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赔偿金的计算标准:苏轼好象定过一个节日,叫什么食节,那天不能吃大鱼大肉,那是什么节日,什么日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8:54:18
苏轼好象定过一个节日,叫什么食节,那天不能吃大鱼大肉,那是什么节日,什么日期?

我在百度找了很久也没找到!!着急啊!·

苏轼对饮食确实挺有研究,但是寒食节可不是苏轼定的,其来源是春秋时的晋文公与介子推的故事。

话说晋文公重耳历尽磨难回国继位之后,对一直追随他的臣子统统的大加封赏,却单单的忘记了曾“割股奉君”介子推。
于是介子推就和自己的母亲躲入绵山隐居,以表明自己清高的品德。(关于“介子推不言禄”,左传中有专门的叙述)
后晋文公想起了介子推尚未封赏,就派人去请介子推出山,可三番五次过后介子推执意不出。晋文公一怒之下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其下山。没想到介子推娘两儿是铁了心的不下山,最后介子推抱树而死。
事后晋文公懊悔不已,下令改绵山为介山,每年清明的前3天禁止动火,人人都吃“寒食”,以纪念介子推。
寒食节就是这么来的。

另外,由于绵山上所有的树木都被烧毁了,只有介子推抱着的那棵树还活着。到了来年春天新枝发芽,更令晋文公伤感不已,遂命人从那棵树上取材做了一双木鞋时时穿在脚上,每当看到自己的足下就想到了介子推。“足下”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

可能是寒食节。
但是寒食节是不能烧灶,禁火,只能吃冷食。没说不能吃大鱼大肉。
寒食节的历史远在唐宋之前,可能有两千多年了。您说的苏轼,他曾写过一幅《黄州寒食诗帖》,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节时间最早是在隆冬时节,然后一直往后移,现在是清明前后。现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已经把寒食和清明合二为一,更确切地说,清明已经几乎替代了寒食了。
希望你满意。

寒食节,是晋文公定的,就在清明的前几天不许动火,只吃寒食。那是为了纪念介子推。

寒食
是我们北方的说法,我们北方把清明叫做寒食!是为了纪念介子的!

清明节又叫寒食节、踏青节,春秋战国时,晋国国君有两位公子,长子申生,次子重耳。国君的宠妃名叫骊妃,她为使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为避骊妃加害,带领部分大臣逃离晋国。
一日,重耳他们在山中迷了路,几天都找不到东西吃。重耳便绝望地叹了口气,“重耳饿死事小,只怕晋国的老百姓没好日子过了”。大臣介子推一听,想到重耳在落难仍不忘自己的子民,将来必定是个贤明的君主,便下定决心要全力辅佐重耳登王位。于是,介子推就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煮熟了给重耳吃。重耳知道了这件事后,感动得流下泪来,说“你这样对我,我该如何报答你呢?”介子推回答:“我不求公子的报答,只希望公子记得我,今天割肉事君的一片忠诚,日后能多关心百姓疾苦,做一个清明的国君”。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之久,终于回国当上国君,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并对流亡期间跟随他的大臣都一一封赏,却把介子推给忘了。于是介子推借口还乡探母辞官回乡了。后来,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抱不平,他才猛然想起旧事,心中愧疚。连忙亲自带人到介子推的老家山西绵山探望,介子推却背着老母藏入了深山,不肯见晋文公。
这时,有人献计说,介子推是个孝子,不如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跑出来的。晋文公便下令放火烧绵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始终看不见介子推走出来.等火熄灭以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他的母亲,被活活地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晋文公非常悔恨伤心,于是从介子推死的这棵大树上取下一块木头,做成木屐,经常穿着,以表纪念,每次穿上之前,先作揖问候道:“足下可好?”为了纪念介子推的死,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通知全国,禁止用火,寒食一日,并且将绵山县改名为“介休”。第二年,晋文公又率领群臣到绵山致祭。一行人先在山下寒食一日,第二天才上山,看到去年烧枯的那棵柳树,已经长出了翠绿的嫩条。晋文公看了,心中忽有所感,便走上前去,掐了一丝,编了一个圈带在头上。随从的臣下看了,纷纷效仿他折柳插头。晋文公便把这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清明扫墓、踏青的习俗也从此流传下来。

应该是寒食节
不过好像寒食节是朱熹定,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误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