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迎耀丰广场:有关张笃庆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07:53:34
张笃庆(1642-1720),清前期文士。字历友,号厚斋,别号昆仑山人,又叼昆仑文史。山东淄川人。少受知于学政施闰章。居昆仑山下,学识渊博,极富才藻,颇负诗文之名。著有《班范肪截》、《两汉高士传》、《五代史肪截》、《昆仑山房集》等。
希望找其他的资料

张笃庆(1642-1720),清前期文士。字历友,号厚斋,别号昆仑山人,又叼昆仑文史。山东淄川人。少受知于学政施闰章。居昆仑山下,学识渊博,极富才藻,颇负诗文之名。著有《班范肪截》、《两汉高士传》、《五代史肪截》、《昆仑山房集》等。
  笃庆,字历yiu ,淄川人。拔贡生。早受知施闰章。会徵鸿博,有欲荐之者,辞不应。 诗以盛唐为宗,有昆仑山房集。

  张笃庆《述怀》

  张笃庆(1642——1715),字历友,号厚斋,别号昆仑山人,为淄川相国宪松(至发)曾孙。著有《八代诗选》、《班范肪截》、《五代史肪截》、《昆仑山房集》。与王渔洋、蒲松龄、唐梦赉等文人交厚。《渔洋诗话》言张“文章淹博华赡,千言可立就,诗尤以歌行擅场。”《四库全书总目》:“笃庆才藻富有,洋洋洒洒 ,动辄千言。风发泉涌,不可节制。”

  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却一生不遇。此心境在诗文中时有抒发,如《述怀》一诗:

  “天外层城近日边,芙蓉为苑玉为田。

  梦回琼岛三千里,心逐云和廿五弦。

  薜荔风高悲楚客,蒹葭霜落对秦川。

  生憎绿鬓人将老,犹抱遗经亦可怜。”

  张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从见到的部分诗文看,也是一个文学造诣颇深的作家,但可惜至今无人系统的深入的去研究他和他的作品
  张笃庆,清代淄川人,字历友,号厚斋,邑诸生,系明崇祯朝首辅大臣张至发的曾孙,世居淄川昆仑山麓,故又自号昆仑山人,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张笃庆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绝伦,又加耳濡目染,博览群书,尤喜吟咏,倾力于诗,年十四亦作梦游西湖赋,十七岁与蒲松龄、李尧臣等结"郢中诗社",弱冠之年亦作古乐府二百首。曾致力于仕进,但屡应科试不中,长期入缙绅人家设帐授徒,余暇便潜心诗作。"平生撰述等身,浩如烟海,不可涯矣。''(清《淄川县志·文学》)其主要著作有《八代诗选》、《班汉方截》、《五代史方截》、《两汉高土赞》、《昆仑山房诗》、《述祖德诗》、《燕游草》、《古文集》等,还有《少保公年谱》、自著《厚斋年谱》等。时诗坛领袖王渔洋、名宦唐梦赉、卢见曾、沈德潜、施愚山等都称誉其诗"不失空洞,大复家法'',"舌光如电",(施愚山语),谓敏锐、尖响、又瑰丽无比。清《四库全书总目》列其诗传:"笃庆才藻富有,洋洋洒洒,动辄千言,风发泉涌,不可节制。"诸
  名家、史论,对其人格、诗品评价极高,实人有才力,笔气俊逸,不愧"冠古之才''、(王渔洋语)。张笃庆的诸诗集,因家贫均无力授梓,具藏于家,海内所传皆慕者传抄之数,故《清史列传》、《清史稿》均于传载其生平崖略。只为一介诸生,国史文论都列传略,少见也,不易也。
  《述祖德诗》写于清康熙已酉(1669年),是张笃庆众多诗作中一集,诗集分上、下两卷,上卷有《述始祖》张子中、《述三世祖至六世祖》及述至高祖张敬伯曾祖张中发等共二十四首五言长律;下卷主要述相国公张至发的生平事迹,共四十六首五言长律,中述少保公者三十七首。此诗集为张笃庆二十八岁时所作,全集诗中充满了对先祖的崇敬、眷恋和自叹弗如而励精图治精神。《述曾王父相国少保公》之第二首:"相国登贤书,讲业在南郭。殷勤犹下帷,三载始释褐。作吏向畿甸,单车走大漠。蓟丘下仙凫,讼庭惟鸟雀。犹传张公堤,去思在云壑。父老安农桑,儿童识琴鹤。......悠悠渔阳迹,清节尚可托。''虽实写,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前不久,被清代诗坛文宗王渔洋先生称为"冠古之才的清代名诗人张笃庆的一部诗集《述祖德诗》在淄川某村民家发现。这是迄今见到的此诗家唯一的梓印本,传该诗集为其一族裔藏,后於民国年间铅印。封面楷书"张氏述祖德诗",书为仿稿纸质,通过高22厘米,阔11厘米,鱼尾(中缝)上书"述祖德诗'',下署"临沂华东铅石印刷局代印'',内框高15.5厘米,宽9厘米,分竖格为十行,每行印25字。印数极少,只个别族人珍藏,民间不见流传。书册页已有残破,故淄川区图书馆予以整理、复制、收藏。

  《述祖德诗》文前有清代状元、常熟人归允肃和清刑部侍郎、邑人高珩两人及笃庆父张绂等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写的序文三则,对其诗品、人品有公道评析。
  张笃庆,清代淄川人,字历友,号厚斋,邑诸生,系明崇祯朝首辅大臣张至发的曾孙,世居淄川昆仑山麓,故又自号昆仑山人,生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张笃庆生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绝伦,又加耳濡目染,博览群书,尤喜吟咏,倾力于诗,年十四亦作梦游西湖赋,十七岁与蒲松龄、李尧臣等结"郢中诗社",弱冠之年亦作古乐府二百首。曾致力于仕进,但屡应科试不中,长期入缙绅人家设帐授徒,余暇便潜心诗作。"平生撰述等身,浩如烟海,不可涯矣。''(清《淄川县志·文学》)其主要著作有《八代诗选》、《班汉方截》、《五代史方截》、《两汉高土赞》、《昆仑山房诗》、《述祖德诗》、《燕游草》、《古文集》等,还有《少保公年谱》、自著《厚斋年谱》等。时诗坛领袖王渔洋、名宦唐梦赉、卢见曾、沈德潜、施愚山等都称誉其诗"不失空洞,大复家法'',"舌光如电",(施愚山语),谓敏锐、尖响、又瑰丽无比。清《四库全书总目》列其诗传:"笃庆才藻富有,洋洋洒洒,动辄千言,风发泉涌,不可节制。"诸
  名家、史论,对其人格、诗品评价极高,实人有才力,笔气俊逸,不愧"冠古之才''、(王渔洋语)。张笃庆的诸诗集,因家贫均无力授梓,具藏于家,海内所传皆慕者传抄之数,故《清史列传》、《清史稿》均于传载其生平崖略。只为一介诸生,国史文论都列传略,少见也,不易也。
  《述祖德诗》写于清康熙已酉(1669年),是张笃庆众多诗作中一集,诗集分上、下两卷,上卷有《述始祖》张子中、《述三世祖至六世祖》及述至高祖张敬伯曾祖张中发等共二十四首五言长律;下卷主要述相国公张至发的生平事迹,共四十六首五言长律,中述少保公者三十七首。此诗集为张笃庆二十八岁时所作,全集诗中充满了对先祖的崇敬、眷恋和自叹弗如而励精图治精神。《述曾王父相国少保公》之第二首:"相国登贤书,讲业在南郭。殷勤犹下帷,三载始释褐。作吏向畿甸,单车走大漠。蓟丘下仙凫,讼庭惟鸟雀。犹传张公堤,去思在云壑。父老安农桑,儿童识琴鹤。......悠悠渔阳迹,清节尚可托。''虽实写,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述祖德诗》集的发现,首先使我们窥见了张笃庆作为一代名诗家的诗品、诗风和诗格。前多传其诗高妙瑰丽,但不见全豹,今综观本诗集,得观"庐山真面目",谓言不虞也。所以,发现诗集本身,对认识、研究张诗及人物,亦有很重要、很实际的文化意义。其次,诗中所述张氏几代人物,都是国史、方志中的重要人物,因而,此诗集为见证、研究地方史、地方文化提供了若多具体事例,尤其三十七首述说明末崇祯朝首辅大臣张至发的诗
  文,更是佐证、补充明史的极好史料。再者,诗中具体人、事的描述,为追溯、认识“张氏文化”找到了渊源和根据。如说"王父(泰象)昔抱病,依依栖故林。扶衰资药裹,济世劳寸心。这证明至今张氏人所制专治腰腿痛等病药、谓"张氏一绝''之方,确系"祖传秘方",凡此等等。
  另外,前因张笃庆曾写有劝蒲松龄"聊斋且莫竟谈空''之句,便以为是其沿科举路走到底的。但从《述祖德诗》中看出,张笃庆并非只尚科举,"抱朴养其淳,饮食田家乐"。其实,他也不过常人一介,曾致力科举,待经年不售时,他便改变途径,"耕读自长世,讵可厌农圃。"在其六十岁后,他便改弦更张,无意仕途,"决意山居避世,不复作乞食想。"(其自"厚斋自著年谱"),因之,对其不可欲此失彼。

张笃庆是清初山东诗坛上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歌创作见解精辟,别具特色,在有清一代享有较高的诗名.诗歌还有着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他与蒲松龄交往很密切,从他同蒲松龄的赠答诗里,可以考知<聊斋志异>创作的一些罕为人知的、至为重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