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不解带下一句是什么:肛瘘除了手术还怎么治疗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3 03:03:35
主要是用外用要能治好吗?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疾病。祖国医学称为痔漏。是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溃破切开后的后遗症。肛瘘大多是非特异性感染,少数是结核性的。其内口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长年不愈。|

  临床表现
  1.肛周或臀部瘘口经久不愈,或时愈时溃,溢出脓液,刺激局部皮肤痒痛不适。
  2.肛周或臀部可见瘘口,或溃或闭,有的可见局部变硬,不平滑,色紫脱皮等。
  3.浅的瘘管可沿外口触及硬索状管道行向齿线,指压有少量脓液从外口溢出。有的可在齿线肛隐窝处触及凹陷硬结为内口。

  诊断依据
  1.有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溃破或切开史。
  2.肛旁经常或反复流脓,有时有气体排出。
  3.瘘外口呈疹状突起或凹陷,位于肛门周围,按压瘘外口四周有脓溢出。
  4.借助探针或X线造影有助诊断。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包括热水坐浴、通便、理疗,局部有急性炎症可用抗生素。该疗法只适用于反复发作的脓肿初期以及手术前准备,但不能彻底治愈。 2.手术治疗(挂线或切除)。

  用药原则
  1.如肛瘘为结核性,则按抗痨常规处理。
  2.单纯性肛瘘术前、后以口服灭滴灵、抗生素及其它辅助药物为主。
  3.复杂性肛瘘,体质衰弱病例,除应用抗生素外,尚应支持对症治疗。

  辅助检查
  1.对单纯性肛瘘,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
  2.对复杂性肛娄,疑有结核或癌变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和“B”。

  疗效评价
  治愈:经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伤口愈合,无并发症。 好转:经治疗后,局部炎症得到控制,瘘管可能暂时愈合,无自觉症状。

  专家提示
  肛瘘虽非大恙,但足可令患者不胜其烦。平素保持大便畅通而有序,避免肛周感染,当是预防该病之良方。对久治不愈肛瘘,应注意全身病的可能,特别是胃肠道非特异性炎症疾病。</td></tr>
  肛瘘是发生于肛门附近及直肠下部的瘘管。肛瘘一般由内口、外口和瘘管三部分组成。内口多数在肛管齿线附近的肛窦内;外口在肛门周围皮肤上,有时不止一个;瘘管壁是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肛瘘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40岁的人发病率较高。病程自数月于数十年不等。肛瘘的主要症状是局部流脓,湿痒及疼痛。初期流脓较多,色黄而稠,粪臭味重。久之,脓液逐渐减少,时有时无,稀淡如水,如果过于疲劳,则脓液增多,可有粪便流出。有时瘘管外口可暂时封闭,但不久病人又会出现发烧、局部肿痛,封闭的外口可再度穿破,待脓液流出后症状才逐渐消失。肛瘘畅通时一般无疼痛感,仅有局部坠胀感,但也有因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或有炎症时疼痛加剧。因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可引起肛周瘙痒症,也可伴发肛周湿疹。急性炎症期或慢性复杂性肛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和食欲不振等。肛痪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药物为辅。
  本病相当于中医学“肛漏”、“漏疮”等范畴。其病多由于湿热下注,肛周气血运行不畅,湿热与气血相互搏结,形成脓肿;脓肿破溃后疮口不收,或暂时愈合,日久又化脓破溃,反复发作,遂成肛瘘。也有因虚劳内伤引起的,这种肛瘘多脓液清稀,久不愈合。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①实证:局部可们及硬索状物,外口呈凸形,脓水较稠厚,或伴口干,发热,便秘,小便赤,苔黄,脉弦数。
  ②虚证:局部无硬索状物,外口凹陷,呈潜行性,脓水稀薄,伴有虚热,盗汗,舌淡红,脉细数。
  一、可选用的西药
  如果肛瘘外口有炎症,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晚和便后各1次,等炎症消失后手术治疗。
  二、可选用的中成药
  1.实证:
  (1)连翘败毒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2)二妙丸:每次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活血消炎丸:每次3g,一日2次,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4)珠黄八宝散:外用,视患处大小取本品适量薄薄撒于疮面上,然后盖以油纱条,每。日换药1次。
  2.虚证:
  (1)八珍丸(补汁、冲剂):大密丸每次1丸,或水密丸每次6g,一日2次;或浓缩丸每次8丸,一日2—3次,温开水送服。煎青剂每次口服15—20g,一日2次。冲剂每次1袋,一日2次,开水冲服。
  (2)知柏地黄丸:大蜜丸每次1丸,或小蜜丸每次9g,或水蜜丸每次6g,或浓缩丸每次8丸,均为一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服。
  (3)搜风顺气丸:每次1丸,一日1—2次,温开水送服

可以输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