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克结核丸网上订购:帮帮我,找找有关月球的资料,答得好有重赏,急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10:44:59
1.月球的奥秘
2.月球的运行情况
3.有关月亮的文化
4.诗集,对联等
……
最好与初一语文课本同步(P103)!
多弄点诗集,对联和文化啊!快快,做完余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同学帮我啊!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轨道半径: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径: 3476千米
质量: 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亮物体。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由于它的大小与组成,月球有时被分为类地“行星”,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苏联飞行器月球2号于1959年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非地球星体上探索。第一次在着陆则在1969年6月20日(你记得你在哪儿吗?);后一次在1972年12月。月球也是唯一一个被采回表面样本的星球。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飞行器大范围地作了地图映象。月球勘探者号如今正绕着月球转。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月球正对地球一点的引力为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在正对月球下方的膨胀非常轻微。这意味着由于地球自转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响,使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十分确切地存在于两球心连线上。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世纪减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
不对称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转同步。比如,它的轨道位相始终相对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变。由于地球的自转因月球的影响而减缓,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转速度也因地球而减缓,不过在那时作用力要强烈得多。当月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适合自己轨道周期时(这样膨胀点就在地球正对点),就没有任何的多余扭力了,这样月球的情形就稳定了。这种情况也类似地发生在太阳系其他卫星上。最终,地球的自转也将慢到合适于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情况一样。

自然,月球也显得不太稳定(由于它的不太圆的轨道)以致于较远端的一部分度数可不定时地看到,但大多数远端表面(左图)一直无法完全观测,直到苏联飞船月球3号1959年上天对其进行拍摄才解决了问题。(注意:这里并没有什么“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时间。一些对“黑暗面”的称谓往往是指月亮不为人所见的另一面,因为“黑暗”有“不为人知”之意。这种称谓在今天不够正确)。

月球没有大气层。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这样未来月球探索的代价将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地壳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内核。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别炽热。奇怪的是,月球的质心与它的几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样,在这一侧其地壳也较薄。

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平滑与年轻的maria。maria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击的石头碎片覆盖。出于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的一面。

大多数靠近地球的环形山,火山由科学历史上的著名的称谓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背面的则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罗,加加林和Korolev(因为第一张照片由月球3号拍到,所以具有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偏向)。另外,类似于近地区,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环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径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为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并在西侧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阳系中重环山的典型。(从地球上看;左侧图的正中)。

阿波罗号和月球号计划带回了一块重382千克的石头样本。这些提供给了我们有关月球的详细知识。它们具有特别的价值,在月球上着陆后的廿年,科学家们还是在这快最期的样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绝大多数石头看来都有30到46亿岁,这与地球上的超过30亿岁的极稀少的石头有偶然的巧合。这样,月球就提供了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在地球上无法找到的证据。

根据早先的对阿波罗样本的研究,有关月球的起源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理论:co-accretion同生说,主张地球与月球同时形成于太阳星云;fission分裂说,主张月球是由地球上分裂出去; capture捕捉说,主张月球形成于其他地方,后来为地球所捕捉。这些理论证据都不足,但是来自月亮石头的最新和最详细的信息引出了impact撞击说:地球曾被一个大物体(相当于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击,月球则是由喷射出的部份形成。不断又有新信息被发现,但撞击说如今被广泛接受。

月球并没有全球性磁场,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头存有剩余的吸引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过全球性磁场。

由于没有大气和磁场,月球表面赤裸裸地遭受太阳风的攻击。在它剩余的40余亿年光阴里,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离子将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罗返回的样本证明了它对研究太阳风的价值。月球上的氢可能在未来当作燃料使用。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对月亮倍加青睐,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还有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可称得上是脍炙人口的咏月佳句。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特弥斯,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月球的天文符号好象弯弯的娥眉,同时象征着阿尔特弥斯的神弓。
1、画眉生新月

靓妆似婵娟

2、水清鱼读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无月

云后无日本有日

4、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5、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6、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方无圆

7、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浣纱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无

8、月缺月圆,缺似梳子圆似镜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9、半月如船,撑入银河渡织女

七星似斗, 悬于北极照天狼

10、嫦娥妆容,霞抹胭脂月掠梳

天蓬现形, 雾当被子石作床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 园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周期173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道(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 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 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 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园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朔望月29.53059日;恒星月27.32166日

诗情画意说“月谜”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天幕上,谜语,从来就是一颗散射着独特魅力的亮星。千百年来,她同中国文化其他体式的艺术一样,也与月亮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流传着无数意趣隽永的涉月之作。

这些“月谜”就总体而论,可分成两大类:以月为谜面者和谜底为月者。或许因为月亮那素华皎洁的美好形象,在人们的脑海间心目中委实太熟稔太深刻了,故而以月为谜底的谜语,其制作固然非易,猜度却不难中的。譬如:“明天日全食”,打一“月”字;“中秋菊盛开”,打成语“花好月圆”;“蟾宫曲”,打曲牌名《月儿弯》;“冰轮乍涌”,打电影名《海上升明月》;等等。这类“月谜”,有好些的确机巧飞灵,颇堪击节,但终究由于制作上受到单一谜底的局限,产量远不似以月为谜面的作品之繁之富。而后者,创作空间明显开阔,制谜者的手脚较少束缚,谜语的内涵因之大大扩张,几乎包罗万象,作品也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事实上,这后一类谜作应该被视做“月谜”的主流。

以月为谜面的谜语,不少采取了诗词的句式出现,且又以引用人们熟识的唐诗宋词居多。譬如,以李白的“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以杜甫的“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以贾岛之句“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以苏轼所咏“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自负盈亏”;等等,皆属此类。当然,亦不乏拈引现代诗家名句来创作的。毛泽东1950年10月曾写过一首著名的词《浣溪纱·和柳亚子先生》。柳氏原作中有句:“歌声唱彻月儿圆”,便被引以射一句唐诗:“此曲只应天上有”,谜面扣底,工稳而贴切,端的可圈可点。

许多“月谜”的风格,平易,通俗,焕发出一种质朴的平民气息。比如:“二月平”,打一“朋”字;“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腥”字;“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崩”字;“掬水月在手”,打成语“掌上明珠”;等等。这些“月谜”“憨”态可掬,令人有一种亲切感贴近感。也有些“月谜”,则显然透露着一股雍容雅致的书卷之气。像“莫使金樽空对月”,以“掉尾格”打京剧剧目《夜光杯》;“石头城上月如钩”,打《聊斋志异》篇目《金陵乙》;“天涯月正圆”,打叶剑英元帅的诗目《远望》;“明月照我还”,打晚明文学家“归有光”;还有清代留下的一则旧谜“辞家见月两回还”,打《四书》一句“望望然去之”;……。猜射此类“月谜”了,倘设肚里没有“墨水三分三”,恐怕便要像“天狗吃月亮,无从下嘴”了。

有的“月谜”经年传猜,世人兴趣犹浓,不愧为青春长在的“老来俏”。而更多的产生于新时期的作品,又无疑让人在猜玩之余,感受了一番鲜亮的时代风采。譬如,“月涌大江流”,打物理学名词二:“冷光”、“波动”;“二十五弦弹夜月”,打现代文艺形式一:“音乐晚会”;“云破月来花弄影”,打矿业专用语“露天开采”;“我寄愁心与明月”,打科技名词“光通讯”;等等。如果说,从每一种文化艺术的图版上都可以追寻到历史前行的足印,那末,以上几则“月谜”不也是一个佐证么?

有意思的是,有些“月谜”,同一个谜面,却可以分别隐射数个内涵完全相左的谜底,好比掀起一块同样的红盖头,能够见到几个新娘的不同笑脸。譬如,“举杯邀明月”,既打曲牌名《朝天曲》,又打外国地名二:“仰光”、“巴尔干”;复又打成语“唯我独尊”;再打集邮名词“上品”;还打拼音字母四:“YOWV”;合计谜底达五个之多,可谓“一谜数射”。而另外的一种现象,也同样有趣——有些“月谜”的谜面与谜底,居然可以彼此“角色互换”而依旧确当,实乃“谜中一奇”。譬如:“此曲只应天上有”,打电影名《月牙儿》;“月子弯弯照九州”,打七言唐诗“此曲只应天上有”,即为一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现代“月谜”中,有不少出自港、澳、台胞以及海外华侨的巧构。譬如,台湾的“天秋月又满”,打食品名“桂圆”;“清流映明月”,打生活日常用语“漂亮”;港澳的“残月斜照影成对”,打一“多”字;泰国华侨的“明月几时有”,打《诗经》一句:“三五在东”;……。咀嚼玩味这一个个“月谜”,你能说那其中没寄托着海外赤子们热盼祖国统一、骨肉团圆的一片殷殷深情?!

“月谜”的话题,诚如冰镜玉璧般的月亮,曼妙动人而叙说不尽。有道是:“一轮皓如昼,得意是中秋。”当着那个月朗风清之夜,亲友团坐把酒烹茗之际,且无妨来一个邀月话谜,以谜助兴。相信多姿多彩的“月谜”定然会使你眼中的月亮,比往常更增添了几分妩媚与可爱。
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月球,一颗离我们最近的星,但它不是恒星、行星,而是围绕地球旋转的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月球没有大气层。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它的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平滑与年轻的月海。月海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击的石头碎片覆盖。出于未知的理由,月海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的一面。大多数靠近地球的环形山,火山以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命名,背面的则多用近代的命名。

月球由苏联飞行器月球2号于1959年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非地球星体上探索。它也是唯一一个被采回表面样本的星球。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飞行器大范围地作了地图映象。月球勘探者号如今正绕着月球转。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地球正对月球的一点引力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轨道半径: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径: 3476千米
质量: 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亮物体。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由于它的大小与组成,月球有时被分为类地“行星”,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苏联飞行器月球2号于1959年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非地球星体上探索。第一次在着陆则在1969年6月20日(你记得你在哪儿吗?);后一次在1972年12月。月球也是唯一一个被采回表面样本的星球。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飞行器大范围地作了地图映象。月球勘探者号如今正绕着月球转。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月球正对地球一点的引力为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在正对月球下方的膨胀非常轻微。这意味着由于地球自转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响,使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十分确切地存在于两球心连线上。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世纪减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米。(相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
不对称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转同步。比如,它的轨道位相始终相对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变。由于地球的自转因月球的影响而减缓,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转速度也因地球而减缓,不过在那时作用力要强烈得多。当月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适合自己轨道周期时(这样膨胀点就在地球正对点),就没有任何的多余扭力了,这样月球的情形就稳定了。这种情况也类似地发生在太阳系其他卫星上。最终,地球的自转也将慢到合适于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情况一样。

自然,月球也显得不太稳定(由于它的不太圆的轨道)以致于较远端的一部分度数可不定时地看到,但大多数远端表面(左图)一直无法完全观测,直到苏联飞船月球3号1959年上天对其进行拍摄才解决了问题。(注意:这里并没有什么“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时间。一些对“黑暗面”的称谓往往是指月亮不为人所见的另一面,因为“黑暗”有“不为人知”之意。这种称谓在今天不够正确)。

月球没有大气层。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这样未来月球探索的代价将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地壳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内核。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别炽热。奇怪的是,月球的质心与它的几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同样,在这一侧其地壳也较薄。

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平滑与年轻的maria。maria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击的石头碎片覆盖。出于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的一面。

大多数靠近地球的环形山,火山由科学历史上的著名的称谓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背面的则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罗,加加林和Korolev(因为第一张照片由月球3号拍到,所以具有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偏向)。另外,类似于近地区,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环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径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为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并在西侧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阳系中重环山的典型。(从地球上看;左侧图的正中)。

阿波罗号和月球号计划带回了一块重382千克的石头样本。这些提供给了我们有关月球的详细知识。它们具有特别的价值,在月球上着陆后的廿年,科学家们还是在这快最期的样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绝大多数石头看来都有30到46亿岁,这与地球上的超过30亿岁的极稀少的石头有偶然的巧合。这样,月球就提供了太阳系早期历史的在地球上无法找到的证据。

根据早先的对阿波罗样本的研究,有关月球的起源并不一致,主要有三种理论:co-accretion同生说,主张地球与月球同时形成于太阳星云;fission分裂说,主张月球是由地球上分裂出去; capture捕捉说,主张月球形成于其他地方,后来为地球所捕捉。这些理论证据都不足,但是来自月亮石头的最新和最详细的信息引出了impact撞击说:地球曾被一个大物体(相当于火星大小甚至更大)撞击,月球则是由喷射出的部份形成。不断又有新信息被发现,但撞击说如今被广泛接受。

月球并没有全球性磁场,但是它的一些表面石头存有剩余的吸引力,表明月球早期曾有过全球性磁场。

由于没有大气和磁场,月球表面赤裸裸地遭受太阳风的攻击。在它剩余的40余亿年光阴里,大量来自太阳风的氢离子将植入其表面。由阿波罗返回的样本证明了它对研究太阳风的价值。月球上的氢可能在未来当作燃料使用。

月球是地球唯一 的天然卫星,轨道半径为384,400公里;直径为3,476公里;质量是7.35x1022公斤。

月球当炙是在史前时代就已为人所熟知,它在天空中亮度仅次於太阳。在月球绕行地球的过程中,由於它和太阳与地球的方位改变,因而产生了月相盈亏变化,两个新月 (朔) 之间是29.5天 (709小时),略长於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这是因为在月球绕地公转的同时,地球也绕太阳公转了一些角度所致。

由於月球的大小及组成特性,它有时也会被含糊归类为类地「行星」的一员作比较。

最早造访月球的探测船是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2号。月球是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球外星体,人类首次登陆月球是在1969年7月20日,最后一次是在1972年12月 (左图);月球也是唯一有标本被带回地球的星体。1994年夏季,大部分的月面曾被小型探测船Clementine详细测绘过地图,而月球探勘者号现正绕行月球。

月地之间的重力造成了一些有趣的影响,最显著的就是潮汐现象,月球的吸引力在正对地球处最强而在地球正背面最弱,因此整个地球,尤其是海洋部分并非是坚固不移的,而是朝著月球被稍稍拉起,使得地球上形成两处小隆起,一处正对著月球而另一处则正背对著月球。这样的效应在液态海水远比固体地球来得显著,因而海水面的两处隆起自是明显得多,这就是我们熟知的海水满潮。而由於地球自转远比月球公转速度快得多,因而这两处隆起在一天之中造成各地大约两次的涨落潮 (精确的涨落潮平均周期是12小时25分)。
然而,由於地球并不是全液态,刚性的地表会使得固体地球的两处小隆起被地球自转「带著」超前一点点,也就是说两处小隆起并不会刚刚好正对著或正背对著月球。这意味月地之间的引潮力方向并不是完全和地心-月心的连线重合,这就在月地之间产生了额外的力矩,导致月地系统的角动量由地球逐渐转移到月球上,使得地球自转每世纪减慢约1.5毫秒,而月球的公转轨道则每年升高3.8公分,愈来愈远离地球。

上述重力交互作用的不对称性也是月球自转公转同步现象的成因:月球的自转与公转周期相同,因而使得它永远以同一面对著地球。正如同月球使得地球自转渐慢,过去地球也曾使月球的自转变慢,当然这种效应是更强的,当最后月球自转周期等於它的公转周期时,月球上两处因引潮力而形成的隆起就永远停驻不移,因而不再拖慢自转。这种因引潮力而减慢自转,终於达成自转公转同步现象的效应,也存在於许多太阳系中的其它卫星。可预期地球的自转转速总有一天会降到与月球公转同步,那时地球和月球就会永远以同一面彼此相望,就像现在的冥王星和冥卫一一样。

由於月球的轨道并不是完全正圆,因而在地球上我们可以在某些时候看到它的一点点背面, 然而直到前苏联的月球3号於1959年拍下了照片 (左图),人类才第一次得见月球背面的全貌。在此之前,月球的背面常被称为「黑暗的一面」,以突显它的不被人知,就如同以前非洲被称为黑暗大陆一样,但月球的这一面只是从地球无法看到而已,太阳光可是一样会照在这「黑暗」的一面哦!

月球没有大气,但Clementine探测船却发现在月南极附近的坑洞深处可能藏有永冻的水冰,现在月球探勘者号正试图确认这件事,而月北极似乎也有水冰。若果如此,未来人类在月球的探险费用将可望大幅降低。

月壳平均约厚68公里,远比地球来得厚。月壳在各地的厚度变化很大,从Crisium海的0到月背Korolev坑北侧的107公里不等,在月壳之下是月函及很小的月核 (半径约300公里厚、占月球质量2%)。月函不像地函,它全部都是部分熔融的。有趣的是,月球的质量中心并不在其地理中心上,而是向地球方向偏离2公里左右,月壳也是向地球的这一面较薄。

月表主要有两种地形:多坑洞而古老的高地 (highlands) 及相对平坦而年轻的月海 (maria)。占月表16%的月海是被熔岩流铺平的巨大撞击坑;而占月表大部分面积的高地则是由陨石撞击产生的尘沙及岩石碎屑组合而成。月海只存在於向地球的一面,原因不明。

大部分向地面的显著坑洞都以科学史上的名人来命名,如第谷 (Tycho) 、哥白尼 (Copernicus) 及刻卜勒 (Ptolemaeus) 等;而在背地面的则出现更多现代名词,如阿波罗 (Apollo)、Gagarin和Korolev (后二者是由月球3号命名的,显然是俄罗斯人名)。此外,月球也有大型坑洞,像是背地面的南极-Aitken坑,宽2,250公里、深12公里,是太阳系最大的撞击坑;而位於向地面西缘的Orientale坑 (左图中央) 则是一个壮观的同心圆状坑洞。

共有382公斤的月岩标本分别被阿波罗和月球计画带回地球,使我们对月球有最精确的了解,尤其是在定年工作上。即使是在数十年后的今日,科学家仍在研究这些珍贵的标本。大部分月表岩石的年代似乎都是介於46亿至30亿年之间,而恰巧地表的岩石极少有老於30亿年的 ,月岩因而提供了许多地球上找不到的太阳系早期历史讯息。

先前对阿波罗计画所带回标本的研究中,并未找出月球起源的一致结论。曾有三种主要的起源学说:同源说 (co-accretion) 主张月球和地球是同地同时由原始太阳星云形成的;分裂说 (fission) 主张月球是由地球分裂出来的;而捕获说 (capture) 则认为月球是在形成后再被地球重力所捕捉,上述三者都无法完美解释月球的起源。然而近来对月岩的最新详细研究则指出,很可能地球曾与一非常大的星体 (至少像火星那麼大) 碰撞,在碰撞过程中喷出的物质即形成月球,这就是著名的撞击说 (impact theory)。虽然撞击说仍有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不过已是目前最广为接受的理论。

目前月球并没有全球性的磁场,不过有些月表岩石标本却具有残磁,这可能表示早期月球曾经具有磁场。

由於没有大气及磁场,月表是直接暴露在太阳风之中的,在它超过40亿年的历史中,许多来自太阳风的氢离子持续打入月表的风化层中,因此由阿波罗计画所带回的风化层标本对太阳风的研究有非常大的价值。有朝一日,月表的氢也许还能用作太空火箭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