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挣钱吗:怎么才能制得大而完整的晶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20:24:22
请说明实验步骤。

晶体的大小主要与结晶过程中的形核数目和晶核的长大速率有关。形核数目越少,晶核的长大速率越快,就会得到比较大的晶体。
下面以从硫酸铜溶液中制得硫酸铜晶体为例:
1.在玻璃杯中放入比室温高10 ℃~20 ℃的水,并加入明矾,用筷子搅拌,直到有少量晶体不能再溶解。
2.待溶液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 ℃~5 ℃时,把溶液倒入洁净的碗中,用硬纸片盖好,静置一夜。
3.从碗中选取2~3粒形状完整的小晶体作为晶核。将所选的晶核用细线轻轻系好。
4.把明矾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向溶液中补充适量明矾,使其成为比室温高10 ℃~15 ℃的饱和溶液。待其自然冷却到比室温略高3 ℃~5 ℃时,把小晶体悬挂在玻璃杯中央,注意不要使晶核接触杯壁。用硬纸片盖好玻璃杯,静置过夜。
5.每天把已形成的小晶体轻轻取出,重复第4项操作,直到晶体长到一定大小。
①选用纯净胆矾在洁净的烧杯里制成饱和溶液,制备时的温度可高出室温12~15℃
②取出上层清液倒在洁净的蒸发皿里(溶液浑浊不清则应过滤)。当蒸发皿里溶液冷却时,可产生一些较大颗粒的晶体。在这些晶体里选出几何形状比较完整的备用。
③将其余的晶体连同饱和溶液一起倒入洁净的烧杯里,加热并不断搅袢,至晶体全部溶解,停止加热并静止,让其逐渐冷却。
④将挑选出的一颗晶体用细丝系住,悬挂在饱和溶液里,晶体在液面以下约2~3厘米处,静置不动,加盖防止灰尘进入,数天后可获得大晶体。
制备注意事项:
①必须用纯净的晶体和蒸馏水配制溶液;
②容器要十分洁净;
③降温速度越慢越好;
④必须静置较长时间;
⑤盛溶液的烧杯必须加盖。

不是所有物质都能拿来长晶体的
能长晶体的,可以控制晶核数量,无振动静置,低重力环境,温度控制,过饱和流动液相...
控制条件太多,不同东西差别太大了,你问具体一点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化学农药的环境污染、害虫普遍产生抗药性等原因,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现有的各种生物防治策略中, 微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和利用发展很快,苏云金杆菌BT(Bacillus thuringiensis)制剂是当前应用最广、最有效的一种细菌生物胃毒杀虫剂,因其对双翅目Dipter、鳞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膜翅目Hymenpotera、同翅目Homoptera和直翅目Orthoptera等昆虫有特异性毒杀作用,同时对螨类、线虫等多种害虫显示杀虫活性而倍受人们关注[1~3]。其杀虫作用主要是在生长过程中,菌体能够产生一种或几种由杀虫晶体蛋白组成的伴孢晶体,而且各基因编码的伴孢晶体产物都有杀虫特异性[4],在培养特征,晶体蛋白(ICPs)组成及杀虫谱方面,不同菌株存在很大差异[5]。近年来,有益微生物的混合发酵技术日臻成熟,通过对不同苏云金杆菌菌株的混合培养以达到菌株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杀虫效果,扩大杀虫谱。但在两种菌株的混合培养方面,如何才能使二者不仅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互相促进,而且所产生的晶体蛋白组合表现出协同杀虫效应,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实验采用的NU-1和NU-2是从自然界分离的杀虫效果较好、特异性较强的两个菌株。研究二者在3种不同的配比下,其生长曲线,pH值及晶体蛋白含量的变化,为进一步扩大杀虫谱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 株
NU-1、NU-2由本实验室保藏
1.2 培养基
1.2.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牛肉膏0.3%,蛋白胨1%,NaCl 0.5%,琼脂1.5~2%,pH 7.0~7.2。
1.2.2 种子培养基 豆饼粉1%,玉米浆1.5%,CaCO3 0.1%,pH7.0~7.2。
1.2.3 发酵培养基 豆饼粉3%,玉米浆3.5%,淀粉1.5%,CaCO3 0.1%,(NH4)2SO4 0.03% ,MgSO4 0.03% , pH 7.0~7.2。
1.3 培养方法
1.3.1 菌种培养 将菌种NU-1、NU-2各挑一环接种于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30℃培养72 h。
1.3.2 两种菌株相互关系培养测试(采用稀释混合平板法进行试验)
1) 将NU-1菌悬液与45℃左右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做混合平板,上点接NU-2菌种,30℃培养24~48 h。
2)将NU-2菌悬液与45℃左右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做混合平板,上点接NU-1菌种,30℃培养24~48 h。
3)将NU-1、NU-2菌悬液与45℃左右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做混合平板,培养时间同上。
每种方法各作4个重复, 观察两种菌的生长情况,用纯种培养作对照。
1.3.3 种子培养 将菌种分别用生理盐水洗下,玻璃珠震荡打碎,80℃灭活20min,接于种子培养基上,30℃摇床培养8 h。
1.3.4发酵培养 将菌种NU-1、NU-2的种子培养液以4%接种量 ,按不同比例组成5种配方:A配方为NU-1菌株纯培养;B配方为NU-2菌株纯培养;C、D、E配方均为混合培养,其接种比分别为1:1;1:3;3:1。每种处理各设4个重复。分别接种于发酵摇瓶,30℃摇床培养,每隔4 h观察计数并测pH值,直至50%芽孢脱落,伴孢晶体形成。
1.4 发酵液菌数的测定及生长曲线的绘制[6]
用Olympus BH-2相差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计数并同时观察芽孢,晶体形成的情况和比例。在不同时间,求出每种配方各个重复菌数变化的平均值,绘制生长曲线。
1.5 晶体蛋白浓度的测定
1.5.1 标准晶体的提纯 采用液体双相法[7]。由于A、B、C、D、E配方菌种种类及接种比例不同,所以应分别作相同的处理。对提纯后的湿晶体分别做纯度鉴定[7]。为避免其凝聚结块,加0.01mol/L pH 7.2的磷酸缓冲液定容到适当体积制成晶体悬液,4℃冰箱保存备用。
1.5.2标准晶体量与光密度值关系测定[8] 将各种配方的标准晶体配成2.0 mg/mL浓度,分别吸取0.5、1.0、1.5、2.0、2.5、3.0、3.5mL放入7个小试管中,各加入1.5 mL裂解液 (1% SDS、2% 巯基乙醇、6mol/L尿素),用0.01mol/L pH7.2磷酸缓冲液稀释至5 mL,30℃反应3 h,离心30 min(3 000r/min),取上清液测光密度A289值,以同浓度裂解液作参比。根据不同晶体浓度的光密度A289值,通过回归方程求出A值(y)与晶体蛋白浓度(x)相关式:y=ax+b。
1.5.3 样品晶孢液制备[8] 将不同发酵液经双层纱布过滤并低速离心两次,去除沉渣。合并两次上层悬浮液,离心30 min(3 000r/min)洗涤两次。沉淀物为较纯的芽孢与晶体,加入0.01mol/ L pH7.2磷酸缓冲液定容至原体积。
1.5.4 样品晶孢液的处理[8] 每毫升样品晶孢液加入1.5 mL裂解液,并用0.01mol/L pH7.2磷酸缓冲液稀释至5 mL,30℃保温反应3 h。反应结束后的样品液需离心30 min(3 000r/min),上清液是晶体溶解蛋白。
1.5.4 样品晶体蛋白浓度测定[8] 用752C分光光度计测定晶体溶解蛋白A289值,每个样品设4个重复,取其平均值,以同浓度裂解液作参比。将待测样品碱溶蛋白的A289值(y)分别代入提纯晶体的回归方程,换算出样品的x值,即为样品晶体蛋白浓度mg/mL。
2 结果与讨论
2.1 两种菌相互关系培养测试结果
经不同培养时间观察,在3种方法混合培养中菌种NU-1、NU-2均能得到很好生长。
2.2 发酵培养结果
2.2.1 生长曲线的变化 将5种配方发酵液按不同时间取样,绘制生长曲线结果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A配方延滞期(0~4 h)较短,对数期(4~12 h)菌数大幅度增长,发酵40h时50%芽孢脱落,菌数可达56×108个/mL。B配方延滞期(0~6 h)较长,菌数在6~16 h增长较快,最终菌数可达51×108个/mL。对于混合培养,C配方菌数稍有增加57×108个/mL,D配方也有提高,最终菌数达61×108个/mL。相比E配方延滞期(0~4 h)短,且在4~20 h菌数持续增长,发酵41 h菌数可增长至68×108个/mL,较为理想。

这种专业的问题,大学内部没有交流的地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