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公务员时政热点:为什么要扩大税收监控对象?好处是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5/04 14:27:31
最好列出来有几点原因,几点好处。总之说详细清楚就行。谢谢大家的帮助。

浅谈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税源监控

为切实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我们应探索强化税源监控的方式、方法。笔者认为,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实践中应根据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制定的《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落实、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加强纳税人申报信息监控

税源监控管理岗人员负责直接到户管理,熟悉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基本情况,了解纳税人生产工艺流程、投入产出率及单位产品耗能等情况,加强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的初步评析,是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必要环节。
每月征期内,税源监控管理岗人员应根据采集、调查、核实的信息,以及在日常巡查中了解纳税人上月的购进、生产、销售情况,与纳税人申报资料相比对,审核纳税人申报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在初评中发现的疑点问题,税源管理岗人员根据问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能自行办理的自行处理,不能办理的及时上报分局领导。根据对所管辖纳税人的多少,一般情况下,对一般纳税人申报情况每月应初评一次;

对小规模企业、查账征收的个体纳税人每季度应初评一次,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特点,每月初评户数应达到应评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初评面应达到100%。通过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的初评,可以充分发挥税源监控管理岗人员熟悉纳税人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的优势,把好税源监控的第一个关口。

二、合理设置税收管理员岗位

设置税收管理员岗位,应当以税源征管业务流为依据,遵循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权力分离,职能分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配合。根据税收征管水平和税收管理员综合业务素质,可以把税收管理员岗位设置为税源监控管理岗位和纳税评估岗位。税源监控管理岗位负有管户责任,对分管或者辖区内的纳税人的生产、经营、销售等涉税信息全面监控,并对所管辖区税收征管质量全面负责。

纳税评估岗位根据纳税人的申报数据和税源监控管理岗位所采集到的相关涉税信息,对所辖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并通过评估情况,综合评析税源监控质量,为改进和完善管理措施提供信息和依据。为加强岗位间的监督和制约,税收管理员两岗位之间一般不得兼岗。

按照分片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税源监控区域大小和税源分布状况及税源监控岗位人员情况,因地制宜划分管理范围。根据“管片到边、管户到人、管事到位”的要求,对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应当直接明确户管责任,对尚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的监控管理,必须明确片管责任。每个管理片由所属税源管理部门指定一名负责人,税源监控人员不少于2人。

三、保障信息化技术支持

随着经济税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税收征管对象财务核算的无纸化,结算手段的电子化,税源分布领域的扩大,纳税人偷、逃、骗税手段越来越强的隐蔽性及高科技化,税收管理员整体业务偏低等种种因素加大了税源管理的难度。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靠手工完成是制约精细化管理的瓶颈,就必须要有信息化支持,应着手开发税源监控软件,使纳税人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报送税务机关所需要的生产经营信息,税源监控软件对报送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自动筛选出疑点问题,将税收管理员从大量重复的人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使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环境变为可用的数据信息环境,工作以对信息的分析、管理为主,将其工作任务转移到关注税源、解决问题上来。

税务机关还应积极主动的与纳税人密切相关的工商、海关、财政、银行、国税、金库等部门实现联网,建立紧密的业务协作机制,使税务机关能够多渠道、多层次的、快捷的、高效的收集征管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四、联席评析涉税信息

为解决税收管理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岗位之间缺乏沟通的问题,应采取联席评析涉税信息的办法,税务分局成立联席评析小组,成员由分局领导、税源监控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人员组成,一般每月评析一次。

每月征期过后,首先由纳税评估岗人员根据纳税评估计划,收集整理每个评析对象的申报资料和采集的信息,以及税源管理岗日常监控的资料,通过输入评估数学模板,计算筛选出异常数据,寻找可能存在的疑点问题,筛选出异常申报纳税人,为联席评析提供依据。其次组织联席评析小组全体成员,集中2-3天时间,针对异常指标,逐户进行评析,各岗位人员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确定疑点问题及单位,分析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制定约谈、调查核实方案,同时登记审核评析记录。对经核实确认的问题,按有关规定处理。通过各岗位人员参加的联席数据评析,不仅还能全面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数据评析的准确性,还能逐步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

五、建立并完善稽查反馈制度

为了全方位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做到“治外”与“促内”并重,“打击”与“服务”并举,寓优化服务、促进征管于稽查工作之中,可以建立《税务稽查反馈建议制度》,对稽查人员在实施税务稽查过程中,除依法对税收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理外,还应对税收征纳和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纳税人或者管理分局及有关科室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而且为加强征收管理提供详细信息,解决了稽查信息与管理分局脱钩的问题。

六、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切实加强对干部德、能、勤、绩的考核量化,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效能监察考评机制,有效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为解决“多干多扣分,少干少扣分,不干不扣分”的现象,可将现行的“扣分制”,改为“质”、“量”并考的“得分制”考核办法,重新修订岗位考核项目及标准。对税收管理员工作的考评,可实行“一表二评三结合”的办法:“一表”,即将管理员日常工作中征收管理、税政管理、纳税评估管理、日常检查等具体内容归集到“税收管理员工作绩效考评表”,按月填报进行考核,并采取相应的纠防措施,实施责任追究。

“二评”就是结合季度考核,由科室负责人每半年讲评一次,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年底进行全年总评。

“三结合”:一是人机结合,依托计算机记录信息和日常考核人工记录信息,对管理员实际所完成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目标任务等进行考评。二是与岗责考核相结合,对税收管理员工作实行得分制的考核。三是与税收管理员轮岗相结合,每半年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测试,测试成绩作为调整岗位的重要依据。年度税收管理员绩效考核中得分明显落后的,将作为重点调整对象。整个过程就形成了“闭环管理、螺旋上升、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以起到较好的警示和预防作用。

其实这个仅从税务机关征收的方便角度出发
国家扩大税源而已
税收是带强制性,你应该记住这一点

浅谈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税源监控

为切实加强对税源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我们应探索强化税源监控的方式、方法。笔者认为,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实践中应根据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总局制定的《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落实、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加强纳税人申报信息监控

税源监控管理岗人员负责直接到户管理,熟悉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基本情况,了解纳税人生产工艺流程、投入产出率及单位产品耗能等情况,加强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的初步评析,是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必要环节。
每月征期内,税源监控管理岗人员应根据采集、调查、核实的信息,以及在日常巡查中了解纳税人上月的购进、生产、销售情况,与纳税人申报资料相比对,审核纳税人申报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在初评中发现的疑点问题,税源管理岗人员根据问题的大小和难易程度,能自行办理的自行处理,不能办理的及时上报分局领导。根据对所管辖纳税人的多少,一般情况下,对一般纳税人申报情况每月应初评一次;

对小规模企业、查账征收的个体纳税人每季度应初评一次,根据纳税人生产经营特点,每月初评户数应达到应评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初评面应达到100%。通过对纳税人申报信息的初评,可以充分发挥税源监控管理岗人员熟悉纳税人生产经营基本情况的优势,把好税源监控的第一个关口。

二、合理设置税收管理员岗位

设置税收管理员岗位,应当以税源征管业务流为依据,遵循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权力分离,职能分解,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配合。根据税收征管水平和税收管理员综合业务素质,可以把税收管理员岗位设置为税源监控管理岗位和纳税评估岗位。税源监控管理岗位负有管户责任,对分管或者辖区内的纳税人的生产、经营、销售等涉税信息全面监控,并对所管辖区税收征管质量全面负责。

纳税评估岗位根据纳税人的申报数据和税源监控管理岗位所采集到的相关涉税信息,对所辖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并通过评估情况,综合评析税源监控质量,为改进和完善管理措施提供信息和依据。为加强岗位间的监督和制约,税收管理员两岗位之间一般不得兼岗。

按照分片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税源监控区域大小和税源分布状况及税源监控岗位人员情况,因地制宜划分管理范围。根据“管片到边、管户到人、管事到位”的要求,对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应当直接明确户管责任,对尚未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的监控管理,必须明确片管责任。每个管理片由所属税源管理部门指定一名负责人,税源监控人员不少于2人。

三、保障信息化技术支持

随着经济税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税收征管对象财务核算的无纸化,结算手段的电子化,税源分布领域的扩大,纳税人偷、逃、骗税手段越来越强的隐蔽性及高科技化,税收管理员整体业务偏低等种种因素加大了税源管理的难度。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靠手工完成是制约精细化管理的瓶颈,就必须要有信息化支持,应着手开发税源监控软件,使纳税人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报送税务机关所需要的生产经营信息,税源监控软件对报送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自动筛选出疑点问题,将税收管理员从大量重复的人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使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环境变为可用的数据信息环境,工作以对信息的分析、管理为主,将其工作任务转移到关注税源、解决问题上来。

税务机关还应积极主动的与纳税人密切相关的工商、海关、财政、银行、国税、金库等部门实现联网,建立紧密的业务协作机制,使税务机关能够多渠道、多层次的、快捷的、高效的收集征管信息,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四、联席评析涉税信息

为解决税收管理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岗位之间缺乏沟通的问题,应采取联席评析涉税信息的办法,税务分局成立联席评析小组,成员由分局领导、税源监控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人员组成,一般每月评析一次。

每月征期过后,首先由纳税评估岗人员根据纳税评估计划,收集整理每个评析对象的申报资料和采集的信息,以及税源管理岗日常监控的资料,通过输入评估数学模板,计算筛选出异常数据,寻找可能存在的疑点问题,筛选出异常申报纳税人,为联席评析提供依据。其次组织联席评析小组全体成员,集中2-3天时间,针对异常指标,逐户进行评析,各岗位人员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

最后确定疑点问题及单位,分析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制定约谈、调查核实方案,同时登记审核评析记录。对经核实确认的问题,按有关规定处理。通过各岗位人员参加的联席数据评析,不仅还能全面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数据评析的准确性,还能逐步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

五、建立并完善稽查反馈制度

为了全方位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做到“治外”与“促内”并重,“打击”与“服务”并举,寓优化服务、促进征管于稽查工作之中,可以建立《税务稽查反馈建议制度》,对稽查人员在实施税务稽查过程中,除依法对税收违法违章行为进行处理外,还应对税收征纳和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纳税人或者管理分局及有关科室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而且为加强征收管理提供详细信息,解决了稽查信息与管理分局脱钩的问题。

六、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

切实加强对干部德、能、勤、绩的考核量化,形成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效能监察考评机制,有效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为解决“多干多扣分,少干少扣分,不干不扣分”的现象,可将现行的“扣分制”,改为“质”、“量”并考的“得分制”考核办法,重新修订岗位考核项目及标准。对税收管理员工作的考评,可实行“一表二评三结合”的办法:“一表”,即将管理员日常工作中征收管理、税政管理、纳税评估管理、日常检查等具体内容归集到“税收管理员工作绩效考评表”,按月填报进行考核,并采取相应的纠防措施,实施责任追究。

“二评”就是结合季度考核,由科室负责人每半年讲评一次,对考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年底进行全年总评。

“三结合”:一是人机结合,依托计算机记录信息和日常考核人工记录信息,对管理员实际所完成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目标任务等进行考评。二是与岗责考核相结合,对税收管理员工作实行得分制的考核。三是与税收管理员轮岗相结合,每半年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测试,测试成绩作为调整岗位的重要依据。年度税收管理员绩效考核中得分明显落后的,将作为重点调整对象。整个过程就形成了“闭环管理、螺旋上升、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以起到较好的警示和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