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太阳 儿童舞蹈视频:调查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9 09:29:31
”关于留守孩子成长状况的调查报告”
或”关于城区交通秩序的调查报告”
600左右足够了

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子女”的成长状况,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为此,衡阳县政协组织委员深入该县部分乡镇和中小学校,就农村“留守子女”的教育现状及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调查。
据在衡阳县岘山乡调查综合统计,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子女”或“半留守子女”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3.3%;父母离异的学生211人,占3.2%。与此类似,在该县农村各地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属于“留守或半留守子女”,这是一个数字不小的群体。无疑,“留守”这一教育对象的群体性特点,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话题。
监护人的无奈选择
在“留守子女”中,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的占38.7%,托付给亲朋好友或邻居照管的占11.2%,由母亲照管的占37.2%,由父亲照管的占12.9%,“临时监护”存在诸多不足:一是教育精力不够,能力不足。临时监护人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教育引导“留守子女”,更不要说学习辅导。另外,“留守子女”的祖辈们大多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滞后,存在明显的娇生惯养、放任自由的隔代教育倾向,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成了“留守子女”道德教育的缺失;二是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父亲外出务工的学生占23.9%,母亲外出务工的学生占19.8%,客观上产生了“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的现象,很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留守现象”引人深思
严重的厌学现象。一是孩子常年缺乏管束,导致弃学;二是“读书无望论”蔓延。一些家长认为现在找工作难,即使中专、大学毕业也难找工作,还不如早点进入社会,不仅可以挣些钱,还可以学一门手艺糊口;三是“留守子女”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个性心理品质因素造成厌学、逃学、退学等现象发生。
极端的心理倾向。“留守子女”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他们中有不少的人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感情的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导致沾染不良习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伴随着“民工潮”涌动,农村的离婚率不断攀升,而离婚时,父母双方往往都提出不要孩子,这给孩子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教育对策的理性思考
“留守子女”现象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教育问题,它已演变成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首先,学校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其次,家长也要从多方面加强沟通。同时,这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加强关注。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社区在儿童少年的教育与成长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这样,儿童少年的监护与教育的责任几乎全部落在了学校。但是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只有全部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其它时间大部分是在家里和社会上。特别是随着双休制的建立,孩子在社会上的时间就更多了。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区)教育就显得非常迫切。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关的、存在城乡差别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这是实现农村“留守子女”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所在。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和整治,加大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来关心青少年成长”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留守子女”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稿源:□衡阳县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