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装备大全图片:冬至团圆的由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8 15:31:26

河南地区流传著这麼一则有关冬至的传说河南南阳有个名医叫做张仲景,医术十分高明。不管是什麼样的疑难杂症,只要经过张仲景的治疗,都可以迅速痊愈。人们都尊称他是个医圣。
张仲景原本在长沙做官,告老还乡后回到河南老家。还乡的时候,正是酷寒的严冬。他走到白河岸边,发觉河面都冻成了冰。来来往往为生计奔忙的乡亲们,穿著单薄的衣服,面黄肌瘦,连耳朵都冻烂了。张仲景看了,心中著实感到不忍。
等他一回到家,登门求医的人接踵而至。门前车马杂沓,全是乡里官宦富豪人家。张仲景从早忙到晚,可是心中仍记挂著那些冻伤耳朵的穷乡亲们。到了冬至那一天,他就把家中的工作交给弟子们,自己到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给穷人舍药治疗冻伤。药方的名字叫做「祛寒娇耳汤」。
做法是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等煮熟后,将羊肉及药材捞起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再下锅煮熟。来乞药的人们,每人都给一大碗汤,两双娇耳。大家吃了祛寒娇耳汤后,只觉得浑身温暖,两耳发热。张仲景一直舍药到年三十,终於把乡亲们的耳朵全治好了。
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事一直在民间流传著。为了纪念他为人们治病的恩德,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都要包娇耳吃。「娇耳」又称「饺儿」,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吃的饺子。传说吃了冬至饺子,包管耳朵不会冻伤。中国南方则在冬至吃糯米团,并且要搓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黏在门环上。
关於这个习俗,也有个相对应的传说:
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闽南的一个城里来了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他们是一对夫妇带著一个女儿。在天寒地冻的严冬里,乞丐的妻子终於因体力不支而一病不起。为了筹钱埋葬妻子,老乞丐只得忍痛把女儿卖给人家作奴婢。一想到要离开相依为命的老父亲,女儿伤心得晕了过去,老乞丐连忙讨了一碗米汤,一口一口的把女儿灌醒。老乞丐又讨来了几个糯米圆充饥。可是父女两个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先吃。老乞丐就对女儿说:「今日离别,就像这粒糯米圆分成两半,咱们团圆的时候再吃圆子好吗?」说完,两人含泪吃完了圆子,就依依不舍的分手了。
自父女两人分手后,又过了三年,老乞丐却毫无音讯。每年到了冬至,女儿就更加的思念父亲。她想,也许父亲现在仍穷困潦倒,不愿见面,那该如何相认呢?她就想了个办法,对主人说:「今天是冬至,家家都吃圆子,那门神也该敬敬他。」主人同意了。她就搓了两个又大又圆的糯米圆粘在门环上,她想,这样一来,父亲回来,看到门环上的冬节圆,一定不会找错门。谁知道,老乞丐还是没有回来。第二年,女儿又把冬节圆粘在窗门、猪舍、牛舍、牛头上,寄托对父亲的思念。左邻右舍取其团圆、吉利的含义,也照样去做。这个习俗就这样传偏了闽南、潮汕一带。

冬至是一年廿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在农历十一月间,没有固定的日子,今年则在十二月廿一日。
地球绕行太阳运转,在冬至的时候,阳光正好直射在南半球的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冬至后,阳光直射的纬度逐渐往北移动,北半球就白天渐长,夜晚渐短了。
远古帝尧的时候,曾命羲氏、和氏兄弟,推算日月星辰,而定岁时节气。到了周朝已有冬节,君王要在冬至日举行祭天的。至汉以后,每年冬至,都有举行祭天、祀神、拜祖、贺冬等行事。到了唐宋两代,祭礼更加隆重,各地都依例举行盛大的行事,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俗语。到明、清,冬至那天,各家要做汤圆,祀神祭祖,而后一家团圆,围吃汤圆,叫做「添岁」,所以民间习俗,冬至这天吃了汤圆,就长了一岁了。
以前,在农业社会,冬至前一两天,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应节的祭品,并准备做汤圆,先把糯米浸水,用石磨磨成米浆,压榨水份后,成为「圆仔米妻」在前一夜,各家大小集合起来,把它搓成圆仔,圆仔又分为红白两种,红的叫「金圆」,白的叫「银圆」。冬至那天,天还未亮,妇女们就起来生火煮汤圆,先敬天祭祖,再阖家围吃汤圆。所以冬至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阳光)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现代人更喜欢把它当成圆满的象徵

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海峡两岸的同胞,都很看重冬至,把冬至当作团圆节。
人们吃了冬节圆后,还要在家宅的门、窗、桌、橱、梯、床等显眼处粘附两粒冬节圆,甚至渔家的船首,农户耕牛的牛角,果农种植的果树也不例外。现代台湾著名学者林再复在《闽南人》一书中描述台湾冬节之日“家家户户清晨要以冬至圆仔致祭祖先……从大门、小门、窗门、仓门、床、柜、桌、井、厕、牛舍、猪舍都得以冬至圆一二粒在上面,祭告一番,以求保佑一家大小平安”。在台湾,说起冬节圆粘门环这一节俗,还有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传说:
从前,有年冬节,台湾某地三个流浪街头的乞丐,做母亲的饥寒交加断了气,女儿痛哭一场后,决定卖身葬母,可是父亲也饿得难以行走,女儿就把刚刚讨来的几个冬节圆送给父亲吃,父女推来让去好几次,做父亲的才含泪把冬节圆吃下。临别时,父女约定,女儿不管到哪家打工,每年冬节都在东家的大门门环上粘附两个冬节圆,这样今后做父亲的就不会找错门了。说罢,父女抱头痛哭一场就天各一方了。
翌年冬节,在财主家当丫环的女儿思父心切。她心生一计,对东家说:“冬节敬祖宗,也要敬门神,这样才会迎来财神。”东家很迷信,听罢也觉得有理,就叫丫环将两只糯米团粘在大门的门环上。秋去冬来,五年后,父亲终于找到了在门环上粘冬节圆的这户人家,父女团聚了。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家,但每到冬节,父女俩不忘那段辛酸的往事,总要在门环上粘上冬节圆。后来,乡亲邻居也竞相效仿,以寄托对出远门亲人的怀念和祝福,盼望他们早日归家,久而久之,便给冬节增添了富有浓郁人情味的节俗内容。
如今,分离在海峡两岸的亲人,更希冀祖国早日统一,亲人团聚,他们每逢冬节更喜爱在门环上粘上两个耀眼的冬节圆。那白白的冬节圆,象征着纯洁的亲情;红红的,象征着吉祥的蕴意;圆圆的,象征着家庭的团圆;甜甜的,也象征着生活的甜蜜;连那很粘很粘的糯米,不也象征着亲人的骨肉相联吗?

听了之后感受颇深。一切的由来都是由不同的环境造就而于,有些特感人

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