论一下!
人性中的勇敢,当今社会本就很少吗?什么才算勇敢?也许人们的看法并不统一,我就比较迷惑。

当代诗词文章确实是
文雅抽象的比较多
因为从我的角度来看
现在因为真情要表达
而写诗的人不多了
许多人只是用华丽的辞藻
浮华的语言
描写虚假的情感
至于人性中的勇敢
当今社会中本就很缺少
如今的生活
就是残缺的
没人能期望过上完美的生活
我的想法不一定对
还望海涵

本来诗词歌赋就是“强说愁”的东西,
短短的字行只有把自己的深意放在诗词之外,才能让看官各有各的理解,
才能生出千千万万的思想!

有人说,诗歌的力量已经减小到只有小学生才愿意背诵,偶尔显摆的程度!可兴许只有诗人自己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看见墨绿下面的那片绯红吧。

这是中国诗歌的悲哀,也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悲哀!

现在真的可以畅所欲言了吗?

第二位回答者话语本身就是对中国现代文人的污蔑,怎么可以听信他人言论呢,只是大部分“诗人”却是如你所说,但他们是假诗人是伪诗人,这样的人我见得多了,但这不一定就是悲哀,实际上在国外也有这样的人而且比中国人还要败类!!因为中国人作诗尚会用些半古不白的东西,而外国人什么都没有。
诗歌的悲哀不是炎黄子孙的悲哀,不是!!!!
还没到那种地方,如果真如你所说时全世界也都在悲哀了
真正的悲哀是真正的伪诗歌或伪诗人能被人传诵下去

诗潮澎湃
有涯沧海,无涯胸怀。
乱世诗狂,盛世英才。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诗韵悠悠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为跋。
——胡庄
再版说明
诗风隽永
华夏文明,精彩纷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诗词三百首》能够再版,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神州神韵的源远流长和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生命力量的无穷无尽,实现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梦想。最终使优秀的传统得到继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使伟大的人格得到尊重。简而言之,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
通过《诗词三百首》,我们可以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受到“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勇气;领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情。
《诗词三百首》内涵丰富,简古流畅;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易学易记,易吟易诵。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过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天,我们再一次读到她,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和惊叹她的大气之外,还能够找回那种久违了的自豪与欣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永远无法预见、不可估量的。 ——李正

太过悲观,有点虚幻,不符合实际,过于死板.而当代文学,多数没一点内容,多数写爱情中的三角恋关系,不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