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小果: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0:56:28

止于至善,指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止:停止,克制。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善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大善,有小善,也有大恶,有小恶。所谓至善乃是善的极致,实则它更接近于恶,追求“至善”,可能就是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能力小者追求小善,能力大则追求大善,但不是至善。如果真的有至善,懂得停止和克制,也许就是真的至善。

扩展资料:

“止于至善”出自于《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宋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解释说:“止者,必至于是而不牵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言明明德、亲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这里的“大学”,是针对“小学”而言的,“小学”即礼、乐、射、御、书、数,属于“艺”的层面,称六艺,而“大学”是修身之学,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完人之学,属于“道”的层面。道和艺,一为形而上,为体,为性,一为形而下,为用,为相。朱熹称“大学”为“大人之学”(《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也是恰当的,“大人”指道德完善之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止于至善

字面意思是:精益求精,达到最完美的地步

〖出处〗《礼记·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整句话的意思是: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止于至善
zhǐ yú zhì shàn
〖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示例〗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可以查看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

“止于至善",个人理解为:以“至善"为方向、目标、理想、准则且付诸行动。
“至善",极致美好的事物;文中应理解为最崇高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