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孙悟空入洪荒:红筹股是什么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7 02:11:15
我知道了蓝筹股,现在想知道红筹股,谢谢赐教!

红筹股这一概念诞生于90年代初期的香港证券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有时被称为红色中国,相应地,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把在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称为红筹股。本世纪以来在美国、新加坡以红筹模式上市的公司也越来越多,红筹股的概念便延伸为在海外注册、在海外上市,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

  具体如何定义红筹股,尚存在着一些争议。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应该按照业务范围来区分。如果某个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来自该业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红筹股。国际信息公司彭博资讯所编的红筹股指数就是按照这一标准来遴选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权益多寡来划分。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大部分直接来自中国大陆,或具有大陆背景,也就是为中资所控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才属于红筹股之列。1997年4月,恒生指数服务公司着手编制恒生红筹股指数时,就是按这一标准来划定红筹股的。由于恒生的实用性,后一种划分方法被更广泛的使用。

  香港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香港资本市场上一直存在着英资和华资公司的划分。后随着香港的回归前后与大陆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大陆资金逐步进入香港,形成第三类机构——中资企业。

  80年代末,越秀集团、粤海集团分别间接或直接收购香港的上市公司取得了上市的地位。90年代初,中信收购泰富及其后的一系列成功运作掀起中资企业在港收购热潮。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92年7月至1993年底的一年半时间,被中资收购或参股成为主要股东 持股10%以上 的香港上市公司有28家,占1993年底香港全部上市公司477家的5.9%。红筹股概念初步形成。

  1996—1997年,深业控股、越秀交通、中国电信陆续上市,红筹股开始被市场热炒注资重组概念,红筹股板块正式确立。

  2000年后,红筹股再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当年红筹上市12家,筹资3539亿港元,占当年香港主板和创业板筹资总额的77%。到2004年,香港红筹企业总数达84家(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所)。

  新加坡
  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始于1993年的中远投资。在2002年前,在新加坡上市以国有企业居多,有一些直接上市的通道,比如中新药业。但也有一些用的是红筹模式,比如首家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国公司中远投资,也是目前在新加坡上市的市值最大的中资公司,就是买壳上市。其后的联合食品、大众食品也都采用红筹模式上市。这一阶段在新上市的中国企业有16家。

  2003年以后,中国企业赴新上市形成了热潮,上市企业主要以民营企业为主,红筹模式被广泛运用。2003、2004两年每年都有12家中国企业在新上市。加上7家中国大陆相关公司,形成47家中国概念板快,被称为“龙筹股”。

  美国
  从1992年起,中国公司开始在美国上市。这一阶段包含了两类企业,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并存:一类是在香港上市的国企H股以美国存托凭证方式(ADR)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如青岛啤酒、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等8家公司,另一类为外资或中资的公司以红筹方式上市,如华晨金杯汽车、中国中策轮胎和正大易初摩托。

  当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以制造业为主,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强劲吸引了国际投资者,华晨金杯汽车在上市后的一个多月内,股价从发行价的16美元上涨至33美元。这是第一波中国热。

  这股热潮到1994年开始消退,一方面是受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引发的新兴市场信心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中国上市公司本身的原因,公司在上市后公布的中报和年报业绩与公司管理层在上市推荐时所做的预测有很大出入。

  1997年上半年,中资股迎来第二次上市高潮。主要是一批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同时,在美国以ADR方式上市或在OTC市场挂牌交易,包括华能电力国际、中国东航、南方航空、大唐发电等H股,也包括北京控股、上海实业等红筹股。

  1999年和2004年,又掀起连续两波在美上市的高潮,主力都是网络股。前一波的代表是中华网和三大门户网站;后一波的代表是Tom 在线、掌上灵通、盛大娱乐等。而这两次高潮的主力都是红筹股。

  除此之外,在伦敦、多伦多、东京都有少量红筹股存在。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海外市场除香港外,并不特别强调红筹的概念,而是统一定义为“中国概念”。无论H股、S股、买壳、造壳,不管来源如何,只要满足各交易所上市标准,就可以上市。红筹股与非红筹股间的界限一直比较模糊。

在海外股票市场上,都有蓝筹股的说法.所谓蓝筹股,是指业绩优良,市值较大,股性活跌的股份。在香港,读者耳目能详的蓝筹股有汇丰控股、长江实业、恒基发展、新鸿基地产、中信泰富等。现纳入恒生三十三指数的股份,由于都属于各行业的佼佼者,因此大都可算作蓝筹股,但是有股份开始走下坡路,如果变化较大,恒生指数服务公司会作适当的调整,即剔除某些股份,换进相同数量的新近发展较快的股份。

蓝筹股这一说法近年来也逐渐为中国大陆的证券传媒所援用。深圳的深发展,上海的四川长虹、陆家嘴等都是证券界人士和证券传媒所喜闻乐道的蓝筹股。

如果说蓝筹股的说法适应于几乎所有的股票市场的话,那么,红筹股的说法则仅适应于香港股票市场。目前对于红筹股的定义,尚存在一定的争议。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按业务范围区分,即如果某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来自该等业务,那么,该公司的上市股份即将称为红筹股,彭博资讯红筹股指数即按此标准遴选;二是按权益多寡区分,即,如果某上市公司权益中的大部分直接来自中国大陆,或具有大陆背景,那么,该公司的上市股份即是红筹股。今年4月中旬,恒生指数股公司着手编制恒生红筹股指数, 该公司倾向于按权益多寡区分。在上述争议尚无定论之时,我们不妨将两方面的股份都看成红筹股。

在香港最为有名的红筹股有:中信泰富、粤海投资、招商局海虹、上海实业,以及不久前上市的深业控股和北京控股等。
参考资料:http://103.stock888.net/001212/100,103,358262,00.shtml

红筹股这一概念诞生于90年代初期的香港股票市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有时被称为红色中国,相应地,香港和国际投资者把在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称为红筹股。

具体如何定义红筹股,尚存在着一些争议。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应该按照业务范围来区分。如果某个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其盈利中的大部分也来自该业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就是红筹股,国际信息公司彭博资讯所编的红筹股指数就是按照这一标准来遴选的。另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权益多寡来划分。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大部分直接来自中国大陆,或具有大陆背景,也就是为中资所控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的股票才属于红筹股之列,1997年4月,恒生指数服务公司着手编制恒生红筹股指数时,就是按这一标准来划定红筹股的。通常,这两类公司的股票都被投资者视为红筹股。

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香港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近年来出现的红筹股,主要是内地一些省市将其在香港的窗口公司改组并在香港上市后形成的,如上海实业、北京控股等。红筹股已经成了除日股、N股外。内地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红筹股的兴起和发展,对香港股市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从1993年于1997年6月底,红筹股公司通过首次发行及增资配股筹集的资金为115.5亿美元,1997年1至6月。香港股票市场的总筹资额约为1433亿港元,其中,红筹股占了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