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 英文:佛学中的“四大皆空”是指哪四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7 09:12:32

佛学中的四大皆空,其中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

在佛教中,把所有的物质形态归结于四大,即地水风火。

平时说得四大皆空---这里的空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说你已经不执着于一切物质了,如生老病死,这些都是四大的变化,你一旦真正不执着四大了,你就了没有生死这些概念了。

拓展资料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著同样的趋势。

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地、水、风、 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 果仅限于此而胶著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 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著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 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 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

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 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

但是 ,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的。所以唯物论者以 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从大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 ,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 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

四大和谐, 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 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 人看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 

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乘的涅盘境界,不再轮回生死了。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 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 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

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 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 ,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

参考资料来自:百度百科-四大皆空

佛教所讲的四大,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

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象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四大为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

拓展资料:

一、四大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 ,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着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

二、四大皆空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着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因为地、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

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肉属于地大,血液分泌属于水大,体温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但是不论如何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界。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

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 。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什么又叫做五蕴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识,前一属于物质界,后四属于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蕴。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 。同时,由于五蕴的提出,证明佛教不是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 。

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 ,至于受、想、行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乃是用来显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广而且大 。所以,佛教不仅不是唯物论者,倒是唯识论者。

释义:

1、“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增补本)

2、“指宇宙间的一切,包括人身在内都是虚幻的。(《汉语成语大词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

3、“谓世间万事皆虚,并不存在。”(《成语俗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2年1月版)

4、“佛教用语。泛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虚无主义的反映。”(《汉语成语分类词典》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8月版)

参考资料:“四大皆空”百度百科

  “四大皆空”,空去哪四个大呢?

  不懂佛法的人,他会脱口而出地告诉你:“空了酒、色、财、气,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实,这与佛教所说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因为佛教所讲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

  四大的观念,也不是佛教发明的,这是人类对于宇宙本体的初期探索而得的结果,在东西方的哲学思想史上,几乎有着同样的趋势。比如中国书经所记的“水、火、金、木、土”五行;印度古吠陀本集所说的世界形成,是基于“地、水、风、火、空”的五种自然因素;希腊古哲学家恩比多克里斯(Empedocles),也曾提出“气、水、土、火”为宇宙间不变的四大元素。

  总之,不论五行也好,五大也好,四大也好,都是指的物理界的基本元素,如果仅限于此而胶着于此,那么,发展的结果,便是唯物论者,所以,这些思想,也是唯物论的先驱。

  佛教讲四大皆空,是沿用着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为会、水、火、风的四大元素,是宇宙物理的,比如山岳土地属于地大,海洋河川属于水大,阳光炎热属于火大,空间气流属于风大。如把它们化为人体生理的,比如毛发骨呼吸属于风大;若从四大的物性上说,坚硬属于地大,湿润属于水大,温暖属于火大,流动属于风大。

  但是,不论如何地分析四大,四大终属于物质界而无法概括精神蜀的,所以唯物论者以四大为宇宙的根源,佛教则绝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佛教所讲的四大,也有小乘与大乘的不同。从水体上说,小乘佛教所说的四大,是指造成物质现象的基本因缘,称为四大种,意思是说,地、水、火、风,是形成一切物质现象的种子,一切的物质都是由于四大的调和分配完成;四大和谐,便会欣欣向荣,四大矛盾,便会归于毁灭,物理现象是如此,生理现象也是如此,所以佛教徒把病人生病,称为“四大违和”。小乘佛教观察四大种的目的,是在使人乍空我们这个由四大假合而成的色身,不以色身为实在的我,不因执取色身为我而造种种生死之业,一旦把我看空,便会进入小第六的涅盘境界不再轮回生死了。

  大乘佛教所说的四大,不是指的根本元素,而是指的物态的现象,是假非实,是幻非实,对于物象的形成而言,仅是增上缘而非根本法,虽也承认国大物象的种子,但不以为四大是物象的真实面貌;小乘佛教因为只空我而不空法,所以虽把物象看空,仍以为四大的极微质——“法”是实有的。不过,小乘佛教不是唯物论,而是多元论,因为佛教的空不仅空去四大,乃要空去五蕴;四大,只是五蕴中的一蕴而已。

  甚么又叫做五蕴呢?那就是:色、受、想、行、识,前一属于物质界,后四属于精神界,四大,便是色蕴。

  关于五蕴的内容,已非本文所能介绍,因为五蕴是个很大的题目,我们只能在此说一句:五蕴是三界之内的生死法,空去五蕴,才能超出三界的生死之外。同时,我们由于五蕴的提出,证明佛教不是只讲四大皆空,而是要进一步讲五蕴皆空的。尤其重要的,佛教的重心,并不以四大为主,而是以识蕴为主,至于受、想、行的三蕴,也是识蕴的陪衬,乃是用业显示精神界的功用之广而且大的。所以,佛教不仅不是唯物论者,倒是唯识论者。

佛教主张世界万物与人之身体皆由地、水、火、风之四大和合而成。“四”是指地、水、火、风四物,也指坚、湿、暖、动四性。称之为“大”,是因为它普遍存在于任何物体中,也就是说,“四大”是每个物体自身所固有的物性,而不是单指自然界的大地、河流、日光、风力。就人的身体而言,皮肉筋骨属“地大”,汗血津液属“水大”,体温暖气属“火大”,呼吸运动属“风大”。物质(佛法称为色)由“四大”构成的观念,反映了古代印度人对物质世界构成的基本认识,是人类对宇宙本体初期探索的结果,属于一种朴素的唯物论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