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mit续文:周杰伦的《十一月的萧邦》为什么会这么好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8 14:39:44

我知道
这是周杰伦最长制作周期的一张碟,理所当然的给了大家更多的期待,但是脑中时时不期然地想起《外婆》里那句歌词:“没惊喜没有改变,我已经听了三年。”人家自己都这样讲了,你还期待什么更多的惊喜呢?拜无良人士所赐,新歌提前网上曝光,使得这种惊喜更少。

但是对我来讲,基本上也没什么失望。有些在意料之中,他继续着经典的周式曲风,稍稍翻新小花样;也有些在意料之外,因为情歌所占的篇幅空前的大。所以,如果你是厌周派或者对他的期待过大,那么,不用细细体味,听一遍就好,“不思进取”、“江郎才尽”……这些同样经典的评JAY用语已经可以再度使用,您可以开骂了。

有时想想,到底要他改成什么样子呢?唱一整张的迷幻电子,或者死亡金属?那何必去听周杰伦?不是有更好的选择吗?期待周杰伦,不过是期待每年一张有周氏标签的新唱片。

专辑取名《11月的萧邦》,给了想骂他的人更多的借口。周董自己说,并非比较,只是向音乐偶像致敬而已。所以他的第一主打歌《夜曲》的首发日也特意选在10月17日,肖邦(我还是习惯这个写法)的忌日。这就好像《叶惠美》的专辑名,虽然用了杰伦母亲的名字,但专辑内容其实与这位女士毫无关系一样的道理。

扯远了,回到这张专辑。尽管因为之前一支支陆续的试听,把期待和惊喜渐渐地消磨掉,但是当拿到正版CD连续播放时,那份感觉还是很不同。

冷,这是第一感觉。11月的北方,气温已经足够低,而这张专辑在耳畔一曲曲连续播放时,周围的空气仿佛又低了两度,这张专辑的确适合在深秋的季节发行,比起以往的热闹多了几分萧瑟。

《夜曲》,从曲式上看并没有太多的新意,RAP与古典的结合,《止战之殇》里已经做得很好,而轻轻浅浅的吉它并没有后者复古钢琴来得更抢耳。但是在意境上,《夜曲》当然更胜一筹,即使没有受MV的视觉影响,也很容易感受到那种月夜下凄冷幽静又华丽诡异的伤感和悲凉。

《蓝色风暴》其实是最早曝光的歌,几十秒的广告片段,曾让失望的叹息声一片。然而当它完整呈现时,却带来了整张专辑里最大的惊喜。开篇宗教色彩的圣歌吟唱,神秘庄严,与上一首死亡的爱情恰好呼应。然而当你正准备摒气聆听时,滴滴的电话拨号音却携着强烈金属配乐扑面而来,在这一片嘈杂中,弥赛亚、失音吉它、搓碟、电子鼓、大提琴、人声RAP,甚至是中东风格的弹拨乐器,居然都可以各就其位,杂而不乱,而那个时时出现的拨号音则让整首歌多了一种其他乐器难以表现出的张力。在这样的歌里不要去质疑周杰伦的唱功,因为他的声音本来就是器乐的一种。你可以说这首歌像《双截棍》也像《龙拳》,但是旋律方面更讨巧,尽管热闹无比,但是意境空旷深远,和声的加入竟有几分悲壮的意味。

《发如雪》,继续走五音宫调路线,延续了《东风破》中式古典的哀怨婉约,RAP、儿歌的加入使音乐层次更丰富。虽然已经不复《东风破》当年的惊喜,但是比较起来,其实我更喜欢这一首的精致。单单从周先生不断变化的音色,从苍凉到平和再到孩子般的稚气,足见他用了更多的心思。

《黑色毛衣》,优美上口的情歌,旋律走向在是周氏情歌中并不常见,而编曲简单到只剩和弦与鼓点,完全成为人声的暗淡背景,但是那不时泛起的轻轻一声拨水声,还是让心头泛起一阵涟漪,感到丝丝的凉意。

接下来,《四面楚歌》,现实版MV事件、媒体质疑、“抄袭”嫌疑,话题性远远大于音乐本身。细看歌词,其实幽默风趣又励志,甚至透着几分宽容厚道,端看用什么心态来看待了。娱乐而已,谁玩不起谁先退出,何况,狗仔不等于记者,媒体朋友不必急急对号入座。至于“抄袭”,我几乎要叹气了。即使是半乐盲如我,也隐约地知道HIP-HOP采样是怎么回事,这种音乐采样有专业公司来提供吧。何况,相似的只是一个重复小节,如果抄袭成立,那似乎我听过的HIP-HOP音乐有一半以上都有抄袭之嫌疑,而那些相同钢琴和弦的情歌又是谁抄了谁呢?对了,我还要揭发,《蓝色风暴》前面的唱诗班音乐当然也是“抄袭”,还有《黑色毛衣》的前奏抄了最近滥大街的《希望》的三个连续音符。音乐本身没什么可多说的,大段的韩语RAP给整歌增加不少搞笑分,而时时在音乐中响起的旧式相机的咔嚓声让人觉得心烦意乱但又妙不可言。曲调歌词固然搞笑,内容却很无奈,只好一声叹息。
《枫》,延续了《黑色幽默》及《搁浅》式的大气情歌,旋律大起大落,荡气回肠,无论词曲有有着浓郁的深秋意味。唱这种歌每每会暴露出JAY唱功方面的不足,但是,当他一惯漫不经心的声音中流露出赤裸的情感时,又多少弥补了这种缺憾,粗糙的质感未必不好。

《浪漫手机》响起时,整张专辑终于开始有了暖意,为接下来更阴冷的《逆鳞》作一个过渡。无论有多少人鄙视这首大众情歌,都不能影响它成为另外一些人的心中最爱。

《逆鳞》算是我最欣赏的一首,或许受了这一年来他的风风雨雨的真假新闻的影响,总觉得比起那支嘻笑怒骂的爱狗之歌,这首歌才真正承载了他的很多情感:压抑的、愤怒的、伤感的、无奈的、不屈的——当然,这些理由在正常听众眼中实在有些微不足道。北京爱乐的交响乐磅礴大气,配着RAP鼓点有些山雨欲来的气势,而间奏的弦乐嘶哑又哀伤,是古典与现代的又一次成功结合。那配合着歌词一声声远处传来的惊声尖叫有没有令你不寒而栗?而关于“自尊”的一段念词,周杰伦的语调越来越有京痞的味道。

欢快的《麦芽糖》,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居然就带着舞曲的前奏这么跳跃着进来了,仿佛阴沉了一天的傍晚天空乍晴,给整张暗调的专辑洒进不少阳光。我以为上张《园游会》已经是他最后的青春回忆,居然估计失误。顺便说一句,副歌部分反复出现的泰语“我爱你”,据说是对泰国歌迷的回报,因为他们曾用华语陪他万人大合唱。当然,这种细节只与粉丝有关。

清冷的《珊瑚海》把《麦芽糖》刚带来的一点暖意再度消蚀掉。显然是六年后的《屋顶Ⅱ》,商业目的昭然若揭。说实话,他的声音和LARA的并不搭,远不及与温岚搭配来的让人舒服,但这样的反差用来暗示歌中描述的有缘无份的恋人倒也合衬。与前面那首相同,N多人的失望不会影响这首歌在KTV里的必然大热。看看网路留言,最喜欢这支歌以及对这支歌最没兴趣的人一样多,就已经证明这首歌成功了。

《飘移》与《一路向北》,作为BONUS CD,与整张专辑的风格不相关,但是作为2005年周杰伦另一个事业起点的证明,算是非常有纪念价值,何况,凭空多两首歌,也算赚着了。这曲《飘移》已是我听过的第三个版本,每张专辑必然出现的前南拳成员巨炮,以挑衅者姿态再度现声。他的旁白曾出现在之前JAY的每一张专辑里。而那句“要不要挑一下?”“随便啊”,再度引用《斗牛》的经典桥段。这是一种找碴游戏,欣赏的人会觉得惊喜,而反对的人则会觉得技穷。在这些事情上,周杰伦固执得像孩子一样。

平心而论,虽然无甚突破,但这张专辑里的旋律性,是我觉得近几张专辑里面最好的,很显然用了更多的时间去细细琢磨,而从风格统一性来看也远胜上一张。改变最大的是周杰伦的唱腔,尽管他的唱功从来没有被称赞过,他自己也从未想得到过金曲男演唱人奖,但是他的特有音色在专辑中是不可或缺的。听他在《夜曲》里面漫不经心地哼唱,在《东风破》里不断变化发声部位玩弄着自己的各种声音,在《麦芽糖》里故意粗声粗气,在《枫》里声嘶力竭,在《逆鳞》里继续玩京腔,我会觉得他的声音也是一种很妙的乐器。而通常由他自己来担任的和声部分,在这张专辑里用了更多。周杰伦的和声一直比主唱更出色,我一直这样觉得。

当循着蛛丝马迹发现这些时,我会觉得周杰伦始终还是那个音乐顽童,而且一直尝试着在坚守的同时作着微小的调整。虽然环境变了位置变了,但是他做音乐的态度始终和当年并无太大差别。如果有不同,可能是做音乐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我始终认为,一个月的苦思冥想未必比得上一秒钟的灵光乍现,时间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没有惊喜,也无所谓失望。当媒体把他一度捧到一个神话般的高度时,他并没有随着他们的心愿去完成一个更大的使命,所以对他失望的人越来越多。其实他不过是遵从着自己的喜好与心路完成了另一件作品而已,或许其中也有着一些对现实的妥协。

他一直小心翼翼的在音乐性与流行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虽然这样会令他两边皆不能达到顶峰——他的歌曲并不是大街上放的最泛的,而他的音乐也不是专家最推崇的——但无论如何,这已经是双曲线的切点,收益最大化的一个点。从这一点上讲,他已经足够成功。

想听就听,不想听就放弃。作为歌迷,我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他下一张该怎么做?而周杰伦自己其实远比别人更明白自己的处境,很早以前他就已经给出了答案:

“不是我退步了,而是你们对我的期待太高了。”

“我的音乐生涯是场战争,歌迷是我的战友。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会退出,有些人会加入,有些人会留下来……然而留到最后的只有我自己,我的尽头是孤独。”

“当我的音乐不再被大家接受时,我选择优雅地过气。”

如果你是他的“粉丝”,你也许就会觉得它的歌很好听。当然JAY一直是一个创作型的歌手。才华横溢。爱才,就喜欢了。。。。

第一次听会觉得风格有些变化,用一个朋友的话说就是:“不那歌词也可以听两句了”,风格不像以前那么火暴了;第二听会觉得其实还是原来的味道,一如既往的周氏调调,我喜欢。新的专辑里我最喜欢《发如雪》,当然期于也不错的啊!我永远支持JAY!!!!!!!!!!!!!

他的歌已经在人民心里留下痕迹了,所以就好听 了啊

因为是周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