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个人店铺的要求:降雨量达到多少可形成洪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高校问答 时间:2024/04/29 15:44:58
从7时到13时降水量达到164毫米,气象局证明为特大暴雨,当时是否可形成洪水灾害?
补充一点,当时的地点是在水库附近,时间是2004年6月25日(在梅雨节气中)

降雨量达到多少可以形成洪水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当地植被覆盖率,以及地形地貌等特征决定的,下面我们分析下洪水的定义及形成条件及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 洪水定义:由于暴雨或水库溃坝等引起河、湖、海等水量迅猛增指标。加及水位急剧上涨,超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一般以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是衡量洪水量级大小的主要因素。

  • 洪水的类型:按照洪水发生的不同区域,可分为河流洪水湖泊洪水,海岸洪水山洪等。

  • 洪水与降水量之间的关系:降雨强度在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1-25毫米;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1-30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1-50毫米。

  • 降雨量达到多少可形成洪水 :

  • 洪水量级不仅与降雨量的大小有关,还与地形、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的程度、河道的消纳能力、地区原来的干旱程度,都可以制约或加剧洪水的产生。并没有与降雨量的绝对值大小有很大的密切关系。

形成洪水除了地形、降雨量大之外还要降雨强度也要大才有可能形成洪水.
(注意:降雨量不同于降雨强度)降雨强度是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1-25毫米;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1-30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1-50毫米。
当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很大时,大量雨水迅速汇入河中,使河中水量猛增、水位急剧上涨,即形成洪水.

洪水定义:----由于暴雨或水库溃坝等引起河、湖、海等水量迅猛增加及水位急剧上涨,超过常规水位的水流现象。一般以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是衡量洪水量级大小的主要指标。

洪水量级不仅与降雨量的大小有关,还与地形、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的程度、河道的消纳能力、地区原来的干旱程度,都可以制约或加剧洪水的产生。并没有与降雨量的绝对值大小有很大的密切关系。
降雨强度----单位时段内的降雨量。以毫米/分或毫米/时计。我国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降雨强度标准为:小雨:12小时内雨量小于0.2-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小于10毫米;中雨:12小时内雨量为5-15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10.1-25毫米;大雨:12小时内雨量为15.1-30毫米,或24小时内雨量为25.1-50毫米。

洪水的形成因素很多,雨量的大小是一个前提条件。

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的程度、河道的消纳能力、地区原来的干旱程度,都可以制约或加剧洪水的产生。

水库只能够削减上游的洪水,而且只有一定的调蓄能力。对于小流域自身的洪水,得根据具体的情况。

如果土壤含水已经饱和,有50毫米的一场暴雨,就能够在山区形成局部的洪水。如果6个小时就有164毫米的降水,而且是大面积的,一定会形成洪水。

  判断洪水几年一遇是指洪水流量,不是降水量。形成洪水的因素不仅仅是降水量,还与冰川融水的多少、工程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等有关。

  当流域上发生暴雨或融雪时,在流域各处所形成的地面径流,都依其远近先后汇入河道,当近处的地面径流汇入
时,河水流量开始增加,水位相应上涨,这就是洪水起涨之 时,随着远处的地表径流陆续流到,河水流量和水位继续上涨,及至大部分高强度的地表径流汇人时,河水流量增至最
大值;称为洪峰流量,其相应的最高水位,称为洪峰水位。