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咯烷 英文:关于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0:51:19
有人说,近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斗争的基础是工业经济,各类社会活动表演和斗争的场所是城市。因此,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应集中力量进攻重要城市,取得革命在城市的胜利;然后像俄国十月革命一样,再向全国推广革命。因此,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向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是胆小怕事的表现。这种做法延续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由此产生。这种说法对吗?请详细说出理由。

我觉得还是不能把苏俄的经验照搬到中国来,毕竟中俄两国的国情是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根本之点,我觉得有两处:其一,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程度比中国的要高,可以查一下资料,俄国工人占其总人口的比例比中国的要大很多;其二,俄国经历了1905年革命,其意义可用列宁的话来说,那就是“十月革命的总演习”。由以上两点得出以下两个推论:第一,俄国工人在城市中的力量要比中国大,因而其胜利的机会要大;第二,1905年革命的高潮是工人武装起义,但稍晚出现的农民暴动也是异常猛烈,席卷全俄,工人和农民都经受了革命的洗礼,如果不是两者配合不好,这可能是一场成功的民主革命。可以说十月革命就是1905年革命,但是一个成功的反版。而在中国,辛亥革命和后来的一系列革命运动中,工人农民都没有受到高强度的洗礼,更缺乏相互配合的锻炼。
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在农村,到农村去发展,不失为明智之举;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是不争的事实,但把这种曲折归因于革命战略的选择,有失妥当;保尔毅然离家是其伟大一生的开始,选择革命这一步也是伟大的,把向农村发展看作是胆小怕事的表现,也是有失妥当的。
中国革命的战略还发展起近代的游击战,并输出到拉美(不是主动的),古巴革命的胜利不能不提游击战的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