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图库 118印刷图:石斑鱼从仔鱼到稚鱼的演变过程中为什么会引起大量的死亡?怎样防止这种死亡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20:47:06

1、最适盐度为25~35‰,盐度低于5‰会死亡

2、卵黄囊消失后就出现仔鱼危险期。如不能及时提供足量的适口饵料,仔鱼就会大量死亡。

3、石斑鱼有3个死亡高峰期,它们分别出现在育苗初期仔鱼开口阶段、稚鱼期30—38日龄阶段和进入幼鱼期以后。

在海水鱼类人工育苗过程中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死亡率很高的阶段,称作危险期.危险期的形成与仔、稚鱼生长发育的阶段性有关,降低危险期的死亡率是提高育苗成活率的关键所在.本次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试验经历了3个死亡高峰期,但与陈国华等2001年对点带石斑鱼的报道有所不同.第一个死亡高峰出现在育苗初期仔鱼开口阶段.在石斑鱼人工育苗中,仔鱼开口阶段死亡率高是普遍现象.研究资料显示:孵化7d,石斑鱼仔鱼的培育成活率一般不超过10%,有些种类则更低,全军覆没的情形也时常遇到.有分析认为这可能与饵料中缺乏某种仔鱼所必需的生理生化活性物质,使仔鱼难以完成由内源性营养到外源性营养的过渡有关.石斑鱼初孵仔鱼身体纤弱、体长范围在1.35—2.23mm之间,开口口径小,可供选择的饵料种类十分有限,因此石斑鱼仔鱼的开口问题是国内外都没有很好解决的难点问题.据报道,泰国产超小型(ss型)轮虫抱卵个体的被甲长150—160um,引进到日本后被用作为赤点石斑鱼的开口饵料,效果甚佳,但在我国大陆ss型轮虫尚未大量培养.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是以牡蛎、江珧等双壳类受精卵及其担轮幼虫作为石斑鱼仔鱼的开口饵料.本次斜带石斑鱼的人工育苗试验亦是采用牡蛎担轮幼虫作仔鱼的开口饵料,连续投喂6d,饵料效果良好.统计数据显示,本次育苗试验仔鱼孵化9d的培育成活率为10.0%,即在第一个死亡高峰期间仔鱼损失90%.本次育苗试验的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在稚鱼期,30—38日龄阶段.统计数据显示,此期间稚鱼死亡率高达57.0%.对死亡个体进行显微镜检查,未发现病原体或可疑为病原体者,死亡稚鱼体表完好无病灶,少数稚鱼外观通体呈桃红色.测量死亡稚鱼的全长,发现其大多数在7.5—8.5mm范围内,腹部均已长有鳞片.稚鱼大量死亡的原因,初步研判与本次试验饵料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一定关系:主要是单独投喂卤虫无节幼体的时间过长,饵料的脂肪酸(特别是上述3种必需脂肪酸)组成不合理,致使稚鱼营养失衡,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危险期稚鱼的死亡.相信饵料系列组成进一步优化以后,特别是桡足类的稳定供应问题解决以后,稚鱼的死亡率就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本次人工育苗试验的第三个死亡高峰出现在进人幼鱼期以后,大约从44日龄开始.统计数据显示,在本次人工育苗试验的最后2周时间内,鱼苗损失率高达52.7%.其原因是幼鱼自相残杀,所以及时按不同规格分苗疏养是提高幼鱼培育成活率的重要手段.幼鱼自相残杀是其习性,很难改变.但根据其它海水鱼的育苗经验,如果有条件让育苗水体经常保持有一定数量的卤虫成体、摇蚊幼虫等活饵料,使幼鱼随时可以捕食到个体足够大的活体饵料,幼鱼的自相残杀现象会相对减少一些.总之,如何尽量降低幼鱼自相残杀造成的损失是今后石斑鱼人工育苗需要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没从事过这类研究,不过偶还是蛮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