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高铁站是西站吗:过年为什么贴对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16:27:03
来历,以及以前的用途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一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又叫桃都山,山里有一只金鸡,每当金鸡长鸣时,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边站着两个神仙,一个叫茶神,一个叫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里做了一些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茶神、郁垒就会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将它捆起来,然后送去喂老虎。可是鬼魂并不罢休,仍然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去偷吃刚出生或出生一二月的小孩,于是民间就在桃木板上刻上茶神和郁垒的名字,用来避邪防害,还用鞭炮来驱赶鬼魂。这种用来去邪用的桃木板后来就被世人称为“桃符”。到了宋朝时代,人们又在桃木板上刻上一幅幅吉祥的对联,又被世人称为春联。刻在桃木板上的春联象征两种含义,第一个含意是用桃木去邪,赶走一切恶意。第二个含意是用桃木板上的吉祥的对联来表达美好的心愿。春联还可以用来做装饰,把它们贴到门边或窗户上,看起来格外美观。现在人们又在征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用毛笔写春联,在新春来临之际贴在门的两边,可以用来表达在新的一年里的喜庆和人们喜悦的心情,还表达了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祈求福好运好的期望。

对 联 的 来 历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桃”和“旧符”是什么意思?用现代话说就是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我国的春联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过年是吉祥喜庆的日子,为了预祝来年好运,增添节日气氛,所以多人家过年都贴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