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肚子奶粉能喝吗:啥叫BBS,啥叫VIP,啥叫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6 07:02:18

什么是BBS?

  BBS是英文Bulletin Board System的缩写,翻译成中文为“电子布告栏系统”或“电子公告牌系统”。 BBS是一种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它向用户提供了一块公共电子白板,每个用户都可以在上面发布信息或提出看法,早期的BBS由教育机构或研究机构管理,现在多数网站上都建立了自己的BBS 系统,供网民通过网络来结交更多的朋友,表达更多的想法。 目前国内的BBS已经十分普遍,可以说是不计其数,其中BBS大致可以分为5类:

(1)校园BBS CERNET建立以来,校园BBS恨快地发展了起来,目前很多大学都有了BBS,几乎遍及全国上下。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等都建立了自己的BBS系统,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很受学生和网民们的喜爱。大多数BBS是由各校的网络中心建立的,也有私人性质的BBS。

(2〕商业BBS站 ,这里主要是进行有关商业的商业宣传,产品推荐等等,目前手机的商业站、电脑的商业站、房地产的商业站比比皆是。

(3)专业BBS站 这里所说的专业BBS是指部委和公司的BBS,它主要用于建立地域性的文件传输和信息发布系统。

(4)情感BBS 主要用于交流情感,是许多娱乐网站的首选。

(5)个人BBS 有些个人主页的制作者们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建设了BBS,用于接受别人的想法,更有利于与好友进行沟通。

very important person的缩写
非常重要的人
现在一般指贵宾

博客就是写网上日记并向大众公开的人。

bbs 是论坛留言版

vip 是“要人”的意思,就是说重要的人,有特殊权限的,一般指贵宾

博客 就比较复杂了
“博客”(Blog或Weblog)一词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一种十分简易的傻瓜化个人信息发布方式。让任何人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网页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如果把论坛(BBS)比喻为开放的广场,那么博客就是你的开放的私人房间。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你“不停息的网上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也可以将你个人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发挥您个人无限的表达力;更可以以文会友,结识和汇聚朋友,进行深度交流与沟通。

何为博客?定义与解释

“博客”当然是个大家都陌生的名词,因为这个中文名字还是博客中国的王俊秀灵机一动的产物。博客的英文名词就是“Blog或Weblog”(指人时对应于Blogger),又一个典型的网络新事物,你查阅最新的英文词典也不可能查到。该词来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

但是,正因为简单,要解释清楚,反而十分复杂。定义五花八门,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观点。至今缺乏严谨的定义,也还没有收入任何主要的词典之中。因此,还是集思广益,让我们先从各个角度来看看这个概念的含义:

博客(Blog)最普通的名词解释

博客(Blog,weblog的缩略词,由Peter Merholz发明)

1、 名词,有时为了区分也称博客网站(网页)。指网上写作的一种特定形式和格式。由按时间倒序排列的文档组成的栏目,两侧通常还可以有补充材料,频繁更新,一般大量使用链接。

一般有战争博客(Warblog,Matt Welch发明)、日记博客(Journal blog和Diary blog),知识博客(Knowledge Log、Klog、K-Blog)、新闻博客(News blogs)、专家博客(Pundit blog)、技术博客(Tech blog)、群体博客(Group blog)、移动博客(Moblog)、视频博客(Videoblog)、音频博客(Audioblog)、图片博客(Fotolog)、法律博客(Blawg)、文摘博客(Digest blog)

由此还衍生出大量新词汇,比如博客世界(Blogosphere)、博客精英(Blogerati)、博客链接(Blogroll)、法语博客(Froglogs)、语言博客(Linguablog)和小猫博客(Kittyblogger,指写些日常琐碎内容的博客)等。

2、 动词,在blog上写文章。

博客(Blogger)

名词,拥有blog网站或者在blog上写作的人。

对于博客的严谨定义举例

《市场术语》中对Blog这样描述:“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由个人喜欢。可从有关公司、个人、新闻,或是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也有非个人的Blogs,那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

《网络翻译家》对博客(Blogger)的概念解释为:

网络出版(Web Publishing)、发表和张贴(Post——这个字当名词用时就是指张贴的文章)文章是个急速成长的网络活动,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用来指称这种网络出版和发表文章的专有名词——Weblog,或Blog。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其它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Blog好象对网络传达的实时讯息。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 writer。在网络上发表Blog的构想使于1998年,但到了2000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初,Bloggers将其每天浏览网站的心得和意见记录下来,并予以公开,来给其它人参考和遵循。但随着Bloggin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已相去甚远。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 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因为它也逐渐被应用在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目前有很多网站可以让网友设立帐号及发表Blogs。

各类人士对博客的不同理解和定义

更多关于博客的形象比喻和定义:

博客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繁更新(Frequency)、简洁明了(Brevity)和个性化(Personality)(Evan Williams)

博客是每周7天,每天24时运转的言论网站,这种网站以其率真、野性、无保留、富于思想而奇怪的方式提供无拘无束的言论。(佩姬?努南的解释)

博客是互联网上最新的发展潮流,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是用带着索引的文字进行对话的咖啡屋。(Rebecca Blood著《博客手册》(The Weblog Handbook))

博客就是一个人未经编辑的声音(The unedited voice of a person)(戴夫·温纳(Dave Winer))

博客(Weblog)是这样一个按照时间顺序摆列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被公开发布,并能够通过互联网被访问到的独立的思想泡泡(thought bubbles),博客中的每条内容是博客们当时在想什幺的思想快照。(James Snell)

博客之于知识,就像Napster之于音乐,Linux之于软件(博客中国)

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0”:旧媒体(old media)→→新媒体(new media)→→自媒体(we media)(Dan Gillmor)

博客是媒体的开放源代码运动

博客是内容的开放源代码运动

博客——知识经济2.0(姜奇平)

博客是一个“快捷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Dylan Tweney)

博客是“个人主页2.0”(博客中国)

还有博客们的七嘴八舌,也很有启发:

博客是新型的“协同媒体”

博客是“不停息的网上旅程”

博客是“个人网上出版物(社区)”

博客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

博客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

博客是“自组织网络生态”

博客是“草根记者”……

博客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博客中国)

博客是信息奶牛,吃的是“信息草”,挤出来的是“信息奶”。

博客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让别人学到更多。

一些人为摘录的新闻吧

因为把信息进行了分类和筛选发布,所以很“有用”

通常用来广播信息

一种学习工具

简单到傻瓜也会建立

最个人化的电子日记 ...

一种与小群体进行经常性沟通的形式

不就是一个HTML编辑器吗?

web 出来就有了,不是新东西

迅速/便捷地出版

经常更新甚至包括亵渎语言的发泄地,自言自语的场所

可能是下一代印刷杂志的发展方向,保持随时更新

一种好工具!

只不过是作者个人描述自己生活和日常事件的短评,当然还包括一些有趣的发现和到其他网站的推荐链接

未来的网上随笔

将发展并变成一个强大的、极便宜的电子学习(e-Learning) 工具

有人把它形容为网络上的雷达系统

女孩子的私人好朋友

“博客中国”对博客内涵的基本定义和理解

博客是一种“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零进入壁垒”主要是满足“四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

博客概念一般包含了三个要素(当然,也不需要局限这些定义):

网页主体内容由不断更新的、个人性的众多“帖子”组成;

BBS:论坛
VIP:very important man 贵宾
博客:“博客”(blog)中文译名来由

作者: 方兴东 | 2003年11月20日01时58分 |
博客在美国热火朝天,国内(当然包括台湾地区)虽然一直没有明显感应,但是一些敏锐的媒体和作者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趋势。不过,现在寻找起来,也要像考古一样,得化点时间考据一番。不过收获还是颇大,这些前期介绍博客的文章都比较不错,值得参考。
  孙坚华看到台湾阿坚发表的《网录:一种新内容形式的崛起》,是一篇比较早的比较系统介绍博客的文章,该文发表于2000年1月7日。时隔不久,国内门户之首的新浪也在“新
浪科技”的业界新闻中,报道了博客现象,题为《直播网站和日志网站在美国盛行》,作者署名“少岩”。文章称:“实况直播网站(Webcam)和日志网站(Weblog)目前正在美国成为互联网网站新的发展趋势。建立这些网站的人希望能借此来让人们认识到互联网不仅仅是是网上购物,更主要的是一种媒介。……如何为Weblog下一个确切的定义是参加讨论的人争论的一个焦点。有些人认为Weblog应该是一本网上日志,用户在这里不仅详细记录下自己每天的活动情况,同时也可以访问那些他或她认为有趣的网站。此外,大部分参加讨论的人都认为,用户要把自己每天点点滴滴的情况都在Weblog中记录下来,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2001年开始,相关报道就更多一些。国内《数字财富》杂志在第26期,翻译了美国《工业标准》杂志的一篇关于博客的文章,题为《可塑媒体》,作者Nicholas G.&Carr,文章称:

  一个小小的应用程序向我们展示了网络是怎样迅速自我转变的。

  近来,.com公司的发展可谓困难重重,然而,这也恰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放开眼界,长远打算的机会。正如人们所说:先出击者先死,速度快不如发展前景好。也就是说,.com公司发展到现在,是该停下脚步看一看Internet是如何改变社会行为的了。

  这使我想到了“Blog”。“Blog”(网络记录,即“Web log”的缩写)是由免费的网络应用软件Blogger生成的在线日记。Pyra Labs生产的Blogger是自Napster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互联网应用软件,这并不是由于它简化了网页的制作和刷新(虽然它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而是因为它使在线交流更为简单化、私人化。Blogger的使用者主要是青少年和大学生,他们把Blogger当作自己与外界沟通的工具。据Pyra公司CEO Evan Williams说,自一年前Blogger上市以来注册者已达10万人,而仅今年1月份就又有2万人申请注册。

  对Blog进行了几天研究后,我发现其中大部分内容极为幼稚,都是年轻人偶尔的胡言乱语。当然,让Blog声名大噪的不是个人Blog,而是它们之间的关联方式,它们构成了紧密编织的通信设施,常常是关系格外亲密的Web社区。Blog由此架起了人类交流的桥梁(这本是Web的承诺,但却由Blogger实现了)。

  台湾资深电子教育专家邹景平,对博客也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也有许多非常有意义的思想火花,并将博客内容融入他的《eLearning心法》课程之中,其中第50讲和第51讲就是围绕博客而展开的,题目为《网络日志(Blog)风潮下的思索》,文章写道:

  最近美国纽约时报、联机杂志、MIT技术评论及PC杂志等媒体,都在二月底不约而同探讨blog现象,blog对很多人而言,虽是个新名词,却在网络上存之有年,它是web-log的缩写,翻成网络日志比较合适,是快速更新的个人网站,基本上有下列三种形态:

  一、个人杂志型。作者针对某些主题,每天贴出最新报导,其中有个人观察、网络文章连结及读者响应等,其中也有很多跟技术有关的网络日志,像在线学习邮报就是很有用的例子。

  二、传统日记型。作者随时写下每日生活中的所思所感,同时也加入生活照片,像在线学习专家Jay Cross的网络日志就记载的很有趣。

  三、网络导览型。作者以推荐当日值得一读的网络文章、网站、网络日志为主要任务,相当于过滤网络内容的义工,基本形式就是网络资源的连结,并加入作者的观点与评论,读者也可参与讨论。

  当然也有以上列基本型态混合而成的网络日志,总体而言,它们的特色都是个人化,更新快,有很多网络连结,也加入感性内容,为什么在美国网络日志这么红?主因有两个:其一是工具变得非常方便,收费便宜、易于使用,像最红的Blogger公司,顾客从申请到建置好自己的网络日志,只要十五分钟,今年一月,该公司就新增了四万一千个使用者,保守估计全美目前已有五十万个网络日志。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去年911恐怖事件,当时被惊吓到的人们除了新闻外,还需要一个情绪宣泄的管道,也需要彼此间支持与关怀,网络日志就成为大家沟通与倾诉的桥梁,很多专业网站也都在那时转型为带感性的网络日志,由于网络日志越来越红,很多美国有名的在线媒体都开始另辟网络日志专区,由公司内同仁担任主持或推荐的角色,思科公司也在去年把网络日志带入企业运作中,并产生良好功效。

  严格来说,网络日志在台湾也不是新观念,去年初,明日报宣布解散后,个人新闻台却留了下来,其中有许多作者就常常贴上新文章,是以创作为主的网络日志,只是推荐文章时,国内使用转贴的方式比较多,不像国外以评论与连结为主,国外许多名人或专家都自建网络日志,国内则较少见。

  不过,相对于国外如火如荼的博客浪潮,国内的反映(不管是媒体层面的关注还是实践追随的应用)都显得过于冷淡,甚至于迟钝。即时使用最强大的搜索引擎,以“Blog”和“Weblog”两个主题词搜索,也没有多少真正相关的报道。

  纵览上述文章,有意思的一点就是“Blog”和“Weblog”的中文译名。此时,Blog在中国还没有一个比较正式的中文名字。台湾有称“网录”(邹景平)、“网志”(阿坚),国内极少数的文章中,一般直接保留英文,或者从词源“Web Blog”出发,直译为“网络日志”、“网络日记”、“网络记录”等。应该说,这些名称都中规中矩。但是,都缺乏出彩之处。但是,这些名称都无法概括它的独特内涵,和深远的意义。因此有一个全新的名称来命名。

  于是,在电话中和王俊秀商量,我们讨论了很多个名称,最后王俊秀说:“就‘博客’最好”。马上打电话询问孙坚华等,也几乎异口同声认为“博客”一词妙趣横生,已经达到命名的最高境界,不可能有更好的名称了。

  后来,几乎每个人听到这个名称,都赞叹不已,应该说这个中文名称既有品味,又有内涵;既有谐音,也有升华;既能形似,又能传神,实在是天造一对。于是一锤定音。与“黑客”、“闪客”等新兴的网络文化一脉相承。

  后来还出现很多译名,比如翻译成“部落”,也是谐音。其最大的妙处就是将Blog的“草根性”体现得最为充分。当然,由于“部落”这个词是一个旧词,已经有着太深的历史印记。而且,用于表达人时,必须称为“部落客”,三个字还是不够到位。面对这样新兴的文化,启用一个全新的名字,丢弃所有的历史包袱,是最恰当不过了。

  把blogger译成博客当然是最恰当的,把blog译为博客偶尔也会有混淆。blog作为名词是分别有“博客日志”“博客网站”、“博客网页”之称。“博客”也可以偶尔作为动词(to Blog),比较形象生动,比如“今天你博客了吗?”,有诗意。“网络日志”、“网志”一词也可以,意思也到了,但是台湾的色彩比较重,但是在不少地方没有“博客”鲜活生动。就像“黑客”一样,博客相关的词汇都可以同一起来。

  很重要的一点,博客将衍生出许多新词汇,比如“Blogosphere",译为“博客世界”就非常好,其他还有很多,比如blogroll(喜欢的博客网站列表),bloggerrhea(一次贴大量的帖子,如大出血一般),Blogstipation(the antithesis of bloggerrhea),blog diva(每天千万次点击的博客网站)。等等,都以“博客”为前缀是最合适的。而以“网志”等来命名,很难言简意赅,而且增加更多混乱。

  如果仅仅是单一的名词,那如何翻译倒问题不大,但是博客可能会成为一种文化。博客不仅仅是一种时髦,一个产品,一项技术,而会成为社会潮流,因此,必然会形成博客文化、博客思想、博客技术、博客社区、博客社会等等,“网志”等名词无法充分表达这些丰富性。

  不过,一个名称是否合适,最终看人们的接受情况。如同“互联网”一样,民间的认同决定一切。对于“博客”这个名称,也需要时间检验。

bbs 电子公告牌,俗称论坛

vip 贵宾 ,可享受高级待遇的顾客

博客 blog 是给你写自己日记的网上空间,你可以公布自己日记,或看其他人的日记。

二楼复制这么多,楼猪有时间看嘛!?

1、广义的BBS就是论坛,和百度贴吧基本是一样的。

2、blog译为“博客”,就像是你的记事本,想记点什么就记点什么,做大的话还可以变成个人网站。

3、VIP是3个英文单词的缩写:very important PIG
(hahaha~~~)

真他妈烦,这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