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配乐现场视频:什么是24史?具体是指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22:56:34
为什么要叫其为24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魏书、北齐书
、周书、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明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后世通常所说的“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 序号 书名 作者 卷数
1 史记 汉· 司马迁 130
2 汉书 汉· 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120
4 三国志 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征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二十四史》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作者:古今 新闻报道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7 更新时间:2005-4-25

《二十四史》以统一的纪传体裁,完整、系统地记录了明亡以前中国几千年的沧桑历史,是中国惟一一部完整的、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官修史(有几部为私修而为官方所认可)总集。它规模宏大、卷帙浩繁,是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的一部最重要的传世文献,是我国史书中的泰山昆仑。长期以来,学习、研究《二十四史》,已是无数中国人一生追求的一项极限运动。

《二十四史》以帝王纪传为纲,贯穿历史事件,辅以“表”连接时空、人物,用“志”补以典章制度与天文历法等内容,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中国历史全貌。其中记载的人物,举凡帝王、贵族、官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经学家、说客、策士、游侠、隐士、商贾、医者、卜者、俳优等,无所不有;记载的社会生活,则政治、军事、经济、法律、科技、外交、文学、艺术、农商、财税、天文、地理、历法,乃至道德、宗教、民族、民俗等,无所不包。《二十四史》是诸多学科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历来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鉴往知来、治国安邦,士族文人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的镜鉴。

中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不但改变着中国自身的面貌,而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的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重新唤起世界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记载中华文明的《二十四史》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十四史》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中华文化的基因深植其躯体之中。读中国不可不读《二十四史》。

举凡人类社会早期文明:尼罗河、印度河、幼、底两河与黄河流域四大源地,只有中华硕果仅存,其三中道夭折,早已花凋脉断。

中国文明由古到今延绵传承已是人类奇迹,完整记述这一过程更是全球列国特例。一部二十四史勾勒了上下五千年中华疆域内,以黄河文化为核各种文化碰撞融汇的主线,录入中原汉族为核各地各族冲突磨合溶炼中华民族的全景式扫描。

二十四史由《史记》开篇到《明史》压轴,合二十四部史书而成,计三千余卷,四千多万字。系统记述从中华始祖黄帝起始(前二十六世纪)至清兵入关,明朝灭亡(公元一六四四年)间,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乾隆四十九年(公元一七八四年)由乾隆帝钦定典名《二十四史》。此后即以国史流传后世。

二十四史以帝王纪传为纲,贯穿相关事件,辅以“表”联接时空、人物,用“志”补以典章制度与天文历法等其它内容,全方位、大视角、多层面、立体化地展示中国历史全貌。记载社会各层人物几无遗漏:举凡帝、王、公、侯、将、相、官、吏、文、哲、兵、策、僧、道、士、子、侠、隐、经、说、医、卜、商、贾、妇、孺、优、妓,无所不有。涉及财、政、经、军、法、科、教、文、艺乃至道德、宗教、民族、民俗、社会、生活无所不备。

《二十四史》作为官修“正史”与其它记史有着其不同寻常的政治内涵。史记背负“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任务,始终是围绕着各朝统治者的作为而立论,这其中折射出大量的历史嬗变的信息,不容各历史阶段的各界领袖人物所忽视。因此《二十四史》文化现象在中国也是非常特殊的。
?

首先治史即由“国家开局,宰相监修,董事而成”。各史中主持修本的唐魏征、长孙无忌、房玄龄;宋曾知全、欧阳修、元脱脱,明宋濂,清张廷玉等都是当朝名重一时的权臣兼学者。其中更有“御撰”之说—开中国官修国史之先河的一代圣主唐太宗李世民,就曾亲自为《晋书》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二纪及陆机、王羲之二传写了四篇史论,中有评司马炎“居冶而忘危”“不知处广以思狭”“以新集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的议论,对前朝治乱兴亡进行探讨。“天命靡常”,使政治家们不敢无视历史的教训。
?

如此丰富的内容,已经使每部“正史”不仅只是一般意义上的记史,而是使之具有了百科全书的性质。加之“国家开局”的严肃性,以及“近古易悉,情伪可求”的可靠性,成为后代研究各种专门学科、各类专史的取之不尽的源泉。因此“正史”的教化功能,也为历代政治家们认可。对“正史”的校注整理也就成了历朝与纂史同等重要的传统选题。如今可见就有自从雕版印刷技术成熟的宋代以来,国子监主持校勘、翻刻的宋监本(17史)、明监本(21史)直至清乾隆帝“宸断”,《二十四史》由此定篇。当今世界上公认的领袖人物毛泽东,曾有二十四年时间间断研读《二十四史》,并批注颇多。早在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始的50年代,他就指示中华书局在全国范围内调集人才,对二十四史进行整理校点。从1958年到1978年历时二十年,终于出齐点校本《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不仅对于政治家是如此重要,它同样在民间也至深人心。

书名 写作时代 作者 总卷数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
汉书 东汉 班固 100
后汉书 南朝宋 范哗 120
三国志 晋 陈寿 65
晋书 唐 房玄龄等 130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梁书 唐姚思廉 56
陈书 唐姚思廉 36
魏书 北齐魏收 130
北齐书 唐 李百药 50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50
隋书 唐魏征等 85
南史 唐李延寿 80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旧唐书 后晋刘煦等 200
新唐书 宋宋祁等225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宋史 元脱脱等496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元史明 宋濂等 210
明史清张廷玉等 332

01.史记 (汉·司马迁) 02.汉书 (汉·班固) 03.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04.裴注三国志 (晋·陈寿) 05.晋书 (唐·房玄龄等) 06.宋书 (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 (唐·姚思廉) 09.陈书 (唐·姚思廉)
10.魏书 (北齐·魏收) 11.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寿) 15.北史 (唐·李延寿)
1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宋史 (元·脱脱等) 21.辽史 (元·脱脱等)
22.金史 (元·脱脱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张廷玉等)
是清朝选定的24部纪传体史书
是中国历史最翔实的记载

01.史记 (汉·司马迁) 02.汉书 (汉·班固) 03.后汉书 (范晔、司马彪)
04.裴注三国志 (晋·陈寿) 05.晋书 (唐·房玄龄等) 06.宋书 (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 (唐·姚思廉) 09.陈书 (唐·姚思廉)
10.魏书 (北齐·魏收) 11.北齐书 (唐·李百药) 12.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唐·魏徵等) 14.南史 (唐·李延寿) 15.北史 (唐·李延寿)
16.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17.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20.宋史 (元·脱脱等) 21.辽史 (元·脱脱等)
22.金史 (元·脱脱等) 23.元史 (明·宋濂等) 24.明史 (清·张廷玉等)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南史、魏书、北齐书
、周书、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