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符头步骤:核酸的最新发展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4:36:37

上面贴的真是废话
人家问最新进展,你贴的什么
不过我也不清楚
只知道RNA的研究好像很热门,还有DNA的超二级结构

人类基因组都多少年了,已经到了生物信息学时代了。

核酸产业已经存在近半个世纪,核酸类物质的应用面不断扩大,是个不争的事实。

1.核酸产业从日本开始

早在1913年一位名叫小玉新太郎的日本化学家便分析出鱼干里的鲜味成分是一种核苷酸的钠盐。20世纪50年代,日本即开始出现以核苷酸的盐类为主要成分的助鲜剂。后来一批日本科学家在微生物中提取出分解RNA的酶,用这种酶分解从酵母菌得到的RNA可以廉价获得核苷酸,同时发现助鲜核苷酸和早已广泛使用的味精相配合可以大大提高鲜味。于是在日本出现了所谓“强力味精”,并迅速进入国际市场。核苷酸类助鲜剂的大量生产和核苷酸的用途的不断扩大,在日本首先形成了核酸产业。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日本科学家又通过遗传选育的方法得到了能够直接积累大量核苷或核苷酸的各种微生物,产品先后应用在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的生产中。到70年代中期,仅用做助鲜剂的核苷酸年产量已超过3000吨,当前日本的核酸类物质的总产量已经超过5000吨,产品种类已经达到上百种,由于主要用作生产抗病毒和抗癌药物的原料,产值也大大提高。

2.我国的核酸类物质研究和应用具有实力

我国的核酸类物质的研制开始于1964年。当时我国的味精工业已经颇具规模,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定份额。面对“强力味精”的挑战,我国科技工作者独立研制了助鲜剂核苷酸,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已经实现了核苷酸的工业化批量生产。

与此同时,我国的科学工作者积极进行核苷酸分离提取工作。科学工作者利用微生物发酵工厂的副产品,从含有丰富核酸的微生物细胞中大量制备了各种核苷酸。此后,我国许多单位开展了核酸类物质的研制与应用开发,今天人们已经熟知的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和肌苷等药品,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我国还研制成功抗病毒的药物聚肌胞(由两种核苷酸的许多分子聚合而成的非天然核酸),是我国独创的产品。

80年代初,学术界和舆论界曾对核酸类物质的医用效果提出过怀疑,相关的产业也曾受到过一定程度的冲击。当时的主管部门为此组织过论证和较深入的考察与试验,结果核酸类物质的应用不但没有消失,而且新产品一个个出现。例如三磷酸腺苷(ATP)的生产由于口服肠溶片剂的研制成功而由当时的年产几吨增加到今天的数十吨。一些曾经认为ATP没有作用的人现在把它作为恢复体力的重要补品。据说许多运动员也经常服用ATP。

目前我国的核酸产业正在重新热起来。一方面用于制造助鲜剂的核苷酸产量不断增加,市场看好;另一方面,医药上直接应用或作为原料应用的,如肌苷、ATP等核酸类物质的产值已经超过数亿元,出口量也在增加。同时,有些单位正在研制新的核酸类药物。

我国核酸产业的起步并不晚,但近40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

3.其他国家的状况

日本创立核酸产业后,在60年代已经受到美国的重视。在美国和法国市场上今天也很容易买到当地出产的以核酸为基本成分的保健品。1967年美国的科学家也发现在霉菌和细菌中可以提取到能诱生干扰素的双链RNA,不过由于毒性大而未能产业化。1972年另一些美国科学家开始研制称为阿谱林津(注射剂)和欧拉金(口服剂)的核酸类药物,被认为是第二代的干扰素诱生剂,目前已得到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许可,集中用于治疗艾滋病、在欧美各国非常普遍的所谓慢性综合疲劳症、肾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目前分别在FDA指导下进入3期临床试验。这两种以核酸类物质为原料的核酸药物的研制,有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所参与。

有资料表明,核酸类物质的开发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末,有了很大的发展。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涉及核酸类物质的近200篇文献看,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的速度是明显加快的。60年代有关的文献不足10篇,80年代不足20篇,但90年代初即接近40篇,而在1999年已超过80篇。同时,美国制药协会的统计数字也表明核酸类物质的医药开发研究在迅速增加,如果以60年代为1,则90年代的有关文献报告为22.4。看来不会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毫无用处。

E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