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魔兽客户端:生态危机是否可能毁灭人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07:03:29
辩论赛

生态危机当然可以对人类造成难以想象的威胁,不论怎么说它都是“危机”。所谓“危机”是近在眼前的、能够对人类造成显著影响的事物或状况、行为等,这些是危机的特点;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不可忽略的,从经济危机到能源危机、从生态危机到战争危机……面临如此种种的这些危机,人类不是照样繁衍下来了么?但是,在历史上也有一些危机,人类没有应对成功,造成了许多文明的消失,这不能不说是对当今人类的警示。总之,一种或几种危机能否灭绝人类有多种因素制约,很有可能以后灭绝人类的不是一种危机。而是一系列“危机链”,人类无法破开这些“危机链”,导致恶性循环,最终到达走投无路的境地。说了这么多,此题作为一个辩论性质的题目,还是要表明立场的,不论是否全面、客观、科学,如果非要我选择一个角度的话,我的观点是:生态危机不能够毁灭人类。因为,既然能称之为“生态危机”,就说明这是由于人类自身活动所引起的,人是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活动来减少甚至消除因为自己所造成的危机的,因为人类也不愿自我毁灭;还有,先前我提到过,能够造成人类毁灭的是“危机链”,作为拥有许多高新科技和这个星球上最高智慧的人类来说,集中大部分的力量来消除这么一个“危机链”,我看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对此,我充满信心,我对人类充满信心。我相信人定胜天!

  所谓生态危机,指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由于人为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过程。
  生态危机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是毁灭性的,包括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历史的经验说明,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我们现在只要翻开一下世界地图就可以看到,现在世界上那些最荒凉、最贫苦、最穷困的地方,在古代都曾经是最繁荣、最昌盛的地方;现在世界上那些生活最穷苦、最艰难的人民,在古代,他们的祖先在某一段时期曾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由兴而衰、由富而贫哩?我们再看一看世界文明发展史:从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希腊文化;从古印度文化;从中美洲的玛雅文化;到中国的楼兰,我们研究一下这些文化的兴衰,都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事实,就是这些文化的兴衰都和它们所在地区的森林数量、质量和植被的分布、消长、兴衰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这些文明的创造者在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方面,一定存在着某些矛盾和不协调的地方。因此,现在的生态化运动是在“拯救地球”、“拯救生命”、“拯救人类”,决不是危言耸听。

  再请看下面的事实吧!
  如果不是事态严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政府首脑们怎么会坐到一起(1992年在巴西和2000年在约翰内斯堡)共同研究世界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呢?
  如果不是事态严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政府又怎么会乐意参加、制定并执行那么多与环境有关的国际公约呢?
  世界上的事情已经够联合国头疼的了,如果不是事态严重,联合国为什么要在1973年成立环境规划署这样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和协调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呢?
  下面我们改用一些数字来叙述,因为数字的表达能使概念量化,往往比文字的表达更为具体而清晰。

  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说明地球上有20亿的人没有适当的安全饮用水供应。在第三世界由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2.5万人死亡。受污水危害的儿童,每天有6000名,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死亡的人数。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有的国家已经靠买水过日子。德国从瑞士买水,美国从加拿大买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1984年起,每年从日本进口雨水,日本只要花100吨水就可换1吨石油。在我们中国的 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 由于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
  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2003年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我国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574亿!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在内。
  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年仅气象、海洋、地震等7大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折合成1990年价格),就呈明显上升趋势:
  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约480亿元;
  20世纪60年代570亿元;
  20世纪70年代590亿元;
  20世纪80年代690亿元;
  20世纪90年代前5年约1190亿元;
  1996年仅因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200亿元;
  1998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3007亿元。
  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一项统计报告分析,中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 8%。这个数字既不包括其它环境破坏和生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包括1997年以后我国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所造成的损失。意思就是说:到2002年实际损失的数字会更大。而2002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8%左右,这一年增长8%的实际数字是10万个亿,10万个亿呀!坦率地说,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如果我国的环境损失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那就意味着全国人民一年的血汗所创造的财富全被生态环境的破坏抵消了,白干了!如此下去,我们怎样才能富国强民、怎样才能全面进入小康!
  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人们,能够认识、理解、需要、并接受生态化了。因为,20世纪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环境灾难,人类再也无法承受起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以及由此给人类带来的人地之间、人际之间、和代际之间的种种极度紧张关系。
  在我国,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正确理解生态化的深刻含义,说不定有些人还在利用生态化的号召力达到赢利的目的。但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却在忧心忡忡。2002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生态环境问题时,语气沉重:“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认为:“局部环境的破坏可能引发全局的环境问题,甚至会使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司杨朝飞司长答记者问时说:“我国面临的生态压力仍然很大,在生态方面,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 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全面地提出了树立科学的生态保护思想。大多数有识之士确信:生态化转换是关系到生存、发展、健康、幸福的根本,是各行各业以及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它将成为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唯一选择,并在行动上付诸实施。“生态化”不仅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创新性、战略性、方向性的词汇、还是一股不容回避的洪流、是人类社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