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发手机银行查询密码:在电脑上如何查找关于"枪"的知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8:56:31
我要查找关于十九世纪到中华人民解放时这之间的关于枪的介绍

枪口集气器(muzzle cap、又称 muzzle cone 或 gas trap)是(半)自动枪械作用原理的一种,和一般的气体活塞作用式(M14、AK47)、气体直推式(M16)一样,都是利用装药燃烧废气的能量来完成开锁退壳的动作。它和其他气体作用式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它的都是在枪膛内开个气孔,使用在弹头出口前的高压气体来运作;而它则是位於枪口之外,使用的是弹头出口后已经扩散减压的气体来运作。

先驱者——白朗宁
当马克沁在 1883 年发明自动机枪后,他著实花了一些心思在保护自己的发明上。他的专利申请经过深思熟虑,基本上涵盖了几乎所有后座作用式可能的装置,也造成了一时的垄断。他唯一失策的地方在於忽略了气体作用式和反冲式;虽然他在 1884 年的另一个专利中包括了利用枪口的气体来操作枪机,但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因此留下了一些可供发展的空间。

气体作用式的先驱是约翰‧白朗宁,他在 1880 年代开始试制机枪,有鉴於马克沁(Maxim)几乎已经将所有可能的后座作用方式都申请了专利,他於是另辟途径,尝试用枪膛内气体的能量来做为自动运作的能量来源。在最早期的试验中,他曾经成功地用枪口集气器(muzzle cap)搜集子弹出口后在枪口扩散的气体来运作一支温彻斯特来福枪;但是因为效果不佳,他很快就改在接近枪口的枪管壁上钻个气孔来搜集气体,成为他 1889 年发明的科尔特机枪和日后白朗宁自动步枪(BAR)的运作原理,也成为日后气体作用式的主流。白朗宁大概是觉得枪口集气的效果不佳,因此并没有去申请专利。

精确度的考量
虽然白朗宁并没有将其实用化,后来却有很多人对这种枪口集气器很感兴趣,将其修改后尝试应用在半自动枪械上;他们的主要考量是为了增加半自动枪械的精确度。当时已经知道半自动步枪的精确度不如比手动的栓式步枪,当代的理论认为如果气体在弹头还在枪管中时就开始推动机件进行动作的话,会影响到精确度。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美国陆军在 1950 年代实验的结果显示,标准气体活塞式的 M1 Garand 在离枪口 2 英吋处钻孔取气,弹头出口时活塞已经移动了 0.03 英吋,而气孔离枪口 8 英吋的 M14 则有 0.05 英吋的活塞运动。使用枪口集气器的设计在理论上应该可以确保在弹头完全出口之后机件才动作,所以不会影响到精确度。

那麼,现代的看法如何呢?现代虽然仍然承认一般半自动枪械的准确度不如手动枪械,但是只要枪枝的平衡性好,这种微量运动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Bang 的设计
在众多的枪口集气器设计中,以丹麦人 Soren H. Bang 在 1904 年的专利最为著名。由於他积极地向各国军方推销他设计的枪枝,参加了各种测试,结果也让人满意;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因素没有被任何国家采用,但却让他在枪械发展史上留下大名。许多资料一提起枪口集气器就说是 Bang 原理,也算一不朽了。

Bang 的步枪原理上由一个杯状的装置在枪口收集弹头出口后的剩余气体,再经由一个复杂的杠杆系统传递到枪机,以做为开闭锁之用。这个杯状的集气器是活动式的,位於枪口前端。弹头出口后,装药燃烧的废气会扩散在集气器与枪口之间的空间,有足够的力量将它向前推出,带动一根连杆向前。这个连杆拉动一个杠杆的后端杆臂向前移动,杠杆沿支点旋转,前端杆臂就向后运动,再带动枪机连杆开锁退壳。这个结构看起来有一点复杂,实际运作上却还令人满意。但是当初在设计时由於考虑到这个结构额外增加的重量问题,特意减轻枪管的重量来维持全枪的重量在适当的范围内,不料却变成它的最大致命伤。在美国陆军的测试中,很快就发现枪管实在太薄了,连发快放时一下子就热得烫手;虽然它在其他测试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最后还是没有被采用为制式步枪。

美国 M1 格兰特步枪早期的枪口集气器
格兰特从一次大战末期开始就投入自动枪械设计的行列。最早他设计的几款枪枝都是使用底火作用式(primer projection)的设计,但在 1928 年美国陆军更换 .30-06 子弹装药的配方后,这种设计不再可行;於是他改采用枪口集气器(gas trap)的设计

最好还是充分利用搜索引擎,在百度或GOOGLE上搜索一下就可以了,可以搜索“枪 十九世纪”等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