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奥驰1800:自流泉的形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7 23:21:06
请问自流泉怎么形成的?

含水层呈盆状,中间低,四周高,当盆底中存在出水口"如人工井,自然泉"时,就会呈现自流泉.

自流泉的形成有两个必要的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蓄水层必须填充大量水。。蓄水层是由岩石或者沉积物形成的包含气孔的地下水层。。 而且这个在岩石上可渗透气孔允许水自由的流过。。蓄水层必须是倾斜的,这样蓄水层的上一段可以暴露在土地表面的空气中。。雨水通过这个暴露端进入蓄水层并且直接流到蓄水层更低的部分。。
第二个条件是在蓄水层的上面和下面必须有无细孔岩石或者粘土层。。它们被称作隔水层。。它们可以阻挡水的流动。。隔水层阻挡水从蓄水层中流出去。。
自流泉一般是在地上,离倾斜的蓄水层低端很近。。自流泉一般发生在一些地表上一些小洞渗透隔水层直通蓄水层。。现在比如说雨水已经通过暴露在外面高的一端流到蓄水层。。并且对低端产生一个增强的压力。。那如果岩石当中有一些裂缝,而且这个裂缝从蓄水层穿到表面,会引起一个压力推动着水也穿上去。。于是这些流出的水就形成了自流泉。。
正好听一个文章讲的这个。。晕了吧唧的。。翻译一个玩玩。。以前地理就不好。。TAT。。
刚发现这问题是05年问的。。囧。。

自流泉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要有一个斜含水层,它的上端在比自流井高的地方出露于地表,下端又深埋在自流井之下;
(2)降水能在斜含水层露出地表的上端往下渗是为“充水区”;
(3)含水层周围要有不透水层包着,防止水分外渗,这样,水压力才能越来越大;
(4)充水区的下方要有井筒,以便密闭含水层的水分能向外涌是为“排水区”.
自流泉:泉水来源为封闭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当其压力水头高过地面压力时,会顺着岩层裂隙或断面而自行上升涌出。

在自流水从密闭的含水层中沿着节理或断层涌出地面时,就会形成自流泉。
自流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要有一个斜含水层,它的上端在比自流井高的地方出露于地表,下端又深埋在自流井之下;
(2)降水能在斜含水层露出地表的上端往下渗〔是为“充水区”(Area ofrec-harge)〕;(3)含水层周围要有不透水层包着,防止水分外渗,这样,水压力才能越来越大;(4)充水区的下方要有井筒,以便密闭含水层的水分能向外涌〔是为“排水区”(Area of discharge)〕.在非洲的撒哈拉北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沙漠,美国的大平原(Great Plains),以及美国新泽西州建在滨外沙滩(Barrier beach)上的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这类地方,自流井水都是特别重要的水源.在自流水从密闭的含水层中沿着节理或断层涌出地面时,就会形成自流泉(Artisian Spring).

是承压地下水由于受到压力而形成的。(这种压力是因为地下水的补给区和排泄区的高度差而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