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会作报告用英文:房玄龄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3 06:39:40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 ,房彦谦之子。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
  武德九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七月廿四癸卯日,房玄龄病逝,谥文昭。
  永徽三年,玄龄次子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玄龄嗣子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房玄龄配享太庙的待遇也因而被停止。
  因房玄龄善谋,而杜如晦处事果断,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房玄龄
(579~648)

  唐代初年名相。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玄龄博览经史,工书善文,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隋末大乱,李渊率兵入关,玄龄于渭北投李世民,屡从秦王出征,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每平定一地,别人争着求取珍玩,他却首先为秦王幕府收罗人才。他和杜如晦是秦王最得力的谋士。唐武德九年(626)他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封梁国公。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

  贞观前,他协助李世民经营四方,削平群雄,夺取皇位。李世民称赞他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贞观中,他辅佐太宗,总领百司,掌政务达20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又曾与魏徵同修唐礼;调整政府机构,省并中央官员;善于用人,不求备取人,也不问贵贱,随材授任;恪守职责,不自居功。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直龄,唐初著名政治家,“十八学士”之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杜如晦并称为“房谋杜断”
他的曾祖父房翼是后魏的镇远大将军,来安郡的郡守。祖父房熊,字子,被拜为褐州主薄。父亲房彦谦,非常好学,精读《五经》等书,在隋曾任经阳县县令。有关他的事迹《隋书》有记载。
房玄龄幼年聪敏好学,博览经史,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一次房玄龄随父来到京师长安。当时的隋朝,尚还安宁,一些喜谈国事的人谈论说,像这样的形势隋朝能长久保持下去。但有远见卓识的房玄龄却避开周围的人对父亲说:"当今的皇帝,没有任何功德,但生活奢侈,不但不做长远打算治理国家,而且把嫡庶混为一体,使宰相专权。子弟们也不学无术,生活淫侈,这样必定会造成内部相互诛疑,不能保全国家。现在的形势,表面看似安宁,但国家的灭亡也是翘足可待了。"他的父亲听罢大惊失色,批评他不要乱讲话。房玄龄18岁时,正值州里荐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是以善识贤才之土而知名的,当他见到玄龄后惊喜地对裴矩说;"我见到的有才智的人不计其数,可是像房直龄这样有才智的却没有一个,这个孩子日后必定能成大器。"
隋大业十三年,唐高祖、唐太宗父子起兵晋阳。太宗驻军渭北,玄龄谒见。太宗和房玄龄谈论时事,意见相投,相见恨晚,立即封他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也是既遇知己,竭力尽忠,知无不为。唐军每次打败乱军之后,所有的将土都争抢财宝,而房玄龄却寻找卓才之士,纳入幕府。像这样得来的谋臣猛将,都与太宗化敌为友,尽其死力。
武德初年,太子建成恐唐太宗的势力增大会危及自己的太子位置。于是,想方设法要置太宗于死地。他在宴请太宗时,于酒中放了毒药,太宗回到秦府后毒性发作。秦府上下无不惊骇,不知所措。玄龄对长孙无忌说:"现在的形势已相当明显了,'祸机将发,大乱必兴','正恐倾危社稷',如秦王不'内安宗社',必会'身名俱灭'。'长孙无忌赞同地说:"我也早有此意,只是没有表露出来,今天您的意思,也正是我所想的。"长孙无忌便入内府对太宗如实讲了一遍。玄龄立即被太宗召入内府。太家对他说:"现在的局面您是清楚的,以您之见,该怎样办呢?"玄龄回答道:"像这种情形,没有什么特殊的解决方法,这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达到的。"这样玄龄就与杜如晦齐心协力共商大事。玄龄随即做了秦王府记室,被封为临淄侯,又以本职兼任陕东道大行台考功郎中,又加上了弘文馆学士。去龄在秦王府做事十余年里,"常典管记",每有军书奏报,他都有条有理地仔细记录,从不马虎,并且一气呵成,连初稿也没有。高祖李渊曾对侍臣说:"玄龄这个人做此职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他的为人是值得深信不疑的。他每次与秦王论事时,看得出他们是互相了解彼此心理的,即使他俩相隔千里,讲话也能跟对面讲话一样自如、"太子建成深知太宗有像玄龄、如晦这样的人辅佐政事,必会对自己不利,非常忌恨,便在高祖面前出尽谗言,把房玄龄与杜如晦一度调出秦府。
形势越来越紧张,眼见得太子就要下手。唐太宗便令长孙无忌暗里诏回房、杜二人。他们两人立即身着道服连夜赶回秦府,共商事变大事。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事变后,房玄龄被拜为太子右庶子,并赐绢五千匹。
太宗登位,改年号贞观。玄龄代萧瑀为中书令。论功行赏,以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五人为最。进玄龄爵封邢国公,赐实封一千三百户。太宗还曾对大臣们说,自己是论功行赏,以房玄龄等人的功勋足可以赐封他们一个州邑。有许多大臣因此心中不快。太宗的叔父淮安王神通谓太宗说:"我们举兵起义,将士们人人都是竭尽全力、视死如归的,而房玄龄跟杜如晦两人没有任何战功,仅凭一张嘴一枝笔,为何功居第一?"太宗说:"初举义旗,每个人都是尽心尽力的。叔父虽领兵响应,但你又有多少功绩而言呢?派你到山东讨贼,你兵退而归。窦建德南侵时,洛阳一战你几乎全军陷没。武德五年与刘黑闼名水而战,你又望风而逃。而玄龄等人运筹帷幄,是战争胜利的设计者。大唐的建立,他们的功勋不可量计。如汉代的萧何,虽没亲临阵前厮杀,但安排战争策略,调兵遣将,也是战功第一。叔父你是国亲,更要自尊自爱,不要图个人利益得失,与这些功臣争论赏赐。"就这样,一些为神通讲话要求赏赐的大臣,看到如此情景都哑口无言了。他们小声议论说:"陛下论功行赏,连他的亲戚都不网开一面,更何况我等之辈呢?"
贞观三年,房玄龄被拜为太子少师,但他却坚持推让,最后摄太子詹事,并兼任礼部尚书。至贞观四年,玄龄还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左仆射,改封为魏国公,监修国史。他修国史时,"明达史事,饰以文学",在此期间,他制定意法时也遵循着宽和平等的原则。他从来都不以个人的利益而用别人,也不以自己的资格摄取任何财物,待人和蔼随便又不放纵。和房玄龄交往的人都无不说他是一代名相。贞观十一年,房玄龄与司空长孙无忌等十四人并为代袭刺史,改封玄龄为梁国公。玄龄曾几次上书,要求解除掉自己的仆射职务,但太宗总是不允。
贞观十七年,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等被定为开国二十四功臣,图形凌烟阁。太宗为玄龄的赞语是:"才兼藻翰,思入神机。当官厉节,奉上忘身。"
高宗李治为太子,太宗加封房玄龄为太子太傅,让他辅佐太子,并仍在门下省做事,继续监修国史。这时期,房玄龄完成了《高祖、太宗实录》。太宗见此书文辞精美,内容丰实,便赐他绸织物一千五百段。事隔不久,玄龄继母病逝,太宗以玄龄之功赐其继母陪葬昭陵。
贞观末年,太宗发动征辽战争,命令房玄龄守卫京城。太宗发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西顾之忧矣。"便准备军械粮草,以待出发。房玄龄屡次上书,要太宗不要大意轻敌,敌人的实力不可轻视,用兵要千万慎重。正如玄龄所料,敌军势力强盛,太宗败回长安。这件事后不久,玄龄与中书侍郎褚遂良受诏撰《晋书》。玄龄上书要求太子左庶子许敬宗、中书舍人来济、著作郎陆元任、刘子翼、前雍州刺史令狐德棻、太子舍人李义府、薛元超、起居郎上官仪等人分头撰著。贞观二十年,《晋书》修成,因内有太宗撰写的部分内容,全书题为御撰。
玄龄侍奉太宗,曾因一次小过失,被太宗一气之下撤掉了官职。黄门侍郎褚遂良上书太宗说:"皇上当年还是平民时,有心救民众于水火,手提轻剑,揭竿而起,您领兵平息叛乱,建立社稷江山,为您竭力献忠,出谋划策如同您的辅翼的功臣中,玄龄无人可比,像古代吕望辅佐周武王,伊尹辅佐成汤,萧何辅佐汉高一样。武德九年,玄龄等人被太子调出,也是因形势所迫,身不由己啊!但当他一听到您的指令,便立即着道服回秦王府,与文德皇后'同心影助',作为一个臣子的清节,他始终坚持不移。古代曾有遣大臣致仕,自讨苦吃的皇帝。您是当今大唐圣上,怎能重蹈覆辙呢?玄龄十几年尽心尽力,难道就因这件小事您就把他斥逐吗?关于此事,朝廷上下众议纷纭,认为不该。只有器重臣下的君王,臣子才有心尽力,此乃臣我肺腹之言,万请皇上三思。"太宗顿悟,遂复玄龄官爵。
贞观二十二年,太宗在玉华宫时,玄龄体弱病发,但还是让人搀扶着去见太宗。在皇上御座前便跪下。臣君相见,泣不成声。太宗让最好的御医给他医治,并每日赏御膳,还非常关心玄龄的饮食及病情。玄龄对他的子孙们说:"自我得病以来,深得皇上恩泽,如不精忠为国,我死有遗恨啊!"
太宗欲征高丽,玄龄犯言曰:"皇上会用兵,是众所周知的。自古以来,很多很难制服的周秀四邦都一一让您所服。在这些邦部中,突厥最为强盛,但您稳坐殿堂,便能让那些大小可汗相次束手,执朝行间。其后的薛延陀也能使之'万里无座'。吐谷浑、高昌等您都轻而易举地使他们折服,在辽东大战中,前后共俘十万余名。像这样的功德,要比前代君王高出万倍,陛下仁慈之风恩被士卒,任人唯贤更是英名盖世。臣我也常由此而感到骄傲。《周易》中曰:'知进而不知返,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又曰:'知进退存亡,不失甚正者,惟圣人乎!'这就是说有'进'就会有'亡'之机。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以陛下的威名,也该知足了。有战争必会有伤亡,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况且那些无罪的士卒上有父母,下有妻小,难道您就忍心置他们于'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魂魄无归,成天下冤痛',愿陛下遵皇祖老子止足之戒,臣死且不朽。"太宗见表,对女儿高阳公主说:"房丞相病危之时,还能关心我们国家,实在难能可贵。"
玄龄病危,太宗亲临探望,悲不自胜。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七月,玄龄薨亡,年70岁。太宗废朝三日,册赠太尉、并州都督,加谥"文昭",陪葬昭陵。

唐朝一大臣,认识李渊和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