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招募令破解:什么是生态平衡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6:58:57

什么是生态平衡?
要了解什么是生态平衡,首先要知道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中,按照它们获得能量的方式,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并且生态系统中不断进行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利用茎、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根摄取土壤中的水份和矿物质,在阳光照射和一定温度下,把无机物转化成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有机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并为其它生物及人类提供食物和能量。
消费者是指动物,如马、牛、羊、狐狸、狼、狮、虎等等,它们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只能以植物和其它动物为食物。消费者虽然不是有机物的最初生产者,但在消费者体内,也有有机物再生产的过程。所以,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转换过程中,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分解者是指各种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它们能够把动植物的残体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归还给自然界,重新供植物利用。分解者在分解动植物的同时,也从中获得了它们自身需要的能量。
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和繁殖都需要能量。一切生物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能。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把捕集到的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而贮存于有机物(如葡萄糖)分子中。这种化学能以食物的形式沿着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各个环节依次流动。犹如能量一样,物质也是经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依次转化,从无机物——有机物,最后归还给自然界,构成物质循环。在自然界里,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在不断进行着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所谓生态平衡,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都保持一种平衡状态,即系统中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较长时间地保持稳定,这种状态即称为生态平衡。
当然,这种平衡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生态系统内部成份的改变或外部因素的不合理干扰,都会对生态系统发生影响,引起系统的改变。但生态系统有一种自我调节能力,当这种改变不大时,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仍可以恢复正常,所以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不是绝对的。一旦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时,调节即不起作用,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例如,砍伐森林一定要和抚育更新相结合,才能维持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反之,就会破坏生态平衡,不仅森林质量下降,林中的动物难以生存,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也会改变,还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地表裸露,水土流失,洪水成灾等。
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维护生态平衡的过程中,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各种成份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一旦人为地使生态系统中某一物种消失,或把某一物种引入,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澳洲大陆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态系统,英国人在40年代引入欧洲野兔,结果繁殖成灾,使草原破坏非常严重,当时的澳洲人常常谈兔色变。
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是最有利于能量的流动与物质的循环。在较长时期保持平衡状态,这个系统中的物种才会最多,生物总量也最大。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被破坏后,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例如,当向江河湖海里排放污水不多时,水中的微生物可以把排入的废物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或化学元素,使水质恢复清洁。一旦排入污水超过微生物分解能力,水质就会变坏发臭,鱼虾类也就生长不好,严重时甚至被毒死。所以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按照生态规律进行,不能违反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