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能漱口吗:谁有居里夫人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4:47:10
没也拿!!!!!!!!

http://www.yisou.com/search?p=%BE%D3%C0%EF%B7%F2%C8%CB&source=toolbar_yassist_button
这里会有你满意的答案

她是本世纪唯一未受盛名腐化的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玛丽登上讲坛几个月后,一个名叫伊佛特(Colette Yvert)的畅销小说家出了一本《科学公主》,书中女主角特瑞西(wnerese)是医生之女,继承父亲衣钵,虽然已婚,育有一女,仍继续行医。结果呢?实际的生活可不像外表看来那般绚丽:她照顾不好家庭,先生的衣领没有浆挺,而孩子也夭折了。丈夫于是向一个懒散的小寡妇处寻求慰藉与热情。特瑞西终于了解自己不应仿效父亲,而应学习母亲的榜样。故事的高潮是特瑞西放弃自己的事业,在家里大宾宴客,为的是帮助丈夫事业有成。

小说暗示居里夫人若在家中相夫教子,她的丈夫便不会意外身亡——死时所穿的衬衫说不定还掉了个纽扣没缝。就算是家中有仆人,没人监管也是不行的。那年底,《科学公主》获颁“妇女奖”,评审委员全是女性。女性主义的路,还遥远漫长得很呢。

比较严肃但也更伤人的攻击来自凯尔文爵士。这位高龄83的显赫老人曾到巴黎来参加皮耶的葬礼,一向对玛丽也很关爱。但他认定镭不是一种元素,并且把他的意见用投书形式刊登在伦敦《泰晤士报》的头版,这当然引起极大的骚动。

他的假设是:镭可能只是铅和氦组成的分子。这不仅与玛丽·居里的假设不符,也违反卢瑟福和索迪的“原子能”理论。身为英国物理学元老的凯尔文,显然对这些年轻后辈大不以为然,但他也必须为他的立论努力辩护。

1906年整个夏季,《泰晤士报》成了这场激战的战场,战火还延烧到专业杂志《自然》。当时所有的知名科学家,或迟或早都卷进了这场论战。

“我认为没有必要驳斥凯尔文爵士的理论。”玛丽语气高傲地写道。代表现代放射能化学的科学家,都支持她抗衡元老的立场。她是对的,看不出原子放射能可能性的人既已提出质疑,与之争辩是没有用的,要设法证明才行。

为了证明,她必须制造。四年辛苦工作,几千次的实验过程,她确实是有几公毫的镭化合物,但现在要的不是这个,而是纯镭元素。玛丽是惟一可以制造这种金属的人。从这时起,她的实验室得到相当有力的物质支援——来自安德鲁·卡内基。

卡内基经营钢铁工业赚了大钱,现在个人生活虽仍很俭朴,却热心资助各种行业。皮耶死后,他在巴黎见过玛丽,看到她裹在忧伤的盛名之中,却沉静如常。他为玛丽言行的简约、目标的明确深深感动,决定资助她的研究。他的做法相当高明:他与巴黎学术院副院长商议捐款事宜,建议成立基金会,不叫卡内基而叫做居里基金会。“居里,包括居里夫人,”他解释说,“这是我衷心所愿。”

玛丽有了资金,重新整顿实验室,更新设备,增聘助手,用她自创的方法,训练出新一代的研究人员;同时在德比纳的协助下,着手证明凯尔文爵士的谬误。这又花了四年时间,辛苦磨人的工作,得到的是以数量而言微不足道的成果——十公毫的镭。

“制造的过程非常困难。”事情结束之后她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利用水银阴极电解镭溶液,她提炼出微量但无可置疑的白色金属镭,估计熔点在摄氏七百度。

同一时期,她还解决了与德国化学家马克华(Willy Marckwald)的一场纷争。马克华经过与玛丽同样艰辛的实验,以为自己发现了新的放射性物质,命名为Radiotellure。玛丽认出这物质不是别的,正是她所发现的钋,于是花了十个月的时间证明此事,甚至以德文发表了一篇备忘录。马克华不得不承认落败。

凯尔文倒没有尝到战败之辱,他等不及迷人的居里夫人证明他的错误,先行去世了。从某方面来说,他帮助了玛丽,因为只要承受得起,别人的挑战是最可贵的。玛丽因骄傲而坚强,因此从不服输。在国际科学界看来,这位与丈夫共同发现镭(没有人弄得清楚她到底居功多大)的年轻媳妇,已经成为不可轻视的人物,在她的领域内无可匹敌,而又因为身为女性,在当时的科学星空中,无疑是独一无二的明星。

百度搜索栏中,输入居里夫人,点击一下,画面和文字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