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销售演讲稿:乒乓球底板的选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7 09:15:01
本人大约属于受过一定训练的业余乒乓球玩家,感觉自己的拍子不是很好用了,本人感觉爆发力还可以,想换块便宜点的防守型底板。平时打球就以控制为主,目前想着开始进攻了,传言偶的烂板子+软胶皮海绵打不出快速的前冲弧圈球,所以准备换的是块能进攻的防守型底板。最好价格在300以内。
基本上大部分网站偶都逛过看了,所以表去转载别的网站上面的文章了吧?谢谢,请真正了解板子的同志给点真知灼见,偶看上一款蝴蝶的夏凯特-FL板子,不知道有米用过的同志给点意见。谢谢大家。
算了,我还是用那个夏凯特板子吧。我其实是打削球的,但是不能一辈子只削不攻吧。所以还是得选能进攻的全能型底板比较好,纯木绝对够用了。你们只是从别的网站上摘抄文章,我没法给你分的。同归兄给了点意见,虽然偶感觉可能不适合我,但是毕竟是跟我的问题相对的,所以还是把分给你吧。

弧圈打法还是建议您选用STIGA的OC,比较软,不太好借力,适合拉球的晚点,中国香港名将林菱现用、国手王励勤曾用。借力好一点的可以用蝴蝶的李菊(前国手李菊、世界冠军张怡宁、国手牛剑锋用)、科贝尔(捷克名将科贝尔、奥地利名将刘佳用),两款性能差异不大,比OC硬,反手弹击出众、弧圈稍逊于OC。介于两者之间的是蝴蝶张怡宁(张怡宁用,但更多用李菊),不过价格高,性价比稍低,不很推荐。

所有乒乓球选手、爱好者不可能都用一种底版,因为各人的打法和习惯不尽相同。当你在考虑到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习惯,而决定选择哪种底板时,首先,底板的手感是很重要的,“灵敏的感觉”是现今队对底板评估的关键。
击球速度较快的底板,控球能力较弱,并且,需要选手具有较高准确度的击球技巧。质软的天然木材增加了控制球的能力,从而增加了选手击球的准确度。现今在底板夹层中添加碳纤维或者玻璃纤维等纤维材料,能使选手在保持较快的击球速度的同时,增大有效击球区域。根据规则,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材。加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或0.35毫米,以这两个标准中较小者为准。
那么,为什么专业选手多选亚萨卡、斯迪卡、阿瓦拉等天然木质球板,业余选手则多用加碳板呢?专业选手经过高强度的训练,在快速中发力技巧好,加之年轻摆速快,弥补了速度差,而追求高精度的控球和旋转,以及中台的抗拒。天然板控球好、旋转强、弹性大。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用个铁板子击球,开始快却击不远,用木板却能将球击得很远。业余选手发力不好,故借助稍硬的稍重的板子来发力和提高球速。我赞成网友所言只要球拍刚性好较轻的板子好,太重不便于还原和连续进攻,控球差些。业余选手可选稍硬一点儿的木质天然板(最好是欧洲产)或稍轻一点儿的加碳板,以中和上述优点,还可通过改变海绵胶皮使球拍更加适合自己的特点。当然,还有个心理因素,心理差好紧张的可用控球好的板子,心理好的可用速度快的板子。进口或合资板,特别是日本板现在比较规范,板子上都有注明,用一个方箭头指向底板类型:
DEF 适用于以远台削球为主的传统防守型打法。
ALL- 适用于近台全面型打法,以控制球(搓球、推挡)和削球防守为主。
ALL 适用于攻守兼备的全面型打法。
ALL 适用于以攻球为主的全面型打法,可制造有较大节奏的上旋弧圈球。
OFF- 适用于中台攻击型打法,制造旋转较强,击球准确度较高,控制球能力较好。
OFF 适用于发球抢攻的攻击型打法,击球速度快,制造旋转强,击球力量大。
OFF 适用于最积极主动的攻击型打法,击球速度快,以攻球为主。
作出一种明智的选择,会使你从中受益,并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你的技术优势。

所谓“高档次乒乓球底板”至少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概念:一是不同底板的性能细分,以适应各种类型技、战术打法的不责骂需要;二是相同类型底板在重量、厚度、弹性与控球感等方面的性能保持相对稳定。因此,可以说高度的性能工巧匠针对性与高度的性能稳定性是高档次底板的基本要求。

如何界定乒乓球底板性能在国际上一直没有统一模式。欧洲生产的底板有的采取“速度与控制”系数来反映其性能,标明的“速度”系数较高说明该底板的弹性较大,相应的“控制”系数就会较低;反之标明的“控制”系数较高说明底板的弹性较小,当然“速度”系数也会相对较低。日本生产的底板有的则采用“球感”与“速度”坐标来反映其性能。有些底板的从标虽然属于“软”球感范畴,但是同样可能是弹性较高的快速底板,相反有的坐标虽然属于“硬”球感,但是其速度却不一定更高。其实作为击球工具的球板,自己本身不会产生“速度”“旋转”和“控制”,所谓“速度指标”,是指击球用力通过球板作用于来,使之转化为回球飞进带度的效率指标;所谓“旋转指标”,是指击球用力通过球板作用于来,使之转化为回球自转速度的效率指标;所谓“控制指标”,是指击球用力与方法相同时球脱离板所需时间的长短。因此,高性能的球板可以使击球人的击球效率更高,感觉更敏锐。

人们对底板的“感赏”是指击球时,神经中枢对球板触球瞬间反射回来的肌肉用力差别感觉,也就是通常人们说的底板是否“打得透”、是否“吃球”、是否“有弹性”和是否“有底劲”等等。高性能的底板都应具备上述良好“感觉”。

所谓“打得透”是指球板触球瞬间力量的传递与反射回来的肌肉用力差别感是否“敏锐”,一般来说,底板的层数和材质搭配对这种“敏锐性”有直接影响,所以通常流行的纯木制底板多数都在七层以下,而且高档次的底板特别讲究材质的选择与匹配。

所谓“吃球”实际是由于底板在击球撞击下产生的微不上“变形”造成的,不同的“变形深度与范围”会给人不同的“触球面积差别感”,触球面积感较小就会感到底板“较硬”,反之则“较软”,因此太硬的底板就会有“不吃球”的感觉。

所谓“弹性”是指“变形恢复的速度”,可分为坚挺弹性和柔和弹性。坚挺弹性大是指底板击球变形感较小,恢复速度“较快”-----球脱板的感觉快;柔和弹性大是指底板变形感较大,恢复速度“较快”----球板鞭打感觉明显,反之则弹性小。

“底劲”是反映击球的力量通过球板作用于“球”转化为飞行速度或旋转速度的过稳中程中的效率程度,“底劲好”的底板,击球力量在传递过程中损耗小,感觉用力“集中”----转化效率高,否则会感觉“空”“散”,这些原因与底板的材质和工艺设计又有直接关系。

高性能底板的设计依据主要是根据不同技、战术特点和不同打法的分类需要:

运用弧圈球攻击技、战术的选手需要更多地摩察击球,适合使用“软球感与高弹性”的底板;

运用近台球快攻技、战术的选手需要更多的撞击球,适合使用“硬球感与高弹性”的底板;

运用削球旋转变化技、战术的选手需要更多的控球时间,适合使用“软球感与较低弹性”的底板;

运用攻、削结合技、战术的选手需要较强的攻击力度,因此适合使用的底板应该有“软球感和适当的弹性”。

为选择适合自己主要技、战术特等点的底板,有时还应考虑个人的特殊需要,例如:有的弧圈球运动员为了提出来高弧圈球的速度,也会选择“较硬球感”的底板,这样一来就可以较容易地拉出弧线更加低平的快速弧圈球;有的近台球快攻选手为了更好地回击带有强烈上旋的攻球,他们也会选择“较软球感”的底板,这样就可以较容易提高在回击中的控球感;有的攻、削结合运动员经常运用“突击”“扣杀”等技术,他也会选择“较硬球感”的底板来满足自己的特殊需要。应该说目前乒乓球底板性能有向“软球感与高速度感”方向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弧圈球技术的运用已经相当的普遍,另一方面即使是传统的正胶近台球快攻技术在面对弧圈球这一现实,也必须有新的发展,在回击“劈长加转下旋球”时要会拉前冲上旋球,在攻打弧圈来球时必须在击球瞬间克服来球的强上旋,制造自己的上旋才能保证自己的击球弧线,因此使用又“硬”又“快”的底板来应对必然会十分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