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夜北风吹:郭敬明的详细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15:29:12
最好有他的基本资料,所有作品……反正越详细越好!~
拜托各位了!

自由成长,文心飞扬

  郭敬明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母亲邹慧兰是当地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父亲郭建伟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

  儿时的郭敬明便十分懂事和喜欢读书,针对他对读书的兴趣,母亲邹慧兰经常都给郭敬明购置一些益智方面的幼儿图书,有时还亲自给儿子详细指导和讲解。每次在母亲讲解时,郭敬明都听得十分认真,并且还不停地问这问那,邹慧兰便不厌其烦地给儿子讲解。

  郭敬明的记忆力特好,有的故事,母亲讲一遍他便完全能够背诵,郭敬明在陌生人面前胆识也大,从不腼腆,每每有叔叔阿姨到家来玩时,只要叫他讲故事,郭敬明便眉飞色舞地讲起来,样子十分可爱。郭敬明的聪明和好学让全家人很是欢喜,但父母从来没有刻意地要培养他,让其将来成为一名什么样的人才,而总是给郭敬明一个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让他在自由和兴趣中渐渐长大,尽情发挥自己,因为母亲邹慧兰知道:“兴趣是孩子成功最好的老师”。特别是从郭敬明懂事后,父母更由其选择,就拿买书来说吧,他们便不再主动为郭敬明挑选什么,每次领着郭敬明去新华书店,都是由他自己去挑选,郭敬明喜欢什么就买什么,每次买书回来,郭敬明便要一口气把它们读完,甚至父母叫他吃饭他都舍不得放下自己的书本。

  1988年9月,郭敬明在自贡市贡井区向阳小学上学了,这时候的他也象别小朋友一样,按时到校、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但这孩子在课堂学习之余特爱读课外书,读完之后,他也写一些心得体会和读后感,尽管十分短小稚嫩,但他那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受老师和父母的赞扬。

  由于大量阅读,潜移默化,郭敬明的文字功夫在暗暗地增长,到小学生写作文的年龄段时,他的优势便凸现了出来,每次老师布置一篇课堂作文,别的同学总是绞尽脑汁半天都写不出来,而他仅需考虑2分钟就很快进入角色。他写文章速度很快,而且文章写得又好,经常被语文老师拿去给班上的同学作范文学习。老师的一次又一次赏识教育,不时给儿时的郭敬明在学习上带来更大的鼓励和推动。

  1995年,郭敬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自贡九中,从小学升入初中,郭敬明的视野更开阔了,他开始广泛地阅读名家的小说和散文,包括金庸、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尤其是古龙的武侠小说,他更是爱不惜手,同时,他也喜欢读一些杂志和报纸。尽管如此,但看见儿子郭敬明课堂之余读武侠小说,父母邹慧兰、郭建伟从不干预和制止,他们认为,那是孩子在学习之余的一种有益放松,既调节了自己,又增长了知识。

  1997年初中二年级时,郭敬明在全国公开刊物《人生十六七》上发表了他的处女诗作《孤独》,这首诗忧郁凄美。不久,他收到了杂志社寄来的10元钱稿费和样刊,当时,郭敬明欣喜万分,当父母知道这事后,对儿子也倍加赞赏,鼓励他继续努力。父母认为,尽管10元钱的稿费不是很多,但它给儿子郭敬明带来的价值和益处远远超出了它的本身,因为,这是儿子十余年的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

  作品第一次变成铅字得到社会的认可,郭敬明的创作激情便陡增。从此,他除了自由写一些文章外,还参加一些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由于功底扎实,他写的文章经常都能发表,让班上同学好生羡慕。挣来的稿费郭敬明用来给自己买课堂学习方面的资料和自己喜欢的文学书籍,有时也买可乐喝;还有的时候,他会用来捐助班上困难的同学。郭敬明告诉记者,他是独生子,在家没有哥哥姐姐和他一起玩,更找不到与自己交流的同龄对象,所以他特别珍惜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

  上了高中,学习时间更紧了,但郭敬明没有放弃自己的读书写作爱好,他天天记日记,合理安排时间:一必须保证课堂学习,二学习决不念及写作,写作决不念及学习。由于这样安排,使写作和学习互不干扰,结果收获很好。记者在采访郭敬明的高中班主任邓又立时,邓老师介绍说,在中学时,郭敬明这孩子很有灵气和自制力,所以在学校老师对他基本上没什么限制和管束,尽管如此,他的学习成绩还是排在全年级前二十名,在自贡富顺二中能排在前二十名,便意味着是上重点大学的材料了;不仅如此,郭敬明的一项发明还在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一等奖,他的一项调查报告还获得自贡市生物环境考察报告比赛一等奖;写作上更是不赖,郭敬明高二高三时,连续获第三、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初显才华,无限风光

  谈及“新概念作文大赛”,郭敬明感慨颇多,同时让他记忆尤新,因为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那是2000年冬季,郭敬明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阅读他买来的《萌芽》杂志,他发现该杂志上所登的文章自己也能写出,还有可能写得更好,恰好在该期《萌芽》杂志登出举办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通知,带着自信,郭敬明抽了半个小时便完成了题目为《剧本》的文章,然后很快寄往上海参加初赛。一月后,郭敬明收到了该杂志社寄来的邀请他去上海参加决赛的通知。自贡距上海上千公里,坐火车也得花两天时间,自己的学习时间又非常紧,放弃了吧?郭敬明又觉得有些可惜,于是他打电话回家告诉父母郭建伟和邹慧兰。

  当父母得知此事,满心欢喜,极力鼓励儿子乘飞机前去参加,尽管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但在父母的心里,儿子的此次远行将会花掉夫妻俩多年攒下的几千元积蓄,但他们认为值!因为这是给儿子能力展示的绝好机会,别人想去还去不着呢!更为重要的是,儿子的此次远行,他们作父母的决不陪同,他们希望让儿子在此次远行中培养一下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给儿子一个自由生活的空间,毕竟,在将来的社会里,一个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强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将来能否找到一处好的立足之地。

  2001年1月,郭敬明向学校请了假,在没有父母的陪同下,单枪匹马直飞上海,上海是一国际大都市,街巷纵横交错。他到了上海先找一地方住下来,第二天便四处打听参赛地点。决赛场上,全国高手云集于此,但郭敬明不慌不忙、沉着应战,最后,他以“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一文获得大赛一等奖。但这个奖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在采访中郭敬明告诉记者,当时他只得了一个奖牌,没有一文奖金。

  尽管如此,在郭敬明的心里,仍然是甜滋滋的,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在全国颇具名气,它是由北大、清华、北师大等全国10所著名高校和《萌芽》杂志社联合发起共同主办的,担任评委的也是国内一流的文学家和知名学者,在中国被公认为中学生当中的“矛盾文学奖”,这次自己能在这权威的大赛上展露风头,应该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

  正因如此,即使在高三学习时间非常紧的情况下,郭敬明又参加了2002年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次大赛有4万多人参加,而进入复赛的仅有200人,但他还是力克群雄获奖了,并且在初赛和决赛上双双获得一等奖。这让作评委的专家教授都感到有点吃惊,因为这项全国顶尖级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举办多年来,能连续两次拿一等奖的实在太少太少,目前全国仅有两人,郭敬明是其中之一,由此,郭敬明名声雀起。

  《幻城》背后,绵绵情长

  但真正让郭敬明一炮走红的还是他的《幻城》,《幻城》从2003年月底上市后至12月,累计销售84万册,据有关媒体报道,在2003年11月的全国文学类畅销书排行榜上,《幻城》名列第三;而他自己也在新浪网与南方都市报等媒体联合举办的“2003年度中华文学人物”评选活动中,被提名为“人气最旺的作家”之一,与大家王蒙、海岩排在一起,让不少文学前辈望尘莫及。

  郭敬明促成了《幻城》,而《幻城》也成就了郭敬明,《幻城》的出现,给新世纪的中国文坛带来了极大的震动,使他也成为新时期少年作家的领军人物,媒体也纷纷报道,称他在名气和势力上已盖过了前几年的新锐韩寒和郁秀,但关于他创作《幻城》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郭敬明告诉记者,2002年4月的一天,也就是高考临近的那段日子,学校经常考试,学习上的紧张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为了释放自己,寻找到一分自由和轻松,他幻想一些东西来写,通过写一些东西来解除心中的烦闷,《幻城》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但他构思《幻城》时仅花了1个小时。

  由于文如泉涌,当天晚上他吃完饭后从20:00钟开始动笔,一直写到22:00,仅仅两个小时,便完成了全文,约两万字,当他写完时,心底感到从未有过那么一种轻松和兴奋,但他没有急于将文章打印出来。而是将它存放起来,然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之中。

  2002年8月中旬,郭敬明收到了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时候,他可以如释重负了,到了8月底,他才想起4个月前写的那部小说《幻城》来,于是他便翻出手稿来开始打印,然后通过E-mail发给了上海的《萌芽》杂志,没几天,杂志社的编辑傅星通知郭敬明,告知该小说拟在2003年10期推出。

  事后,所有的结果都令郭敬明出乎预料和兴奋不已。第一个让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幻城》在10期《萌芽》上被安排在头条;第二个令他没想到的是,《幻城》面世没几天,《萌芽》杂志和他就接到不少读者打来的热线和信函,网站上关于他和热论《幻城》的贴子更是铺天盖地;第三个令郭敬明没想到的是,11月上旬,春风文艺出版社编辑时祥选专程从沈阳赶赴上海大学,希望郭敬明与他们合作,由郭敬明将《幻城》短篇改为长篇,创作期限为1个月,也就是12月中旬交稿,对此,郭敬明没有拒绝,他认为这其实是对他能力和势力的一种最好检验。

  但由于白天学习时间紧,他只好挤晚上的时间,在长篇《幻城》创作的日子里,郭敬明常常都是熬夜到天亮,他说他不敢马夫,面对千万双读者的眼睛,在这一个月里,郭敬明瘦了将近5斤。

  但他不负众望,2003年1月长篇《幻城》一面世,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就与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以及《我是韩国人》一起,挤入文艺社科类图书销售排行榜前三名,短短几个月便发行到50万册,有的读者买不到该书,竟然借来手抄,对作品扩后的内容反应更是好评如潮,一青年读者:“四维(郭敬明)的文字是绝美空灵的,有漂亮幽然的琥珀色,他的笔法是行云流水,有镜花水月的美丽画,他的文章是清丽飘渺的,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有的读者还建议将《幻城》续写、拍成电视剧、出版漫画本等等。与此同时,在文学前辈和不少专家中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幻城》是一种全新文字样式,值得肯定。”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文轩:“《幻城》用的是一种高贵、郑重的腔调,绝无半点油腔滑调。”“能写出这篇作品的作者,竟然是一个岁数不大的人儿。”“读到《幻城》终于有了一种安慰。”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幻城》不失为一部天才之作。”面对众多读者和文学前辈的真情赞许和厚望,郭敬明更是感动万分和自豪。

  2003年3月27日,在鲜花和掌声中,郭敬明又迎来了在上海大学专门为他举办的“《幻城》作品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著名作家葛红兵等。为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作品举办如此研讨会,这在中国尚属首次;更有甚者,在这时,他又被春风文艺出版社买断了其在大学期间所创作品的首发权。一名尚不满20岁的学生,在文坛上如此身价百万,当今中国实属罕见。2003年9月,郭敬明再接再厉,推出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梦里花落之多少》,上市即成抢手货,发行突破90万册。如此畅销,让郭敬明日进斗金,年少的他便成为一个令人刮目相看、不折不扣的学生富翁和“天才”少年作家。

  敬明印象,时尚锋芒

  郭敬明名利双收,邀请他参加各类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也越来越,但郭敬明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名人,他认为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普普通通一名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所以,在学业与活动发生冲突时,他会首先完成学业,然后才是自己的写作和活动,学业实在忙不过来,他会豪不犹豫地推掉活动,在他心里,学习永远是位居第一的。

  生活上的郭敬明是一个十分时尚的孩子,喜欢打羽毛球、听CD、旅游,他穿着也颇另类,但给人的感觉一定是很舒服的那种。郭敬明告诉记者,一位与他见过面的朋友这样描述他:“灿烂明媚没有雾霭般沉沉的忧伤,有着周杰伦那样另类装束,有着周渝民的阳光亲切和可爱,有着周星驰的活泼和搞笑。长长的头发柔顺乖巧地垂了下来,是好看的黄色,明亮的眸子晶莹剔透,而最具标志的还是他那极具亲和力饱含着缕缕温馨、沁人心脾的笑。”记者见过郭敬明后,觉得这样的描述一点不假。

  生活中的郭敬明更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孩子,他靠自己的写作挣了钱,但他会不时给父母、爷爷奶奶买衣服和营养保健品之类的东西,过年时,他会把全家人叫上,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然后由自己买单;朋友同学遇上什么困难,他也慷慨相助,他认为“孝顺”和“助人”那是咱中国人做人的起码本质。

  郭敬明出名了,作为父母的也应该沾沾光,但郭敬明的父母邹慧兰郭建伟不这样认为,他们说:“儿子和我们只存在家庭关系,至于工作事业生活上,我们都是各做各的,都有自己独立的空间,总之,他是他,我们作父母的还是我们自己。”

郭敬明:青春写作构建幻城
--------------------------------------------------------------------------------

2003年05月28日 14:12 南方都市报

采访印象:在我的印象中,郭敬明是个喜欢打羽毛球的活泼的孩子,喜欢穿风衣行走在长满香樟树的校园里的沉静的孩子。正如他自己所说,有着清亮的笑容深黑的瞳仁以及看不见的忧伤。采访他的时候,他刚利用周末时间从长春忙完《幻城》的签售活动回来。虽然很累,他还是爽快地答应接受我的采访,但要在周一到周四晚上十点半以后。在电话里,他侃侃而谈,对每个问题都迅速认真地作出了回答。到了晚上11点的时候,他不好意思地表示先到此为止,如果有问题再联系,因为怕太晚影响同宿舍的人休息。

郭敬明简历

郭敬明 1983年生

网络名 第四维

获第三届、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已出版个人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 右手年华》、《幻城》

目前在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学习

性格一半明媚 一半忧伤

喜欢看电影、睡觉和用四十五度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

关于幻城

我觉得就是人心中的一座城堡,就是你的梦想

记者:你在《幻城》中塑造了一座冰雪帝国,它有特定的涵义吗?

郭敬明:我觉得就是人心中的一座城堡,就是你的梦想,你长大以后内心依然保留的一些童真,每个人心中的幻城都不一样。

记者:《幻城》读起来像日本漫画,又像古龙的武侠小说,你是不是受到他们的影响?你觉得《幻城》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郭敬明:应该是古龙武侠的一些东西,以及日本一直以来的审美观点的影响。西方的话,就是那些魔幻小说的东西。

记者:有人评价你的《幻城》具有网络写作的一些特点,简单柔弱,虚无飘渺,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郭敬明:这个本来就是写一个虚幻的故事,所以说语言的感觉、情节的构架都比较飘渺。但我在里面所表现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说,用的是神话框架,但表现的是人。我觉得它还是有自己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感情。

记者:我感觉《幻城》的迷人之处就是用简单的童话,表达对某些终极问题的追问,比如爱、信仰、价值。在这么一个娱乐的、消费的时代,人们纷纷避开这些“沉重”“深刻”的问题,纵情享乐,玩世不恭,少数人退化成行尸走肉般的消费者,大部分人在内心深处还是怀着深深的饥渴,甚至惶惶不可终日。对于人类而言,这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宿命。你的这本小说(我觉得是童话)虽然具有某些网络语言的特点,却简洁明快地触到了人类灵魂的中枢,因此与同时代人的写作不同,也与所谓的网络写作拉开了距离。

郭敬明:是的,我是在用一个神话的框架来讲述复杂的人性的故事。其实说是复杂,更多的是我把人性简化了,而这种简化又不同于单纯的把事情简单处理,而是把人性中一些不是那么突出的情感推到一个极致。让所有的感情变得纯正而清澈,没有世俗的介入。

记者:曹文轩说,《幻城》还可算得上是“大叙事”。作者不写“世俗社会的蝇营狗苟”、“风尘世界的芸芸众生”,而是写“梦幻城池”“神圣之战”“王”“大阴谋”“冰清玉洁之境界”,“小小年纪,居然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大腔圣调,并且还显出一副举重若轻的派头”。你怎么看这个评价?

郭敬明:我觉得受宠若惊了,让我有点担当不起。

记者:你说“《幻城》让我觉得很累”,为什么?

郭敬明:当时也是开玩笑地讲,不过的确是有一点累。因为写《幻城》写到最后的时候,由于时间不够了,所以结局有些控制得不是特别好,有些仓促。

记者:这是你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回过头看,你如何评价它,是否有缺憾?

郭敬明:首先,它不能代表我的风格,而且也不是我最喜欢的写作风格。但是对我而言,它是一部最特别的作品。这个最特别包括首先它是我第一部长篇小说,而且也是给我带来最大的社会认可的一部小说,也是我第一次尝试写魔幻题材的小说。它在我的文学创作中占有一个很特别的地位。当然这个很特别也不可能永远特别下去。我希望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而不全是陷入这个幻城里面永远走不出来。

缺憾还是蛮多的。首先,因为这个小说中间一部分我写了很多推理的东西,所以注定了我用第一人称是失败的。当然,也不是失败。因为第一人称写推理小说以前很少有人写。因为一个小说里如果用第一人称的话,那么很多东西都被限定了。除了你看到的,其他东西你都不能写。所以这是写推理小说的一大禁忌。因为我短篇里面是用的“我”的第一人称,所以长篇也只好沿用下来。还有就是最后时间比较仓促,结尾节奏太快了。

记者:有些成名的作家和批评家,笼统地把年轻的作者的写作称为青春写作,潜台词里有稚嫩、简陋、浅薄的含义,你怎么看“青春写作”?

郭敬明:以前都是三十岁的人写三十岁的东西,四十岁的人写四十岁的东西,现在看到十七八岁的人写十七八岁的东西,一下子就觉得很新奇,就把这作为一个现象来对待。其实他们对于那些作者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作品的关注,而没有抛开这个作者去关注这个文本,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文本。如果他的文本我们觉得是成熟的,那么他就是成熟的,如果文本是幼稚的,那么他就是幼稚的,不应该用一个人的年龄、身份去限定或者去推导他的作品是成熟还是幼稚。不一定十六岁的人写的东西就一定是幼稚的,也不一定六十岁的人写的东西就是成熟的。对青春写作,我们不应该提倡,也不应该反对,因人而异。写作对于他是很适合的,那么他就去写;如果写作对你不适合,那么你不必放弃学业一定要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个人做出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

关于情感

我觉得朋友是我最大的支持。

记者:在小说中,情感是一切的东西,你信仰情感吗?你如何看待为对方奋不顾身的爱情?这是不是也是给彼此无限的沉重的负担?因为书中的不少悲剧却是彼此过于强烈地爱造成的呀。

郭敬明:我信仰情感,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我觉得情感是我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我所想要表达的也大多是关于情感的事情。

记者:在《幻城》里面,似乎特别强调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郭敬明:我觉得应该有吧,可能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有时候反而对亲情有一种更纯粹的感觉,对它有一种很圣洁的想像。我们这一代从小都是生活在父母身边,缺少兄弟手足之间的感情。所以我希望给大家带来的是这样一种亲情,一种很强烈的感情。

记者:书中的主人公兄弟之间的感情,甚至超越了爱情和亲情。

郭敬明:这就是我上面说到的把一种情感推到极至之后的结果。

记者:你在书的后记里,你用非常动人的笔调谈到了朋友,是不是因为独生子女少兄弟手足,而从朋友处获得?

郭敬明:朋友我谈得够多了,我后序里写的都是朋友。我觉得朋友是我最大的支持。我很看重友情,友情是最珍贵的。

记者:你说你有很多朋友,但感觉你还是很孤独。

郭敬明:对。因为可能就是我对友情太重视了,太推崇了,觉得它太完美了。所以很多时候一次小小的分离都会让我觉得很难过。越在乎的东西就会觉得越难过。

记者:你说和最好的朋友微微是“第三种关系”,能解释一下吗?

郭敬明:每个人感情都不一样,你对这个人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你不能把它简单划分为友情。就像以前我去别的学校参加讲座时我说过,我对两个人,可能两个都是普通朋友,但是我对他(她)的感情和对他(她)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不能把它笼统地划为你们都是友情或者你们都是爱情,或者都是亲情。这个世界上的感情不能单纯地划分为这三种。像我对他们说,你们在座的来听我讲座的是什么关系,是友情吗?是爱情吗?都不是。我觉得划分不要那么机械,很多时候感情是混合在一起的。

记者:是呀,感情是千变万化的,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体验得到,很难简单地以某个概念来概括。我感觉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似乎天然就拒绝归类。

郭敬明:我觉得不是拒绝归类,而是你无法归类,这一代的孩子都有太个性的东西,太鲜明,你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地方,也许今天你发现有个人可以代表这一代人了,但是也许过几天你就会发现有种人和你发现的人完全是不同的生活状态。

记者:你说自己很喜欢彼得潘,因为他永远也长不大,现在你长大了,还喜欢它吗?成熟就意味着丢掉童贞吗,这是不是一种宿命?

郭敬明:我以前会选择做彼得潘,现在我可能不会选择他了。我觉得人都是要慢慢长大的,必须要去承受很多东西。

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似乎有一种“幼稚”的爱好,不喜欢长大,甚至拒绝长大。

郭敬明:我以前是,现在不是了,我希望自己按照时光的轨迹成长,顺其自然。

记者:你如何看待当下某些年轻人玩世不恭的态度?

郭敬明:我自己有时候也是有点玩世不恭的态度的。我不喜欢评价别人,因为我不了解别人,别人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我没有发言权。我只能说我自己,而且我都不了解自己,我用我刚写的文章里的一句话来回答吧,“我是在用最玩世不恭的态度来最严肃地生活”。

关于新概念

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是属于哪个群体

记者:你是从新概念作文大赛里走出来的,你如何评价它?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上来说。

郭敬明:我对它是一种很衷心的感激。如果没有新概念作文大赛,我的生活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记者:你如何看待获奖保送的现象,比如前些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者?胡坚想以自己的书获得上北大的资格,你怎么看?你曾经希望以自己的书或者奖项获得上大学的资格吗?

郭敬明:我没有,我高中的成绩让我考个大学还不成问题。

记者:和其他比较偏科的少年作家不一样,你还是很注意学习的,以自己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郭敬明:我从小都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我没想过自己一定要放弃学业,个人的能力是这样延续的,所以就一直这样下来了。当然我们高中也是一所很好的学校。

记者:你如何看待“少年作家”这个称号?

郭敬明:没看法,别人这样叫是他们的事情,我无所谓,我只是觉得我还称不上一个作家。

记者:我接触过一些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似乎颇为接受“少年作家”这个称号,感觉他们经常互相欣赏,基本以“同龄人的文学代表”自居,你有这种感觉吗?怎么看这个现象?可是到目前为止,以整个文学界来看,他们似乎在艺术、在文本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

郭敬明:至于在文学上的成就,这个留给别人评说吧,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是属于哪个群体的,我觉得我就是我,而且文学不是我以后的发展方向,我的发展方向是电影方面。

记者:在近年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很多人引用安妮宝贝的文章,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郭敬明:这是我们经历的一个过程。我高二、高三的时候,也有段时间喜欢她,因为她写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某些情绪。但我觉得人随着成熟,不能还是陷于那种忧郁或者绝望里面,还是应该走出来,看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积极的、阳光的、值得你去相信的东西。我想这是一个过程,每个人成长的一个经历。不单单指她,我觉得每个人青春的某段时期都会需要某些东西去逃离。我们过了这个阶段就不应该再沉溺下去了。

记者:谈谈你自己的阅读吧。

郭敬明:我喜欢的比较杂。很多时候我不是喜欢一个作家就去看他的书,而是我看到了觉得合适的书就买回来。我涉猎很杂,名家的非名家的书我都看,报刊杂志我也看。

记者:有人称你为“韩寒第二”,你怎么评价韩寒?怎么看这个“第二”?

郭敬明:现在外面关于“韩寒第二”、“新韩寒”的问题讲得比较多。我觉得他们这样讲好像我和他是一样的,因为无论第一还是第二,都是落在韩寒这个点上的。但如果大家真正接触过我们的文字或者了解我们的话,就会觉得我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我不是说这种差异是谁好谁坏的问题,这只是个人的单纯选择而已。就比如他选择放弃学业,而我选择继续我的学业,这不能说他是错的或者我是错的,这都是个人选择。这种选择可能和你个人思考问题的视角有很大关系。只要我选择了这种生活我觉得是快乐的,符合我的理想,别人就不应该去横加指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选择,不是说大家要走一条道路才是好的。

记者:听说你前一阵刚去长春签名售书,这些活动和学业会不会有冲突?谈谈签名售书的感想,当公众人物感觉如何?

郭敬明:有冲突的时候还是学业优先。如果学业压力比较大,我会先去完成学业,而把工作放在一边。比如签售啊,出席活动啊,我学业忙不过来我也会推掉。在休息时间,因为出版社的原因,去参加一些活动,配合一下。

记者:你现在是在念一个文理结合的影视专业,以后想往哪个方面发展?

郭敬明:我现在的专业是影视类的,以后可能做导演,做节目监制之类的,写作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就可以了。再说,我还可以当编剧。

记者:目前手头上在写什么,能透露一下吗?

郭敬明:下一部小说现在已经开始在写了。五月份开始在《萌芽》上连载,叫《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写大三大四的学生出去面对这个社会所经历的很多事情。

记者:这是三毛的一本书名呀。跟三毛有关系吗?

郭敬明:没关系,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有个儿歌,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风在树梢鸟儿在叫,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话落知多少。就是这样来的

1.郭敬明:岛 [郭敬明] 2.郭敬明:岛(二) [郭敬明] 3.郭敬明:岛{普瑞尔}Vol.04 [郭敬明]
4.爱与痛的边缘 [郭敬明] 5.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郭敬明] 6.郭敬明:天亮说晚安 [郭敬明]
7.郭敬明:1995—2005夏至未至 [郭敬明] 8.岛 [郭敬明] 9.幻城(新版) [郭敬明]
10.岛II [郭敬明] 11.初恋 [郭敬明] 12.1995-2005夏至未至 [郭敬明]
13.岛(五) [郭敬明] 14.梦里花落知多少 [郭敬明] 15.郭敬明《岛》之一 [郭敬明]
16.新版幻城 [郭敬明] 17.幻城 [郭敬明]
1983年6月6日出生,四川自贡人血型AB,双子座。爱好电影羽毛球睡觉。2002和2003获得第三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2003年入选年福布斯中国财富名人榜,成为年纪最小的进榜者。2002年出版散文集《爱与痛的边缘》;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幻城》;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梦里花落知多少》2004年出版《岛》系列书系。郭敬明悲观的乐观主义者,崇拜自由的生活和善良的人性。
http://www.audio-books.cn/zt/guojingming/

郭敬明简历

郭敬明 1983年生

网络名 第四维

获第三届、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

现已出版个人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 右手年华》、《幻城》

目前在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学习

性格一半明媚 一半忧伤

喜欢看电影、睡觉和用四十五度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

关于幻城

我觉得就是人心中的一座城堡,就是你的梦想

记者:你在《幻城》中塑造了一座冰雪帝国,它有特定的涵义吗?

郭敬明:我觉得就是人心中的一座城堡,就是你的梦想,你长大以后内心依然保留的一些童真,每个人心中的幻城都不一样。

记者:《幻城》读起来像日本漫画,又像古龙的武侠小说,你是不是受到他们的影响?你觉得《幻城》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郭敬明:应该是古龙武侠的一些东西,以及日本一直以来的审美观点的影响。西方的话,就是那些魔幻小说的东西。

记者:有人评价你的《幻城》具有网络写作的一些特点,简单柔弱,虚无飘渺,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郭敬明:这个本来就是写一个虚幻的故事,所以说语言的感觉、情节的构架都比较飘渺。但我在里面所表现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说,用的是神话框架,但表现的是人。我觉得它还是有自己的根基,这个根基就是感情。

记者:我感觉《幻城》的迷人之处就是用简单的童话,表达对某些终极问题的追问,比如爱、信仰、价值。在这么一个娱乐的、消费的时代,人们纷纷避开这些“沉重”“深刻”的问题,纵情享乐,玩世不恭,少数人退化成行尸走肉般的消费者,大部分人在内心深处还是怀着深深的饥渴,甚至惶惶不可终日。对于人类而言,这是一种挥之不去的宿命。你的这本小说(我觉得是童话)虽然具有某些网络语言的特点,却简洁明快地触到了人类灵魂的中枢,因此与同时代人的写作不同,也与所谓的网络写作拉开了距离。

郭敬明:是的,我是在用一个神话的框架来讲述复杂的人性的故事。其实说是复杂,更多的是我把人性简化了,而这种简化又不同于单纯的把事情简单处理,而是把人性中一些不是那么突出的情感推到一个极致。让所有的感情变得纯正而清澈,没有世俗的介入。

记者:曹文轩说,《幻城》还可算得上是“大叙事”。作者不写“世俗社会的蝇营狗苟”、“风尘世界的芸芸众生”,而是写“梦幻城池”“神圣之战”“王”“大阴谋”“冰清玉洁之境界”,“小小年纪,居然用了莎士比亚式的大腔圣调,并且还显出一副举重若轻的派头”。你怎么看这个评价?

郭敬明:我觉得受宠若惊了,让我有点担当不起。

记者:你说“《幻城》让我觉得很累”,为什么?

郭敬明:当时也是开玩笑地讲,不过的确是有一点累。因为写《幻城》写到最后的时候,由于时间不够了,所以结局有些控制得不是特别好,有些仓促。

记者:这是你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回过头看,你如何评价它,是否有缺憾?

郭敬明:首先,它不能代表我的风格,而且也不是我最喜欢的写作风格。但是对我而言,它是一部最特别的作品。这个最特别包括首先它是我第一部长篇小说,而且也是给我带来最大的社会认可的一部小说,也是我第一次尝试写魔幻题材的小说。它在我的文学创作中占有一个很特别的地位。当然这个很特别也不可能永远特别下去。我希望自己是在不断进步的,而不全是陷入这个幻城里面永远走不出来。

缺憾还是蛮多的。首先,因为这个小说中间一部分我写了很多推理的东西,所以注定了我用第一人称是失败的。当然,也不是失败。因为第一人称写推理小说以前很少有人写。因为一个小说里如果用第一人称的话,那么很多东西都被限定了。除了你看到的,其他东西你都不能写。所以这是写推理小说的一大禁忌。因为我短篇里面是用的“我”的第一人称,所以长篇也只好沿用下来。还有就是最后时间比较仓促,结尾节奏太快了。

记者:有些成名的作家和批评家,笼统地把年轻的作者的写作称为青春写作,潜台词里有稚嫩、简陋、浅薄的含义,你怎么看“青春写作”?

郭敬明:以前都是三十岁的人写三十岁的东西,四十岁的人写四十岁的东西,现在看到十七八岁的人写十七八岁的东西,一下子就觉得很新奇,就把这作为一个现象来对待。其实他们对于那些作者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作品的关注,而没有抛开这个作者去关注这个文本,我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文本。如果他的文本我们觉得是成熟的,那么他就是成熟的,如果文本是幼稚的,那么他就是幼稚的,不应该用一个人的年龄、身份去限定或者去推导他的作品是成熟还是幼稚。不一定十六岁的人写的东西就一定是幼稚的,也不一定六十岁的人写的东西就是成熟的。对青春写作,我们不应该提倡,也不应该反对,因人而异。写作对于他是很适合的,那么他就去写;如果写作对你不适合,那么你不必放弃学业一定要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个人做出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

关于情感

我觉得朋友是我最大的支持。

记者:在小说中,情感是一切的东西,你信仰情感吗?你如何看待为对方奋不顾身的爱情?这是不是也是给彼此无限的沉重的负担?因为书中的不少悲剧却是彼此过于强烈地爱造成的呀。

郭敬明:我信仰情感,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我觉得情感是我生活中最珍贵的东西,我所想要表达的也大多是关于情感的事情。

记者:在《幻城》里面,似乎特别强调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

郭敬明:我觉得应该有吧,可能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有时候反而对亲情有一种更纯粹的感觉,对它有一种很圣洁的想像。我们这一代从小都是生活在父母身边,缺少兄弟手足之间的感情。所以我希望给大家带来的是这样一种亲情,一种很强烈的感情。

记者:书中的主人公兄弟之间的感情,甚至超越了爱情和亲情。

郭敬明:这就是我上面说到的把一种情感推到极至之后的结果。

记者:你在书的后记里,你用非常动人的笔调谈到了朋友,是不是因为独生子女少兄弟手足,而从朋友处获得?

郭敬明:朋友我谈得够多了,我后序里写的都是朋友。我觉得朋友是我最大的支持。我很看重友情,友情是最珍贵的。

记者:你说你有很多朋友,但感觉你还是很孤独。

郭敬明:对。因为可能就是我对友情太重视了,太推崇了,觉得它太完美了。所以很多时候一次小小的分离都会让我觉得很难过。越在乎的东西就会觉得越难过。

记者:你说和最好的朋友微微是“第三种关系”,能解释一下吗?

郭敬明:每个人感情都不一样,你对这个人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你不能把它简单划分为友情。就像以前我去别的学校参加讲座时我说过,我对两个人,可能两个都是普通朋友,但是我对他(她)的感情和对他(她)的感情是不一样的,不能把它笼统地划为你们都是友情或者你们都是爱情,或者都是亲情。这个世界上的感情不能单纯地划分为这三种。像我对他们说,你们在座的来听我讲座的是什么关系,是友情吗?是爱情吗?都不是。我觉得划分不要那么机械,很多时候感情是混合在一起的。

记者:是呀,感情是千变万化的,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体验得到,很难简单地以某个概念来概括。我感觉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似乎天然就拒绝归类。

郭敬明:我觉得不是拒绝归类,而是你无法归类,这一代的孩子都有太个性的东西,太鲜明,你很难找到一个共同的地方,也许今天你发现有个人可以代表这一代人了,但是也许过几天你就会发现有种人和你发现的人完全是不同的生活状态。

记者:你说自己很喜欢彼得潘,因为他永远也长不大,现在你长大了,还喜欢它吗?成熟就意味着丢掉童贞吗,这是不是一种宿命?

郭敬明:我以前会选择做彼得潘,现在我可能不会选择他了。我觉得人都是要慢慢长大的,必须要去承受很多东西。

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似乎有一种“幼稚”的爱好,不喜欢长大,甚至拒绝长大。

郭敬明:我以前是,现在不是了,我希望自己按照时光的轨迹成长,顺其自然。

记者:你如何看待当下某些年轻人玩世不恭的态度?

郭敬明:我自己有时候也是有点玩世不恭的态度的。我不喜欢评价别人,因为我不了解别人,别人怎么想的我不知道,我没有发言权。我只能说我自己,而且我都不了解自己,我用我刚写的文章里的一句话来回答吧,“我是在用最玩世不恭的态度来最严肃地生活”。

关于新概念

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是属于哪个群体

记者:你是从新概念作文大赛里走出来的,你如何评价它?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上来说。

郭敬明:我对它是一种很衷心的感激。如果没有新概念作文大赛,我的生活不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记者:你如何看待获奖保送的现象,比如前些年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者?胡坚想以自己的书获得上北大的资格,你怎么看?你曾经希望以自己的书或者奖项获得上大学的资格吗?

郭敬明:我没有,我高中的成绩让我考个大学还不成问题。

记者:和其他比较偏科的少年作家不一样,你还是很注意学习的,以自己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郭敬明:我从小都是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我没想过自己一定要放弃学业,个人的能力是这样延续的,所以就一直这样下来了。当然我们高中也是一所很好的学校。

记者:你如何看待“少年作家”这个称号?

郭敬明:没看法,别人这样叫是他们的事情,我无所谓,我只是觉得我还称不上一个作家。

记者:我接触过一些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似乎颇为接受“少年作家”这个称号,感觉他们经常互相欣赏,基本以“同龄人的文学代表”自居,你有这种感觉吗?怎么看这个现象?可是到目前为止,以整个文学界来看,他们似乎在艺术、在文本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

郭敬明:至于在文学上的成就,这个留给别人评说吧,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是属于哪个群体的,我觉得我就是我,而且文学不是我以后的发展方向,我的发展方向是电影方面。

记者:在近年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很多人引用安妮宝贝的文章,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郭敬明:这是我们经历的一个过程。我高二、高三的时候,也有段时间喜欢她,因为她写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某些情绪。但我觉得人随着成熟,不能还是陷于那种忧郁或者绝望里面,还是应该走出来,看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积极的、阳光的、值得你去相信的东西。我想这是一个过程,每个人成长的一个经历。不单单指她,我觉得每个人青春的某段时期都会需要某些东西去逃离。我们过了这个阶段就不应该再沉溺下去了。

记者:谈谈你自己的阅读吧。

郭敬明:我喜欢的比较杂。很多时候我不是喜欢一个作家就去看他的书,而是我看到了觉得合适的书就买回来。我涉猎很杂,名家的非名家的书我都看,报刊杂志我也看。

记者:有人称你为“韩寒第二”,你怎么评价韩寒?怎么看这个“第二”?

郭敬明:现在外面关于“韩寒第二”、“新韩寒”的问题讲得比较多。我觉得他们这样讲好像我和他是一样的,因为无论第一还是第二,都是落在韩寒这个点上的。但如果大家真正接触过我们的文字或者了解我们的话,就会觉得我们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我不是说这种差异是谁好谁坏的问题,这只是个人的单纯选择而已。就比如他选择放弃学业,而我选择继续我的学业,这不能说他是错的或者我是错的,这都是个人选择。这种选择可能和你个人思考问题的视角有很大关系。只要我选择了这种生活我觉得是快乐的,符合我的理想,别人就不应该去横加指责。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的选择,不是说大家要走一条道路才是好的。

记者:听说你前一阵刚去长春签名售书,这些活动和学业会不会有冲突?谈谈签名售书的感想,当公众人物感觉如何?

郭敬明:有冲突的时候还是学业优先。如果学业压力比较大,我会先去完成学业,而把工作放在一边。比如签售啊,出席活动啊,我学业忙不过来我也会推掉。在休息时间,因为出版社的原因,去参加一些活动,配合一下。

记者:你现在是在念一个文理结合的影视专业,以后想往哪个方面发展?

郭敬明:我现在的专业是影视类的,以后可能做导演,做节目监制之类的,写作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就可以了。再说,我还可以当编剧。

记者:目前手头上在写什么,能透露一下吗?

郭敬明:下一部小说现在已经开始在写了。五月份开始在《萌芽》上连载,叫《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写大三大四的学生出去面对这个社会所经历的很多事情。

记者:这是三毛的一本书名呀。跟三毛有关系吗?

郭敬明:没关系,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有个儿歌,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风在树梢鸟儿在叫,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话落知多少。就是这样来的。

郭敬明,网络名,第四维。获第三届、第四届新概念作文竞赛一等奖,出版个人作品集《爱与痛的边缘》、《幻城》、《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梦里花落知多少》、《刻下来的幸福时光》、《天亮说晚安》、《天下》、《一梦三四年》、《猜火车 》。目前在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学理工和艺术相结合的奇怪专业。性格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对待人生消极而又充满希望,坚信人性中甜美的东西,可是依然沉溺于绝望之中。喜欢看电影、睡觉和用四十五度角仰望长满云朵的天空。有清亮的笑容,深黑的瞳仁以及看不见的忧伤。以前总喜欢叫自己孩子,喜欢彼得·潘,因为他可以不长大,而在时光的洪流中,还是悄悄地、渐渐渐渐、渐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