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门合作机制:霍金生于哪年,逝世于哪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2 10:45:22

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逝世于 2018年3月14日。

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于英国牛津,英国剑桥大学著名物理学家,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20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获得CH(英国荣誉勋爵)、CBE(大英帝国司令勋章)、FRS(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A(英国皇家艺术协会会员)等荣誉。

扩展资料:

后世纪念:

英国《卫报》在讣闻中写道:“科学苍穹上一颗最闪耀的明星陨落了”。 

英国广播公司在讣闻中评价说,霍金毕生都致力于科学知识的普及,他已经成为普通人眼中理论物理的代言人。 

剑桥大学官方推特账号在纪念推文中引用了霍金的一句话:“记得仰望星空,不要只看脚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位物理学家带给人们最大的启发或许就是,提醒人们偶尔从生活的细小和琐碎中抬起头,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 

英国物理学家,曼彻斯特大学粒子物理学教授布莱恩·考克斯在悼念霍金的推文中表示,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科学家,霍金的精神遗产就将继续激励他们前行。 

霍金去世后,世界各地网友在社交媒体发起纪念活动。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推特发文“刚刚看到霍金去世的消息”,并配上了哭泣的图片。中国网友也在社交媒体发文纪念。 [

2018年3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就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去世等答问,对霍金先生不幸去世表示哀悼和惋惜,向他的家属表示慰问。



霍金生于1942年1月8日,逝世于2018年3月14日。

1963年,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

1979至2009年任卢卡斯数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扩展资料:

1988年,霍金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发行,从研究黑洞出发,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归宿,该书被译成40余种文字,出版逾1000余万册,但因书中内容极其艰深,在西方被戏称为“读不来的畅销书”(Unread Bestseller),有学者曾指这种书之所以仍可以如此畅销,是因为书本尝试解答过去只有神学才能触及的题材:时间有没有开端,空间有没有边界。

2001年10月,又一部作品《果壳中的宇宙》 (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出版发行。该书是《时间简史》的姐妹篇,以相对简化的手法及大量图解,诉说宇宙起源。

参考资料:霍金-百度百科

  他还没死呢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这个时候他的家乡伦敦正笼罩在希特勒的狂轰滥炸中。

  霍金和他的妹妹在伦敦附近的几个小镇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多年以后,他们的邻居回忆说,当霍金躺在摇篮车中时非常引人注目,他的头显得很大,异于常人———这多半是因为霍金现在的名声与成就远远异于常人,邻居不由自主地要在记忆里重新刻画一下天才儿童的形象。

  不过霍金一家在古板保守的小镇上的确显得与众不同。霍金的父母都受过正规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一位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家,母亲则从事过许多职业。小镇的居民经常会惊异地看到霍金一家人驾驶着一辆破旧的二手车穿过街道奔向郊外——汽车在当时尚未进入英国市民家庭。然而这辆古怪的车子却拓展了霍金一家自由活动的天地。

  霍金热衷于搞清楚一切事情的来龙去脉,因此当他看到一件新奇的东西时总喜欢把它拆开,把每个零件的结构都弄个明白——不过他往往很难再把它装回原样,因为他的手脚远不如头脑那样灵活,甚至写出来的字在班上也是有名的潦草。

  霍金在17岁时进入牛津大学学习物理。他仍旧不是一个用功的学生,而这种态度与当时其他同学是一致的,这是战后出现的青年人迷惘时期——他们对一切厌倦,觉得没有任何值得努力追求的东西。霍金在学校里与同学们一同游荡、喝酒、参加赛船俱乐部,如果事情这样发展下去,那么他很可能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职员或教师。然而,病魔出现了。

  病魔出现了

  从童年时代起,运动从来就不是霍金的长项,几乎所有的球类活动他都不行。

  到牛津的第三年,霍金注意到自己变得更笨拙了,有一两回没有任何原因地跌倒。一次,他不知何故从楼梯上突然跌下来,当即昏迷,差一点死去。

  直到1962年霍金在剑桥读研究生后,他的母亲才注意到儿子的异常状况。刚过完21岁生日的霍金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经过各种各样的检查,他被确诊患上了“卢伽雷氏症”,即运动神经细胞萎缩症。

  大夫对他说,他的身体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有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效。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那是在1963年。

  起初,这种病恶化得相当迅速。这对霍金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学习和研究,因为他认为自己不可能活到完成硕士论文的那一天。然而,一个女子出现了。

  轮椅出现了

  霍金的病情渐渐加重。1970年,在学术上声誉日隆的霍金已无法自己走动,他开始使用轮椅。直到今天,他再也没离开它。

  永远坐进轮椅的霍金,极其顽强地工作和生活着。

  1991年3月,霍金在一次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小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缝了13针,但48小时后,他又回到办公室投入工作。

  又有一次,他和友人去乡间别墅,上坡时拐弯过急,轮椅向后倾倒,不料这位引力大师却被地球引力翻倒在灌木丛中。

  虽然身体的残疾日益严重,霍金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来有点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惟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了查尔斯王子的脚趾头。

  当然,霍金也尝到过“自由”行动的恶果,这位量子引力的大师级人物,多次在微弱的地球引力左右下,跌下轮椅,幸运的是,每一次他都顽强地重新“站”起来。

  1985年,霍金动了一次穿气管手术,从此完全失去了说话的能力。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其艰难地写出了著名的《时间简史》,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霍金取得巨大成功,但生活的现实取代了爱情的浪漫,他和简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来自直觉的启示:黑洞不黑

  霍金的研究对象是宇宙,但他对观测天文从不感兴趣,只有几次用望远镜观测过。与传统的实验、观测等科学方法相比,霍金的方法是靠直觉。

  “黑洞不黑”这一伟大成就就来源于一个闪念。在1970年11月的一个夜晚,霍金在慢慢爬上床时开始思考黑洞的问题。他突然意识到,黑洞应该是有温度的,这样它就会释放辐射。也就是说,黑洞其实并不那么黑。

  这一闪念在经过3年的思考后形成了完整的理论。1973年11月,霍金正式向世界宣布,黑洞不断地辐射出X光、伽马射线等,这就是有名的“霍金辐射”。而在此之前,人们认为黑洞只吞不吐。

  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霍金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

  畅销书之王:《时间简史》

史蒂芬.威廉姆.霍金于1942年1月8日(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生于英格兰牛津。他父母原住在伦敦北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牛津被认为是一个生育孩子较安全的地方。他八岁时,他家搬到圣?爱尔本斯,伦敦北面20英里的一个小镇。十一岁时,史蒂芬到圣?爱尔本斯学校上学,然后上牛津的"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他父亲上过的学院。虽然他父亲想让他学医,但他却想学数学。而大学学院没开数学专业,所以他选择了学物理。在大学学院学了三年,没花多大工夫,他被授予自然科学甲等荣誉学位。
然后史蒂芬到剑桥做宇宙学研究,那个时候在牛津还没有一个人从事宇宙学研究。他的导师是丹尼斯?西马,虽然他本希望弗雷德?霍依尔做他的导师的,弗雷德?霍依尔当时正在剑桥工作。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在刚维尔?塞斯学院先是做助研,后来便做职业研究工作。1973年史蒂芬离开天文学院来到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自1979年,史蒂芬做"路克斯"数学教授。这个职位是1663年根据莱佛仁德?亨利?路克斯的遗嘱以路克斯留下的钱作为基金创建的。路克斯曾经是该大学的英国议员。第一个获得"路克斯"数学教授职位的是依扎克?巴罗,然后是依扎克?牛顿。
史蒂芬?霍金一直从事宇宙的基本定律的研究工作。与罗杰?彭罗斯一起,他发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暗示了空间和时间是从大爆炸奇点处开始而至黑洞结束。这些结果显示把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结合起来是必要的,这是二十世纪前半世纪的另一个科学发展。他发现的这样一个结合的一个后果是黑洞不应该是完全黑的,黑洞向外辐射,最终蒸发,消失。另一个推测是宇宙在想象的时间里没有边缘,它是无限的。这将意味着宇宙形成的方式完全是由科学定律决定的。
他发表的著作包括:与G.F.R.艾利斯合著的《时空的大规模结构》,与W.以色列合著的《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世纪眺望》和与W.以色列合著的《重力300年》。史蒂芬?霍金有两部畅销书:他的最畅销书--《时间简史》,和后来的《黑洞、婴儿宇宙及其他》。
霍金教授有十二个荣誉学位。1982年他被授予CBE,1989年获荣誉伙伴称号。他获得过许多奖励,奖金,奖牌。他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美国国家科学学会会员。
史蒂芬?霍金继续把他的家庭生活(他有三个子女和一个孙子女),他的理论物理研究与广泛的旅行和演讲结合起来。

放逐诗学与《时间简史》

"我是谁?"——这是史蒂芬.霍金从剑桥大学学院的方型楼梯上跌下来时发出的一问。以后的几十年间,霍金不断地重复质问自己同样的问题。肌肉萎缩侧面硬化病(ALS)使他丧失了语言和行动的能力,但是他却以其惊人的思维能力证明了自身的存在。
通常人们总是以喋喋不休来向他们和自己表明自己的在场,但是霍金教授恰恰是被剥夺了这种能力。在言语交流中,他必然成为"缺席者"。话语被认为是权力的载体,那么,失去了话语能力的人是命定的弱者,是社会的边缘者和被放逐者、被逐出母体的流亡者。放逐犯规者本是一个社会合法化自身的方式,但"罪与罚"的概念到现代愈形模糊,"是我犯了罪,应受到惩罚?还是因为我现在受到了惩罚,而必须要去寻一个罪由?"霍金的"无因遭惩"却让他潜入内心,静静地与广袤的宇宙对话。这位被称为是爱因斯坦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据说从数学上证明了上帝的不存在。("如果宇宙确实是完全自足的,那还会有造物主的存身之处吗?")一个被放逐者在精神流亡中洞悉了宇宙的智慧,这是一种有别于骚人的风骨。我们应当记起劳拉.史拉第的名言:"亚当是被放逐者"。
霍金教授1988年撰写的《时间简史》一书至今累计发行量已达2500万册,被译成近40种语言。1992年,耗资350万英镑的同名电影问世。霍金坚信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数学来表达,世人应当可以通过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来了解他那深奥莫测的学说。电影不是一部教授生平的传记作品,更一反通常的科学教育电影的例行模式,交替叙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命历程和他的伟大理论,并在霍金一生和霍金理论之间巧妙地构筑起一种拟喻。一位被放逐于正常人类群体之外的无力病人口不能言,手不能动,但他却超越了哲学、相对论、量子力学,在宇宙创生的壮丽背景之下跳跃起"几何之舞"。电影由是成为了一部历史:即是关于生与死的口述历史,又是一部宇宙的历史。影片的导演艾罗尔?莫里斯称:"我的理念是让每一位人物都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一个梦 "。影片忠实地以影像手段复现了霍金教授所描绘的那个"世界图景",并记述了霍金的梦和梦魇、光荣与梦想,这两个世界,两个宇宙--私秘的个人宇宙和天体物理宇宙难分难解,浑然一体。如果承认所谓"电影是物质世界的复原"的话,我们由此就应当重新思考何处为"世界"。一种逆行的思维能力、一种反常的、异样的目光注视之下,故事、"情感"和人生交流经验土崩瓦解,一切折返"源始"。如果说阅读和观看《时间简史》这样的作品能够触发思考的话,那思考将运行于数学的不落言诠之中。从今以后,人生故事和艺术感觉灰飞烟灭,而这一点,正是受众的大幸。
影片与所有科学纪录电影片一样,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讲述"科学"?虽然霍金教授的原作是针对没有物理学知识背景的受众,但是书中大量的图式、方程、夸饰的语言以及绝对的缺乏情节使得拍摄一部直接图解著作的电影是根本不可能的。蒙太奇之祖爱森斯坦的《资本论》最终没有完成,但是从他的《总路线》之中,我们已经可以想见《资本论》如果被拍成电影,也必然将是一部满纸笔划、不知所谓的文件大拼贴。
事实上,霍金轻视为了造成特殊效果而将作品写得通俗易懂的"科学普及"工作,他冷冰冰地、枯燥乏味乏味地讲述了宇宙从大爆炸到大挤压的整个过程。在浩瀚和充满偶然性的宇宙空间中,这样一部历史本来就不是一个故事。于是,电影选择描述一个建立在霍金宇宙论和他本人生平的神秘的隐喻性联系之上的世界图景。尽管在影片中使用的电影材料--用于说明的图表、访谈录片断以及以原作缩录为主体的画外音--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是常见的,但影片还是更接近于一部"传奇",而不是报告。霍金在此、同时也在人间世上扮演了一位"未来之人",不是预言者和所谓先知。他的形象是一位"终极的无言的大智者",他的身体无疑就是下个或者下下个世纪的我们的身体。在空乏萎缩的躯壳之中,是庞大的内存、生物芯片和高速运转的硬盘,语言将演化成为读写硬盘的嘎嘎之声。在网络的虚拟/实在的世界当中,未来的人与宇宙的呼吸同步,同时模糊了生死的概念。人的绝对栅格化/虚拟化生存将人类复原为神经元,复原为网络上的一个节点,复原为微尘。
电影《时间简史》记述的霍金的个人命运和在一种神话与寓言的层次上预示了人类的未来。人类种群的命运和地位最终必将接受科学和技术的确认,是数学、而不是思想,在引导着人种的生死。生理萎缩和溃败的过程,被阻隔于语言交流之外、被放逐的过程由是成为一种仪式:牺牲。俄罗斯电影家安德烈?塔尔柯夫斯基在他的绝笔之作《牺牲》中也曾发一问:"先有了动词,再以前是什么?"正如霍金教授对宇宙本原的质询:"宇宙有开端吗?如果有的话,在此之前发生过什么?"电影《时间简史》不仅仅描述了一位孤独地面对无尽沉默的宇宙的伟大科学家的生存境况,更记录了他被流放出人类群体的缓慢的、撕裂般的过程,诚然,这一过程是我们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必将经历的过程。但是,生理上的厄运终于将被提升至形而上的层次,短暂生命和卑微的机体将超越一过性存在,长驻在虚拟的电子空间中。《时间简史》中的霍金作为被放逐者,以牺牲而获得拯救,以智慧破解了造物的秘密。这是一部霍金宇宙学理念演化的全程历览,一部科学传奇,一部完全的未来寓言,一部人类的放逐诗学。

霍金谈未来1000年

在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内,记者法恩戴尔开门见山地向霍金问道,假如人类的人口以现在的速度增长,那么到2600年,地球将会爆满,人类会不会向其它星球移民?霍金在电脑发声器的压敏板上敲动手指,因为瘫痪,他只能通过电脑回答所有的问题。5分钟后,霍金的回答通过电脑说出来了:"我们可能在这个世纪飞到火星,但地球仍是太阳系中最好的星球,其他所有星球对人类来说都不适合。我们将研究如何在太空站中安置居民或飞到其他恒星,但在未来 1000年,这将不会成为现实。"
记者问:我们将以多快的速度飞到另一个恒星?霍金回答:"我认为人类再聪明也不可以超越光速的速度飞行。假如我们飞得比光速还快,时间将会倒流,但我们并未见到来自未来的旅行者。这就意味着到其他恒星的旅程是一个非常慢而乏味的过程。"
霍金办公室的窗户大开着,记者冷得牙齿直打颤,但霍金的助手说,霍金在越寒冷的地方思考得越快。记者问道:人类的发展是无限的还是有某一个极限?霍金道:" 我们现有的最复杂系统就是人体自身,但人类DNA在过去1000年里是没有任何变化的,不过人类很快就会有能力让自身的DNA更加复杂化,在1000年后,人类将可以重新设计自身,比如增加大脑的体积。我们将不再遵守自然进化的规律。"记者担心如果真像那样,会不会造成一部分人非常高级,而另一部分人没有进化而带来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霍金回答说:"我不是在鼓吹人类基因工程,我只是说这有可能发生,我们应考虑如何对付。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越来越复杂,我们还将作太空旅行,人类不得不改进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性能。由化学分子构成的人脑既然都能产生智力,那么由电子线路构成的电脑当达到一定的复杂程度时也将会以智慧的方式运行。如果电脑达到有智力的程度,它将自行设计更加先进的电脑。人类现在智力的限制来自大脑的尺寸。我们可通过遗传工程增加大脑的复杂程度,但脑越大思考速度将越慢,人类可以选择是要更快的思考,还是更聪明的思考,不可能两全其美。"
记者这时问了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在未来 1000年,人类将和外星人接触吗?霍金笑了:"在宇宙150亿年的历史中,人类历史最多不过200万年,人类要在宇宙中与其他星球上进化得与人差不多的生物接触的机会非常小。而任何我们接触的外星人肯定比人类先进,但他们为什么没到地球拜访呢?可能的解释是:已经有外星人意识到人类的存在,但他们让我们自己发展不预干扰,但更可能的是:他们对像我们这样‘低级'的生命不太重视。我是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人类有能力避免核战争和大灾难。"霍金因《时间简史》译成65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他已变得非常富有,他现在美国的每场讲演都将收费50000英镑。

霍金展望未来科技

素有"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科学思想家"之称的英国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认为,新世纪中不会出现人类发展和知识创新的"极限"。他还指出,虽然未来100年、甚至20年中,人类有可能发现有关宇宙根本规律的完整理论,也就是说可能诞生将量子论与广义相对论统一的理论,但人类根据这些理论所能建造的生物系统或电子系统,其复杂性将"没有限度"。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按霍金的观点,虽然人体是迄今人类所发现的最复杂系统,但人体DNA(脱氧核糖核酸)在过去1000年间没有经历任何重大变化。根据他的预测,这一情况在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变,人类将有可能无须等待缓慢的生物演化过程,而是人为提高人体DNA的复杂度。霍金说,虽然他并不提倡人体基因工程,但未来1000年中有可能做到对人体DNA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前景,人类必须及早考虑如何采取对策。
霍金还指出,目前电脑在运算速度上具有优势,但却没有多少智能,连并不聪明的蚯蚓的大脑都不如。但他认为,随着电脑的速度和复杂性每18个月翻一番,电脑最终有可能变得与人脑差不多复杂,未来电脑所具有的智能,甚至有可能帮助其设计出比自身更聪明、更复杂的新电脑。

史蒂芬·霍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现任剑桥大学卢卡逊数学讲座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