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子活动简报:描写汉朝大将军李广的神力与箭法精熟句子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5 22:22:19

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

全文是 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出 塞[1]

秦时明月汉时关[2],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3],不教胡马度阴山[4]。

[注释]:

[1]出塞:是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2]"秦时”句:秦月汉关为互文,意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意思是说,秦汉以来就设关备胡,月照关塞的景象,秦汉时就是如此。[3]龙城飞将:应为卢城飞将,威震卢城的飞将,指李广。“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史记·李将军列传》)右北平唐时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故为“卢城”。龙城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时属匈奴管辖。[4]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境。是中国古代抵御北方侵扰的天然屏障。

[讲解]:

王昌龄生活在盛唐时代。由于国势的强盛,唐王朝或抗击外族入侵保卫边防,或对外开拓疆土,不断进行对外战争,引起了人们对边塞生活的关注。同时由于唐王朝打破了世族地主对政权的垄断,一部分中小地主阶层的知识分子有了从政的可能,于是一部分知识分子就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一种出路。一些大都有边塞生活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诗歌以描写边塞生活为主要内容,这就形成了所谓“边塞诗派”。 王昌龄是这个流派中的重要成员。
诗从写景入手。“秦时明月汉时关”,皓月当空,照耀着万里边疆的关塞,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加以修饰,使意境更加高远,把我们引到了遥远的古代,更引人深思:秦汉以来边防战争连续不断,一直持续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这是从时间上描写边塞的悠久。
面对这样的景象,边人触景生情,自然联想起秦汉以来无数献身边疆、至死未归的人们。“万里长征人未还”,又从空间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人未还”,一是说明边防不巩固,二是对士卒表示同情。这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这是从秦到汉乃至于唐代,都没有解决的大问题,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三、四两句就是诗人的回答。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直接抒发了边防士卒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只要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的马队就不会度过阴山。这两句写得意在言外。言外之意是说:由于朝廷用人不当,使将帅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长燃、征人不还的局面。
这首诗只有短短四行,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固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首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林暗草惊风
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
没在石棱中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