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提醒图片:澄子求衣的道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11:11:49
快,快,快

课外文言文掌握要诀
http://www.chinaedulm.com 2004-5-27 10:03:00

阅读课外文言文材料(篇或段),在无工具书可查的情况下,怎样理解?那就要调动平时的积累,运用课本上学过的原理和通则,结合阅读文章的具体语境去解决问题。

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心里)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同“猝”,突然)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操,曲),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列子·汤问》)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琴声)。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琴声)高峻的样子像泰山!”(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琴声)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只能)在岩石下(躲雨);(伯牙)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这时)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澄子求衣宋有澄子者,亡缁(黑色)衣,求之。见妇人衣缁衣,援而弗舍,欲取其衣。曰:“今者我亡缁衣。”妇人曰:“公虽亡缁衣,此实吾所自为也。”澄子曰:“子不如速与吾衣,昔吾所亡者,纺缁也;今子之衣,纟单(单衣)缁也。以纟单缁当纺缁,子岂不得哉?”(《吕氏春秋》)译文:宋国有一个叫澄子的人,(他)丢失了一件黑色的衣服,(他)在路途中寻找。(他)见有一妇人穿着黑色的衣服,就拉住而不放开它,要取她的衣服。(他)说:“现在我丢失了黑色的衣服。”那妇人说:“您即使丢失了黑色的衣服,可是这件衣服确实是我自己的啊。”澄子说:“你不如快点给我衣服,过去我所丢失的,是纺缁;现在你的衣服,(只是)单衣。拿单衣抵挡纺缁,难道你还没有占便宜吗?”

对陌生的文章或语段,我们用已知去解未知。首先,用积累去认知。所谓积累,一是生活积累,如文中“山”、“水”、“衣”、“琴”等词,尽管时代变迁,但基本词义还是一致。二是长期阅读文言课文的语言材料的积累,文中绝大多数词句是能掌握的。三是文化知识积累,例如“泰山之阴”的“阴”作“北”讲(山之阳为南,阴为北;河之阳为北,阴为南),这在《愚公移山》一文中已学过。“舍”解释为“去掉”,早在数学课的解方程中已用过。

其次,运用学过的文言原理去解读。一、一词多义:“钟子期必得之”、“子岂不得哉”,“得”字,前者作“了解”讲,而后者则引申为“便宜”。“援琴而鼓之”,“援”作“取”讲,“援而弗舍”,“援”作“拉”讲。二、通假:“求之”,其中“”通“途”,揣摩上下文便可得知。三、词性活用:名词作动词,如“妇人衣(穿着)缁衣”。形容词作动词,“钟子期辄穷(寻根究源)其趣”。四、古义异义:“援”今大多作“援助”讲,与古义不同。“得”字也是如此。

再次,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去把握。一、按句子结构推测词义。古人思维和写作喜用对举的方式,遣字造句或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由“初为”可推测“更造”含“再作”的意思。二、由词的基本义项作引申理解词义。如“得”,不作“获得”讲,而是根据上下文之意,服从语言环境,分别赋予具体的含义。三、由成语转换理解词义。成语“家破人亡”,“亡”指“死”,用在文中不妥,显然应转成“丢失”。

澄子寻衣

宋国的澄子丢失了一件黑衣服,就到路上寻觅。忽见—个妇女穿着黑
衣服,就追上去拉紧不放,叫道:“今天我丢了一件黑衣服。”
女子气愤地说:“你虽然丢了一件黑衣服,可我穿的这件确是我自已
亲手做的呀。”
澄子说:“你还是快点把衣服还给我!原来我丢的是件黑夹衣,而你现
在穿的是件单衣。用单衣换夹袄,你难道不是占了我的便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