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关于成语和典故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04:33:48
搭配有误请改正:
1、公山上 风吹草动,草木皆兵出自巨鹿之战的情景
2、投鞭断流,破釜沉舟出自淝水之战
3、纸上谈兵,轻敌出击出自马陵之战
4、围魏救赵出自城濮大战!

1、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苻坚的幻觉,出自淝水之战。
  2、投鞭断流——淝水之战
  “投鞭断流”一词,多用来比喻军兵众多,实力雄厚。《晋书·苻坚载记》:前秦之符坚,将要进攻晋朝,其下属石越劝说晋有长江之险,不宜动兵。而苻坚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就是“投鞭断流”的来源,也出自淝水之战。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秦朝末年,赵王歇被秦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请求楚怀王救援。而秦军强大,几乎没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楚怀王封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先派都将英布率领两万人做先锋,渡过湾水,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率领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做饭的锅碗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部凿沉,连营帐都烧了,并对将士们说:“咱们这次打仗,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把秦兵打退。”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秦军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越打越勇。一个人抵得上十个秦兵,十个就可以抵上一百。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秦军首领王离,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3、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明朝刘如孙根据这个有名的历史故事,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人们便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只会空谈教条,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4、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

不对,应该是:
1、八公山上 风吹草动,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的情景
2、投鞭断流,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
3、纸上谈兵,轻敌出击出自长平之战
4、围魏救赵出自桂陵之战!

1、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苻坚的幻觉,出自淝水之战。
2、投鞭断流——淝水之战
“投鞭断流”一词,多用来比喻军兵众多,实力雄厚。《晋书·苻坚载记》:前秦之符坚,将要进攻晋朝,其下属石越劝说晋有长江之险,不宜动兵。而苻坚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这就是“投鞭断流”的来源,也出自淝水之战。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秦朝末年,赵王歇被秦军围困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请求楚怀王救援。而秦军强大,几乎没人敢前去迎战。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楚怀王封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先派都将英布率领两万人做先锋,渡过湾水,切断秦军运粮通道。然后,项羽率领主力渡河。渡过了河,项羽命令将士,每人带三天的干粮,把军队里做饭的锅碗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部凿沉,连营帐都烧了,并对将士们说:“咱们这次打仗,有进无退,三天之内,一定要把秦兵打退。”
项羽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秦军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越打越勇。一个人抵得上十个秦兵,十个就可以抵上一百。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秦军首领王离,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3、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明朝刘如孙根据这个有名的历史故事,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朝野犹夸纸上兵”。后来,人们便引申出“纸上谈兵”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只会空谈教条,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4、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