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离子分析仪使用:佛门的六根清净是指哪六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6 11:49:18

1.【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为能生之义,
眼根对于色境而生眼识,乃至意根对于
法境而生意识,故名为根。

大乘义章四曰:‘六根者对色名眼,乃
至第六对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识,故
名为根。’

六根中前五根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
之一为心法。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识为意
根,大乘以八识中之第七末那识为意根。

2.【六根清净】
消除眼等六根,无始以来之罪垢,以无
量之功德庄严之,使之清净洁白也。由
此清净之功德而六根各发无碍之妙用,
且得六根互用之自在也。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
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
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
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
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
庄严,六根皆令清净。(中略)父母所
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
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
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
悉见悉知。(中略)以是清净意根乃至
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
(经中具说六根,今举初后之二根)。

普贤观经曰:‘乐得六根清净者,当学
是观。’

圆觉经曰:‘心清净,眼根清净,耳根
清净,鼻舌身意复如是。’

知度论十一曰:‘布施时,六根清净善
欲心生。’

六根清净怎么讲?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肤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至于什么叫做六根,什么又叫做六根清净?他们是不想知道的。
其实,六根清净四个字中,大有道理。
六根,是指生理学的全部范围。佛教看宇宙人生,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根、尘、识),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一个比喻,那么,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
什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从六根所接触的对象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象,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即思想反映的事事物物,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那么,为什么要称为六根清净呢?
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作善作恶,固然是出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净,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都是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嗔,贪与嗔,是由无明——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嗔、痴”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脱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学,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的两方面着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头修理掉,称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禅定;把不好的行为修理掉,称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称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护根门——守卫保护住六根的大门,不让坏事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以致种下生死流转的祸苗。
因为,一个凡夫,除了进入禅定的境界而外,就不能没有妄想,妄想是促成六根造业的导火线,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与六根之间的保险丝与灭火器,在戒律的防卫之下,六根才能渐渐地清净,一旦到了六根清净的程度,超凡人圣的境界,也就快要接近了。
所以,一般的凡夫僧尼,只能在戒律的保护下,勉强守住了六根,至于清净二字,那是谈不上的。一般人的观念,总以为僧尼们只要不犯淫行,不贪非分之财,不介人人我是非,便算是六根清净了,事实上,凡是贪逐于物境的受用,便是六根不净,不论是看的、听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贪取不舍的情形,就是六根不净。因为除了男女及钱财等的问题,都不容易觉察出来,净与不净,也就很少有人细心地注意它了。
根据天台宗的判断,六根清净位,便是五十二个菩萨阶位最初十阶的十信位,要断见思二惑——相当唯识宗的分别烦恼与分别所知的二障,这应该是从普通(外)凡夫进入贤位(内)凡夫的阶段。
又据《法华经》及《涅架经》中说,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用。所谓六根互用,那是说,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都可兼备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见色、也能闻声、嗅香、尝味等;耳能闻声,也能见色、嗅香、尝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样。
六根清净了,就能六根互用,这在一般的读者看来,难免会说这是神乎其神的神话。事实上,我们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正因为自己把六根的官能限制住了,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六根而执取六尘,六尘充塞了六根,障碍了六根,六根便成了六尘的奴才,也习惯地成了六尘的应声虫,色尘来了,眼根应付,声尘来了,耳根应付,香尘来了,鼻根应付,舌、身、意根,也是一样。
如果六根不执六尘,六根不受六尘的支配与诱惑,那么,六根就从六尘之中得到了解脱,解脱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了。这个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净的六根,因为自由的六根虽然仍与六尘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尘的引诱而造生死的染污之业,所以称为六根清净。
说得明白一些,所谓六根清净,不是没有了六根,不是六根不和六尘接触,而是我们的生理官能,不再随着外境的幻象而转,这就叫做一尘不染——但这绝不是等闲的工夫所能办到的事。
为了便于读者的记忆,再将六识、六根、六尘的名目,抄录如下:
一、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六根清净的目的,便是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六根清净”这个名词,在一般不知佛法的人看来,是非常肤浅的,甚至非常好笑的,他们以为凡是出了家的僧尼,一定就是六根清净的人。至于什么叫做六根,什么又叫做六根清净?他们是不想知道的。
其实,六根清净四个字中,大有道理。
六根,是指生理学的全部范围。佛教看宇宙人生,乃是主张因缘和合的缘生论者。所以,佛教看一个人的构成,是从心理、生理、物理的三方面来分析的。上面所说的六根是属于生理学,加上六尘的物理学及六识的心理学,便是一个人的总和,六根、六尘、六识的形成,称为十八界,十八界的三大类(根、尘、识),构成鼎足之势,相互为用,缺了一类,其他的二类也就不能存在。因为六尘与六识要靠六根的媒介才有作用,六尘与六根要靠六识的判别才有价值,六根与六识要有六尘的反映才有功效。
如果要下一个比喻,那么,六根是镜子,六尘是被镜子所照的影像,六识是判别镜中所照影像的人。
什么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呢?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眼、耳、鼻、舌、身、意,从心理与物理的媒介功能上说,称为六根,也就是生理学上的神经官能。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鼻有嗅神经,舌有味神经,身有感触神经,意有脑神经,这些都是心与物的媒介的根本,所以称为六根。
从六根所接触的对象上说,称为六尘,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各类物质。眼根所见的颜色和形象,耳根所听的声音,鼻根所嗅的香臭,舌根所尝的味道,身根所触的粗细冷热与湿滑等,意根思想的称为“法”——即思想反映的事事物物,这些就被称为六尘。
从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说,称为六识,如果没有六识而仅有六根与六尘,那就不是活人而是死尸,所以,六识是六根的操纵者,六根是六识用来接触六尘的工具。
那么,为什么要称为六根清净呢?
因为六根是六识的工具,作善作恶,固然是出于六识的主张,造成善恶行为的事实,却是在于六根的作用。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净,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都是由六根所造,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有贪,也必有嗔,贪与嗔,是由无明——烦恼而来,合起来,就是“贪、嗔、痴”的三毒交加,恶多善少,永无出离生死苦海的日子了。
修持解脱道的工夫,不外戒、定、慧的三学,但是,慧的主要根源是戒与定,所以修持的入门工夫,应从身心的两方面着手,一是修身,一是修心。把不好的念头修理掉,称为修心,修心的主要工夫是禅定;把不好的行为修理掉,称为修身,所以修身也可称为修行,修身的主要工夫是持戒,持戒的目的是在守护根门——守卫保护住六根的大门,不让坏事从六个根门之中溜进我们的心田,以致种下生死流转的祸苗。
因为,一个凡夫,除了进入禅定的境界而外,就不能没有妄想,妄想是促成六根造业的导火线,佛教的戒律,就是妄想与六根之间的保险丝与灭火器,在戒律的防卫之下,六根才能渐渐地清净,一旦到了六根清净的程度,超凡人圣的境界,也就快要接近了。
所以,一般的凡夫僧尼,只能在戒律的保护下,勉强守住了六根,至于清净二字,那是谈不上的。一般人的观念,总以为僧尼们只要不犯淫行,不贪非分之财,不介人人我是非,便算是六根清净了,事实上,凡是贪逐于物境的受用,便是六根不净,不论是看的、听的、嗅的、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只要有了贪取不舍的情形,就是六根不净。因为除了男女及钱财等的问题,都不容易觉察出来,净与不净,也就很少有人细心地注意它了。
根据天台宗的判断,六根清净位,便是五十二个菩萨阶位最初十阶的十信位,要断见思二惑——相当唯识宗的分别烦恼与分别所知的二障,这应该是从普通(外)凡夫进入贤位(内)凡夫的阶段。
又据《法华经》及《涅架经》中说,能得六根清净,便可六根互用。所谓六根互用,那是说,六根之中的任何一根,都可兼备其他五根的功能,眼能见色、也能闻声、嗅香、尝味等;耳能闻声,也能见色、嗅香、尝味等。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是一样。
六根清净了,就能六根互用,这在一般的读者看来,难免会说这是神乎其神的神话。事实上,我们之所以不能六根互用,正因为自己把六根的官能限制住了,也就是说,我们利用六根而执取六尘,六尘充塞了六根,障碍了六根,六根便成了六尘的奴才,也习惯地成了六尘的应声虫,色尘来了,眼根应付,声尘来了,耳根应付,香尘来了,鼻根应付,舌、身、意根,也是一样。
如果六根不执六尘,六根不受六尘的支配与诱惑,那么,六根就从六尘之中得到了解脱,解脱了的六根,便是自由的六根,自由的六根,自然可以彼此互用而不分界限了。这个自由的六根,也就是清净的六根,因为自由的六根虽然仍与六尘打交道,但已不受六尘的引诱而造生死的染污之业,所以称为六根清净。
说得明白一些,所谓六根清净,不是没有了六根,不是六根不和六尘接触,而是我们的生理官能,不再随着外境的幻象而转,这就叫做一尘不染——但这绝不是等闲的工夫所能办到的事。
为了便于读者的记忆,再将六识、六根、六尘的名目,抄录如下:
一、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
三、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就这样交互回还而造成生生死死之流。六根清净的目的,便是断绝并超越这一生生死死的生命之流。
v

一、眼:能见色者是。以能对色而生眼识,故谓眼根。
二、耳:能闻声者是。以能对声而生耳识,故谓耳根。
三、鼻:能嗅香者是。以能对香而生鼻识,故谓鼻根。
四、舌:能尝味者是。以能对味而生舌识,故谓舌根。
五、身:能感触者是。以能对触而生身识,故谓身根。
六、意:能知法者是。以能对法而生意识,故谓意根。

【六根】《佛学次第统编(明·杨卓 编)》:凡夫只认现境,不了自心。依于六根,接于六尘,而生六识。所谓六根者,先言根义,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义。以能对境生识,故谓之根。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净,它比喻已无任何欲念。【出处】: 隋·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六根清净的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对应的六欲是;色闻香味触法.没有生死的.是佛教的理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